1965年夏天,長城外一個依山傍海的小鎮,一個名叫楊利偉的男孩呱呱墜地。誰也沒有想到,2003年,他會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帶著中華兒女「攬月追星」的夢想進入太空。
眨眼間,距離中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已經過去了20年,20年間,中國航天大步邁進,風雨兼程的路上不僅有身穿宇航服的英雄,更多的是每一個心懷星辰的普通人。這些「星辰夢想家」們或許是工程師、科學家、學生、教師,或者是任何職業的人,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希望人類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探索宇宙的奧秘。
任何偉大的事業都需要薪火相傳,航天事業也需要我們培養下一代的好奇心。兒童是未來的希望,也是航天事業的潛在力量。麥當勞【寰宇稚問】第五期收官之作——「奇心之航:航天中國夢背後的星辰夢想家」,為孩子們發掘與中國航天共同前行的夢想家故事,用榜樣的力量激發下一段對宇宙的無盡想象和探索。本期節目已在澎湃新聞客戶端與微信公眾號同步上線。
【寰宇稚問】是由澎湃新聞主辦,麥當勞和中國探月公益支持的大型系列航天教育科普節目,意在鼓勵孩子們對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第五期節目中,我們邀請到了航天科普專家王一,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澎湃新聞航天顧問茍利軍和國際隕石學會會員、國際隕石收藏家協會會員、「隕石獵人」張勃,並由澎湃新聞公益事業部負責人兼主編劉霽擔任圓桌主持。三位嘉賓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孩子們講述航天發展歷程、回顧自己航天夢的種子如何生根發芽,茍利軍更結合參與往期節目的感想,與王一、張勃共話兒童好奇心培養及航天科普的未來。本期節目不僅是對航天與天文領域追夢精神的深度挖掘,更是對下一代探索宇宙的熱切展望。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航天藍圖的過去與將來
中國載人航天,自神舟五號飛越天際的那一刻起,便翻開了星際探索的新篇章。從一張藍圖到如今的太空常駐、深空探測,每一次的突破都是航天人們辛勤汗水和無畏勇氣的結晶。為了加深孩子們對航天發展的了解,劉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中國航天的輝煌歷程中,留下了哪些令人矚目的銘印?
航天科普專家王一作為眾多載人航天專案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為小朋友們生動地描述了航天員首次太空漫步、載人空間站成功組建、兩年內完成12次飛行任務等壯麗篇章。當談及空間站建設時,她用一個有趣的比喻:「在小朋友的眼中,太空站可能有點像搭積木,只不過我們的積木是在地球與太空之間搭建。」這使得小朋友們更能體會到空間站建設的非凡之處。
萬水千山已過,前方仍有重任在肩,中國航天未來又會面臨哪些發展和挑戰呢?茍利軍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深空探測將成為中國航天的新征程,而中國已經具備強大的能力進行載人月球探測和深空探測基地建設。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繼續揭開「嫦娥奔月」故事的神秘面紗。值得關註的是,技術硬件的不斷升級將是未來發展的考驗,但這也激發了人們內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堅信,孩子們的好奇心將成為未來走得更遠的「神秘武器」和最強「裝備」。
星星之火的燎原故事:夢想與傳承交融的追星路
正如茍利軍所言,在浩瀚星空下,好奇心是推動進步的強大動力。航天精神從孩童時代起,點燃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好奇心。每個人都可以在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中找到自己的夢想點。那麽,這些在航天和天文領域閃耀的佼佼者們,他們的夢想又是何時開始萌芽的呢?在他們的追夢路上,又有著怎樣有趣的故事?
