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2月30日電(記者謝建雯、白舸)當大山進入黃昏,尚坪村集中養殖園區的羊群也等來了飯點,「咩」聲一片。41歲的張春在幾個羊棚裏忙出忙進,拌料、給料、添水、灑掃……
從出家門到進羊棚,這條騎電動車不到10分鐘的山路,是張春幾個月前為自己選的一條「新路」。之前在外打工,時常牽掛一家老小。從「新」出發後,他每天按點上下班,每月還能穩定收入4000元。
「鍘草有粉碎機,拌料有拌料機,餵羊有撒料機……幹啥都有機器幫忙,新活計輕松,心裏也踏實。」張春說。
尚坪村位於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這裏素有養羊傳統。
村支書陳百平早年間販過羊,養羊很有一套,是村裏公認的能人支書。這幾年,透過「黨支部+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他帶著村裏精細化發展肉羊養殖,從配料開始,為羊群改善「夥食」,縮短育肥時間,提升羊肉品質。目前全村羊存欄量有3500多只,「羊」產業真正成為村裏的支柱產業,「全村近40%的收入都靠養羊。」陳百平說。
12月20日,陳百平(左)在張萍家羊棚檢視羊的長勢。新華社記者 謝建雯 攝
據鄉幹部馬鋒介紹,今年縣裏依托各鄉鎮特色優勢,謀劃「八個萬級」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基地,計劃在大灣鄉發展「一鄉一品」肉羊產業,加快肉羊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縣肉羊產業基地。
為了讓羊產業提質增效,更好發揮富民增收作用,2023年,尚坪村整合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村集體盈利、群眾入股等共計184萬多元,新建了4棟標準化養殖棚,成立集中養殖園區,「產棚」「育嬰棚」「斷奶棚」「育肥棚」等硬件設施一應俱全,養羊更加精細化。此外,園區還配套了消毒房、看護房、飼草料儲藏室等,僅上半年就有2000只基礎母羊「入住」,尚坪村也被評為全縣肉羊養殖示範村。
作為村裏的頭等大事,陳百平專門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選拔經驗豐富、口碑好的「羊倌」進行看護。年輕勤快肯吃苦的張春就這樣「上任」了。「每天除了餵羊和大掃除,我現在還給羊羔配奶,給‘病號’打針、灌藥。」張春笑得靦腆。
12月20日,尚坪村集中養殖園區的羊群在進食。新華社記者 白舸 攝
養殖園區的成立是全村的大喜事,60歲的養羊戶張萍比誰都高興,因為園區就建在她家門口。她每天都要去園區轉一圈,看看村集體的羊吃的什麽料、怎麽預防感冒。
「前兩天剛出欄4只,賣了4400元,現在還剩下27只。養羊好著哩!家裏蓋新房,供三個娃娃上學,老兩口吃喝,錢都從羊身上來。」張萍高興地說,「今年我也跟著入股了5000元,就等著年底分紅了。」
忙完村部的事,陳百平還每天跑兩次羊棚,雷打不動。最近羊販子來得多,他跑得也更勤了。半個多月前,園區賣了360只育肥羊和羊羔。年底事多,但他心裏的民生賬記得仔細:除去購羊、飼草料、人工等成本,半年下來,村集體的羊產業純利潤能達到12萬元,入股群眾戶均能增收3000余元。
聽馬鋒說,最近鄉裏正在籌備註冊肉羊養殖協會,明年全鄉計劃擴大養殖規模至3萬只,陳百平也有了新盤算。「看今年這情況,明年打算再擴建兩棟羊棚,養上5000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