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候變遷致秘魯熱帶冰川數量銳減
根據秘魯國家冰川調查與山地生態系研究所12月22日釋出的一項報告,受氣候變遷影響,秘魯的熱帶冰川近60年來減少約56%。2016年至2020年間,共有175處冰川消失。冰川研究部門負責人赫蘇斯·高美斯表示,全球暖化是導致秘魯熱帶冰川加速消融的主要原因。
秘魯熱帶冰川
2.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病例增加與氣候變遷相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釋出的【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2022年全球瘧疾病例估計達到2.49億例,比2019年多1600萬例。報告稱,氣候變遷帶來的溫度、濕度和降雨量的變化會影響攜帶瘧疾的按蚊的行為和生存模式,熱浪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也會直接影響疾病傳播,導致疾病負擔加劇。
當地時間2023年8月16日,南韓超500人罹患瘧疾,研究員對蚊子標本進行研究。
3.北極正在經歷120多年來最暖夏季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12月12日釋出的【2023北極報告單】顯示,北極地區今年經歷了自1900年開始記錄以來最暖夏季。報告指出,北極地區今年7月至9月平均氣溫為6.4攝氏度,重新整理120余年來最高紀錄,表明氣候變遷正在加劇。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釋出的北極年度氣候報告顯示,2023年北極的平均表面氣溫是自1900年以來第六高,夏季地表氣溫創有氣溫記錄以來新高。
4. 研究發現,生活在綠色地區的人的細胞衰老得更慢
根據12月2日一項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居住在擁有更多綠色空間的社區的人們的端粒更長,這將有利於延長人的壽命並延緩衰老。研究建議,經常接觸公園、樹木和其他綠色空間可以減緩人類細胞的衰老速度。
人們帶著牧羊犬在公園裏散步
5. 氣候臨界點迫近?最新研究:人類或將面臨五大氣候臨界點
根據12月6日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地球生態系已面臨五個氣候「臨界點」的觸發風險。這些臨界點一旦被觸發,將產生全球範圍內無法輕易逆轉的災難性影響。報告指出,人類或將面臨的五個主要「臨界點」包括:格陵蘭島冰蓋的消失、南極洲西部冰蓋的消亡、熱帶溫暖水域中珊瑚礁的死亡、永久凍土層的大範圍融化以及北大西洋副極地環流速度的減慢。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冰山A23a正在漂離南極,這是它37年來第一次移動。
6. 歐盟氣候機構:今年11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11月
根據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局12月6日的研究表明,今年11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11月,平均地表溫度14.22攝氏度。今年1月至11月平均氣溫同樣重新整理紀錄,2023年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日,巴西裏約熱內盧,一名當地男子澆水降溫。
7. 人為氣候變遷使中國華北夏季極端高溫熱浪事件的強度顯著增強
根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12月7日於【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2023年端午假期華北區域平均的最高氣溫達到1959年以來,每年6月連續3天最高氣溫的歷史最高值;此次連續3天的破紀錄熱浪事件受過境的暖高壓系統影響,並由幹燥的土壤濕度反饋加強。
2023年6月22-24日期間華北高溫熱浪的特征和多方法多模式歸因結果
8.研究表明,花朵正在「放棄」稀有昆蟲並前進演化為自花授粉
根據12月19日發表在【新植物學家】雜誌上的論文顯示,隨著昆蟲數量的減少,花朵正在「放棄」傳粉者,並逐漸前進演化為自花授粉。研究發現,與20至30年前相比,巴黎附近生長的三色堇的花朵小了10%,產生的花蜜少了20%。昆蟲也很少光顧它們。
三色堇的花朵
9.研究表明,人類導致的鳥類物種滅絕數量是預估的兩倍
根據12月19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從大約12萬年前開始的更新世晚期以來,世界上大約 12% 的鳥類已因人類活動而滅絕,這一數碼是之前估計的兩倍。新的估計包括在沒有記錄事件的情況下滅絕的鳥類——科學家稱之為黑暗滅絕。
英國博物館的渡渡鳥骨架
10.氣候變遷導致2024年或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珊瑚白化危機
根據12月7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研究人員透過分析四十多年來海面溫度的歷史數據,預測2024年可能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珊瑚白化和死亡。科學家表示,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的影響已經達到「未知領域」。
科學家在印度洋創紀錄深度發現珊瑚白化現象,引發新一輪全球暖化擔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