「隕石獵人」張勃與我們分享了他的奇幻旅程。十年前,他在海南島的環島騎行中,有幸目睹了三顆火流星劃過夜空的壯麗景象。那一刻,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了航道。「我走遍了世界各地,從撒哈拉沙漠到北美,從南亞到中東,甚至深入西伯利亞的荒野,只為尋找那些‘天外來客’。過程中不僅需要面臨極端天氣的考驗,還可能遭遇與野生動物相遇的險境。」
在張勃的故事裏,孩子們仿佛與他一同經歷了那些險象環生的探險。他還補充道,成為隕石獵人是他內心深處的浪漫主義使然。對他來說,隕石不僅僅是科學研究的物件,更像是來自宇宙的朋友和長者,啟發他對生命脈絡和宇宙起源的思考。
而王一進入航天領域則受到了大家族的深厚傳承。她坦言,進入航天領域主要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為她樹立了榜樣,鼓舞她「過五關斬六將」,透過層層選拔和考核,成為一名堅定的星辰夢想家。
劉霽總結道,若說隕石之旅是用科學的眼光解讀宇宙的奧秘,王一則在航天教育中承擔了培養更多航天人才的重要任務。在這個星際航程中,每個人都是夢想家,用心中的好奇與夢想,勇敢追逐著星空的奇跡。
小小童心的星河遐想:解鎖下一代的無限可能
事實上,航天事業不僅獨屬於專業人士,更是每一個孩子對未知的共同追求。正如羅曼·羅蘭所說:「誰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掩埋在陰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組織中的星雲,方在醞釀的宇宙。」我們不能忽視孩子對宇宙的疑問,因為每一個問題都是靈感的火花,每一次探索都是成長的步伐。
在節目的尾聲,劉霽邀請了天文學領域的科普網紅學者茍利軍,共同探討如何激發兒童對宇宙探索的好奇心。茍利軍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在兒童天文科普領域的經驗。他強調,太空是一個充滿神秘與未知的領域,黑洞、行星等話題往往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如2019年第一張黑洞照片就吸引了公眾的大量關註,科學家們在太空中的重大突破也為小朋友們提供了理解科學概念的絕佳機會。
他感慨:「在之前和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我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純真態度。有好多次,不同的小朋友都問了我類似的問題:地球會不會被黑洞吸進去?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的回答並不復雜,但是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對宇宙的無限遐想以及對知識的渴望。」由此可見,天文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激發創造力、培養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強大力量。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共同聆聽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天文愛好者、航天工作者們的精彩分享,感受到他們對宇宙的熱愛和探索的決心。此外,節目還特別邀請了活動中優勝的小朋友上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為星星取名字。「汪星」、「芒果星」、「麥當勞星」等天真有趣的名字背後,蘊含著孩子們對浩渺宇宙的探索新期待。
實際上,麥當勞早在2018年就開始積極關註孩子們對廣袤夜空和日月星辰的向往。他們啟動了麥當勞「點亮夢想」專案,從在聯合國開畫展、到嫦娥五號帶孩子夢想畫作上月球、做長征X號火箭設計師、再到做小偵探跟著玉兔二號發現線索等。麥當勞一直致力於引導孩子們深入思考,回應他們的奇思妙想,以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宇宙好奇心,讓好奇心的種子萌芽、茁壯成長。
2023年,澎湃新聞攜手麥當勞與中國探月共同推出的航天教育科普節目【寰宇稚問】,集結了天文學家、航天學家、科普專家等力量,透過對話問答形式解答孩子好奇心,為孩子們細致講解有關航空航天發展的所有問題。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在五期的【寰宇稚問】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們化身「小小問天團」,向專家們組成的「星河護夢團」提出了關於宇宙、航天、太空探索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充滿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是人類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動力所在。透過專家的解答和科普,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和夢想。
【寰宇稚問】節目雖告一段落,麥當勞的公益行動仍將延續。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故事的起點,每一次火箭的升空、衛星的發射、太空人的太空行走,都是無數星辰夢想家的努力和汗水的結晶。他們用智慧和勇氣,講述航天事業的魅力所在。如果您的孩子也有著「追星星」的奇思妙想,請點選下方橫欄,為孩子預約一個來自宇宙的回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