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2024年即將結束,中國經濟在波動中穩步前行。前三季度全國GDP增速分別為5.3%、4.7%和4.6%。在9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決定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這為市場註入了信心,激發了活力。從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呈現出積極變化。例如,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相比9月加快了1.6個百分點,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環比下降了0.1個百分點,當月樓市也出現了全年最大振幅的改善;11月制造業PMI繼續保持在景氣區間,並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制約企業利潤空間的P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這些數據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預期,股市迅速走出低谷並維持了極高的活躍度。
然而,經濟增長始終伴隨著挑戰。當前,國內需求不足,部份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盡管如此,這些挑戰並非不可克服,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展現出了頑強的韌性和活力。展望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最新部署,為解決當前的挑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在應對需求不足這一突出問題上,會議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值得高度關註。
市場經濟最基本的邏輯是,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需求。內需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不足,正是當前經濟的關鍵癥結。會議明確指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
為此,具體舉措包括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註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等。這些措施將穩定居民收入預期,從而促進消費。
2024年出台的「兩新」政策直接推動了消費,並帶動了企業投資,為後續增長蓄積了動力。到2025年,「兩新」政策將進一步加力擴圍,惠及更多消費者、企業及其勞動者。近年來,由於樓市和股市下行,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受到挫傷,消費意願受到抑制。會議明確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即透過穩定居民的財富基礎,進而穩定消費預期。
僅僅是提振居民消費這一方面,就足以表明中國經濟仍具有巨大的潛力。數據顯示,中國的居民消費率約為37%至39%,要達到全球平均水平,仍需提升約2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2024年前10個月,全國住戶存款增加了11.28萬億元,即使其中十分之一用於消費,也意味著新增上萬億元的最終消費,再加上消費乘數效應,這將產生更大的消費增長。
除了直接的政策措施,會議提出的其他舉措同樣至關重要。例如,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這將有效改善勞動者的勞動條件,創造更多消費的閑暇時間。此外,會議提出,統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比如消費稅改革,將逐步把對地方政府的激勵從重生產轉向重消費。這將改變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推動更加關註本地消費水平的政策實施。從這些政策安排可以看出,促進居民消費不僅僅是應對短期經濟問題的手段,更是順應全球貿易格局重構和中國經濟高質素發展趨勢作出的戰略布局。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最大形式的內需,持續增長的需求將為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透過提升總需求來消化溢位的總供給,反之,總供給又會根據總需求的訊號作出調整。兩者實作動態平衡,國民經濟將進入良性迴圈,經濟增長的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