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美媒:管制芯片擋不住中國AI

2025-01-11新聞

美國【時代】周刊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如何在美國芯片限制下推進人工智能發展 早在2017年,中國就已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AI)發展規劃,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按照該規劃,2020年時,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取得「重要進展」。然而,2022年年底,OpenAI的ChatGPT橫空出世,讓全世界,包括中國大吃一驚。

時至今日,中國釋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工智能成果,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優勢已然縮小。去年11月,阿裏巴巴和中國人工智能開發商深度求索分別釋出了推理模型,它們在某些方面可以與OpenAI的o1預覽版相媲美。同月,中國電子遊戲大廠騰訊推出開源模型「混元」,根據內部測試,該模型在幾個基準測試中的表現優於美國開發的頂級開源模型。在2024年年底,深度求索正式釋出DeepSeek-v3,獲得了開源AI中的最高排名,可與OpenAI和Anthropic等頂級閉源系統匹敵。

早在DeepSeek-v3釋出之前,中國在人工智能上的發展趨勢就已引發谷歌前行政總裁、美國人工智能政策引領者艾歷·施密特的關註。去年5月時,施密特還曾自信地斷言,美國在AI領域保持了兩到三年的領先優勢。然而到了11月,施密特明顯改變了態度,他參照阿裏巴巴和騰訊的進步作為中國正在縮小差距的證據,「這讓我相當震驚,我以為我們對芯片的限制會把它們擋在門外」。

誰能領導人工智能,或將對全球的權力平衡產生影響。如果人工智能能夠實作大部份勞動力的自動化,那就可能提振國家經濟。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影響全球的強大工具。中國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是否能保持該國優勢的質疑。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學者史葛·辛格稱,華盛頓內部「目前對是否要把中國帶上談判桌持猶豫態度」,隱含的理由是「(如果美國領先,)我們為什麽要分享東西」。但他認為有合理緣由與中國就人工智能進行談判,「如果中國在迎頭趕上,就應考慮該如何對話,確保雙方的系統都安全」。(作者哈裏·布斯,董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