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新一屆民意機構將在20日正式開議,雖然在此前選舉中,國民黨看似取得民眾黨的助攻,「保送」國民黨民代南韓瑜登上台民意機構負責人寶座。但這是否代表已經開啟藍白合作的篇章?還是民眾黨仍會借由關鍵少數的力量,遊走於藍綠之間?亦或是南韓瑜能展現議事中立,發揮調和鼎鼐、長袖善舞的能耐,一掃台民意機構沖突、無效率的刻板印象,成為名符其實的台民意機構龍頭?
民眾黨前民代張其祿指出,台民意機構主要在「法案」和預算審議。和選舉不同,並非全然都是透過多數決來決議,還涉及行政單位政策版本跟「立法」之間的協調,不是多數者就什麽事都可以做。也因此小黨角色有限,還是會以大黨為核心,民眾黨要如何說服兩大黨支持改革理念,會是比較困難的地方。
張其祿分析,民眾黨和國民黨同為「在野黨」,但彼此間有價值觀上的沖突,且民眾黨喜歡提一些進步性的「法案」。而小黨提出的「法案」若和行政單位不一致,要透過的可能性本來就很困難。至於民進黨跟民眾黨,角色一個是「執政者」一個是監督者。民眾黨分別和國民黨、民進黨都有各自的沖突,應更趨靈活才可能得分或生存,否則可能不見得能比上一屆民代更順利。
民眾黨在台民意機構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立法」必須從制度明確的安排設計,彼此配套關系來討論。如何強化監督能量,做好彼此合作配套,是新各政黨需共同面對的挑戰。
南韓瑜在民眾黨助攻下當選台民意機構負責人,成為「藍白合」的一線曙光。緊接著蔡壁如接任台中市政府顧問,民眾黨團也將拜訪國民黨團尋求改革合作,國民黨也表示樂觀其成。藍白間的合作,看似已從方方面面開始累積。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鈕則勛卻推測,藍白可能會「case by case(一案歸一案)」,因為民眾黨一直想走自己的路,要和國民黨建立長期聯盟,機會不高。從近來幾次民眾黨與藍、綠互動的經驗來看,白營未必是一個能穩定結盟的物件,因此可從case by case的模式中,慢慢培養彼此的默契並建立互信,才有利於長久的合作。
鈕則勳表示,case by case的模式對藍、白各自來講較有利基。因為藍不用完全寄望和白合作,白也能保有最大的自由度去擴張談判權利與結構,爭取談判籌碼的最大利基,避免被貼上小藍或小綠的標簽。
台灣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廖達琪認為,南韓瑜的角色不適合去直接促成「藍白合」。台民意機構若要藍、白合作,應由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去和黃國昌互動,而不是要南韓瑜本身跳出來。
廖達琪表示,南韓瑜反應機智靈活,可以把一些即將可能發生的紛爭消弭於無形。不只在藍白之間,在藍綠之間也需擔任這樣的角色。韓應保持議事中立,把格局提高到藍綠白的議事合作,發揮調和鼎鼐的功力。南韓瑜如果把中立的角色做得非常好,那麽未來國民黨在議題上可以和綠、白合作,不見得只能和一方合作。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分析,南韓瑜的特色是重情重義。一方面國民黨很支持他,另一方面,韓在民眾黨也有很多朋友,確實有在台民意機構推動藍白合作的魅力和機會。
賴祥蔚認為,台民意機構的橫縱連橫不是投票而已,還有很多議事規則要遵守。韓只要掌握社會脈動,把握在跨黨派的人脈和議事規則,相信未來不只藍白,連藍綠也可以一起合作推動「法案」。策略上,如果可以先找到幾個民眾關切,又容易透過的案子,很有效率先透過。可洗脫大家過去覺得台民意機構效率不彰的印象,建立模式,這樣未來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