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為了抹黑中國,他們不惜毀掉本國科學家

2024-10-12新聞

這不叫「獵巫」,這叫制造「仇恨」。

前不久,香港【南華早報】刊登了一篇對於一位美國科學家的采訪,引起了耿直哥的關註。因為這位名叫皮特·達薩克的科學家表示,他僅僅是因為在幾年前幫中國的科學家澄清過當時充斥在美國網絡上的那些炒作病毒話題來汙蔑中國的謠言,結果就一直遭到瘋狂的網暴和死亡威脅——直到今天。

更讓他驚恐的是,他遭到的網暴、騷擾甚至死亡威脅,還開始波及到了他的家人:他妻子和孩子的名字不僅出現在美國一些極右翼論壇上的「死亡名單」上,甚至於他家的郵箱最近還開始收到一些來歷不明的「白色粉末」。

可當達薩克把自己遭到的這些惡毒威脅舉報給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希望能得到幫助時,FBI的人非但不同情他,還認為他並不「無辜」——因為一些敵視中國的美國極端政客,早已經把達薩克也舉報給了FBI,甚至汙蔑說新冠病毒是他一起搞出來的,所以他才會「幫中國說話」,是美國的叛徒。

「這太可怕了」,身為科學家的達薩克對【南華早報】控訴道。他說這一切仿佛令他有一種回到了「中世紀」、自己正在遭到「獵巫」的感覺。

但在耿直哥看來,與其說這是「獵巫」,不如說這是美國近些年一些政客越發凸顯的行事方式:為了攻擊中國,不惜制造和散布「仇恨」,甚至連自己的科學家都不放過。

公開資料顯示,近些年,美國的一些政客乃至政府官員,利用美國社會對中國的缺乏了解,以及兩國語言的壁壘,不斷在美國輿論場上構築一個龐大的「資訊繭房」,透過媒體給美國人「灌輸」對中國的妖魔化認知:把中國描述成是對美國、美國文化、美國生活方式的「最大的威脅」,並把美國諸多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推鍋給中國。

在這樣的「灌輸」下,受害的不止是中國和中國人,還有美國人中那些長著「中國人面孔」的華裔和亞裔,甚至還有像達薩克這種為「中國人」說話的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

雖然美國不乏理性的、有良知的社會活動人士以及一些媒體人和學者,在警告人們這種「灌輸」的恐怖和破壞性——尤其是對美國自己的傷害,可在一些擁有更多輿論和政治資源的政客看來,「攻擊」中國,正在成為他們中一些人快速增加曝光度和撈取政治資本的「興奮劑」。

在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時,美國政客提姆·瑞恩(Tim Ryan),就在他競選國會俄亥俄州參議員的宣傳廣告中,將當地絕大多數問題都怪給了中國,甚至投擲了「中國贏了,就是美國工人輸了」這種口號,煽動著當地美國人對中國的「不滿」。

當時,美國當地的亞裔權益保護群體曾公開譴責了他的這個競選廣告,認為他的這套話術最後只會讓本就已經在疫情中成為「替罪羊」的美國華裔乃至亞裔群體,進一步遭到仇視。可瑞恩卻不為所動,堅持認為自己沒錯。而他也憑借這種民粹式的競選策略,一度被金主們看好,還籌得了多達4800萬的選舉經費,打破了當地的籌款記錄。

美國新聞網站Axios委托民調機構在今年1月到3月對6272名美國人進行的民意調查亦顯示,有61%的亞裔受訪者認為,美國社會針對亞裔的仇恨正在增加,還有59%的亞裔受訪者認為,自己可能會在未來的5年裏成為這種仇恨下的受害者。

可來自亞裔群體如此強烈的擔憂,卻沒有阻止政客們的行動。今年9月初,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一些政客,強行透過了一個讓美國亞裔政客都認為極具「麥卡錫主義」色彩的法案,要讓美國司法部去美國的高校裏抓所謂的「中國間諜」的法案。

這似乎已經不是新事物了。在6年前的2018年,美國特朗普政府就曾打著「維護國家安全」的旗號,讓美國司法部在美國的高校裏「抓中國間諜」,甚至還專門將這個行動命名為了 「中國行動」。隨後的數年裏,這個「中國行動」在美國高校裏制造了不少冤案,毀掉了許多優秀華人學者的個人生活和學術前途——哪怕他們最終自證了清白。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 2021年的 一項分析就發現,打著「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抓中國間諜」旗號的「中國行動」,在實際操作中嚴重走樣,變成了一個「只要你和中國有關聯,你就有問題」的口袋罪名,很多與國家安全和間諜根本無關的案子,比如只是在開展對華合作時存在的一些申報上的不規範問題,就被裝進了這個口袋。

因此,雖然拜登政府在2022年終於叫停了這一行動,但根據多篇美國媒體的報道和學術界過來人的講述,這個行動釋放出的針對中國的強烈的負面訊號,已經成功迫使美國的高校,叫停了許多對美國自身都有積極意義的與中國有關的跨國學術交流,而「被整怕了」的美國華裔乃至亞裔學者,更是不敢開展學術科研工作,不敢申請經費,甚至都不敢在公開場合露面了。

耿直哥在文章最開頭提到的那位在美國網絡上遭到死亡威脅的科學家達薩克,也對【南華早報】吐槽說,如今在美國,似乎與中國有合作就是「錯的」,他的科研組織的經費申請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所以,當美國眾議院如今透過法案要重新啟動這個「中國行動」時,雖然這個法案距離生效還有參議院和總統兩道關要過,這個訊號恐怕又讓美國的教育界和學術界心寒了——要知道,在「中國行動」於2022年被叫停後,美國的學者們一度以為他們可以「松口氣了」。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