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合法性 ,在中國古代王朝稱為 法統、正統 。根據趙鼎新教授的政權合法性理論,政權合法性來自三個方面: 意識形態合法性 、 程式合法性 和 績效合法性 。
對於魏蜀吳三國的合法性,梁啟超認為 「主都邑者以魏為真人,主血胤者以蜀為宗子」 ,即 魏國占據長安洛陽兩都、中原核心區及整個北方,在地域上具有正統性;蜀漢則占據了血統上的合法性。 在正史中, 三國合法性的順序依次為:魏>蜀>吳 。
從建安十八年到二十二年,曹操經歷了從冊封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都鄴城、置百官,到冊封魏王、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行天子禮儀、立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後,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位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元年。年底漢獻帝正式禪讓,曹丕三次推辭後登受禪台登基,改元黃初。黃初元年十一月,以河內郡山陽邑萬戶封漢獻帝為山陽公。
曹丕把曹氏偽造為舜帝後人(劉氏自稱堯帝之後),同時效仿堯舜禪讓「納漢二女」,盡可能讓堯舜禪讓的歷史重演更有代入感。
曹丕的禪讓儀式辦的隆重,對漢獻帝的禮遇也很厚重。不僅在山陽境內仍行漢制,保留天子祭天之權。從退位到逝世,獻帝未曾受到迫害,死後也享受厚葬。曹魏姿態做足,就是想讓天下人相信,漢帝是自願禪讓,曹魏代漢合理合法。
曹魏立國的一整套操作,為後世奠定了透過禪讓篡位登基,從而獲得程式合法性的標準流程。
從績效上看,曹魏占據天下地域的一半以上(東漢十三州中的九州多一點),總人口的56%,而且都是北方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之地。其中洛陽一帶被視為 「天下之中」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以中為貴」的宗教觀念。因此,曹魏雖未一統天下,但相對來說已經功績彪炳。要知道劉秀稱帝之時,實際控制地區不過比河北稍微大一點。
當然,在意識形態層面,曹魏也必須做足全套。曹丕稱帝前,太史丞許芝上表勸進,說明魏代漢見於讖緯:「 代赤者魏公子 」「 代漢者,當塗高也 。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他肯定了女巫的話,並表示「魏」的本意是高大,也常用來指一些高大的建築物,比如宮觀門前的闕,也被稱作「象魏」或「魏闕」。如此,「魏」就代表了闕,代表了塗高。
此外,各地在曹丕稱帝前也都有宣傳造勢。比如出現「黃龍」、「黃氣」等,而黃色正是代表土德。曹丕稱帝後的年號「黃初」即表示黃色的土德開始了。這裏插一句,黃巾起義也是利用了 五德終始說 的土德取代火德理論。
到魏明帝曹睿時,更開展了一系列配套舉措,包括葬山陽(漢獻帝)、改正朔、推三統、定五德、易服色、祖虞舜、更郊禮等活動儀式。
當然, 曹魏的戲演的再好,也掩蓋不了「實為漢賊」的本質。 曹操從挾天子到稱王,一路上被漢室忠臣刺殺多次,甚至傳言獻帝頒布衣帶詔誅曹。曹操作為反擊,殺害的皇親國戚就包括董貴人和董承、伏皇後的兩位皇子及其宗室100多人,其他名仕及連坐者不計其數。連擁漢的曹魏集團合夥人兼二把手荀彧也被逼自殺。
以上,綜合程式、績效和意識形態三方面,曹魏代漢的合法性仍然是三國中最強的。
蜀吳都沒有禪讓程式,稱帝屬於自立行為。績效上,蜀吳都是南方割據政權,沒有占據中原正統地區,人口和面積占劣勢。所以蜀吳只能從意識形態層面找補,劉備以劉氏血脈繼承漢室道統,並以北伐曹魏宣示其正統性。那麽孫權就毫無根據了,只能捏造一些「神奇動物」——各種祥瑞來宣示其天命所歸。相比來說,蜀吳的正統性都是較為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