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離任在即,本月初美國國務院卻又因為對烏克蘭的「冒犯言論」遭到很多抨擊質問聲音。當時訊息人士稱美國務院呼籲烏克蘭「應該將更多的年輕人派上戰場,將征兵年齡降低到18歲」,他解釋烏克蘭在前線難以取得進展是因為士兵素質和俄羅斯相比還有差距,烏方必須要面對這一情況並做出改變,以求取得更大的進展。但烏克蘭此時國內的教育和平民的正常生活還沒有發生改變,這段話引發了軒然大波,以至於很多烏克蘭人也批評布林肯「冷血無情」,建議美國人自己上戰場。
與此同時,布林肯下台之後還面臨被追責的危機。作為美國外交事務的經手人,他和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一手負責了對烏克蘭超過1000億美元的援助,這筆數碼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美國共和黨一直質疑,援烏資金有大量浪費的情況,很多錢都劃到了不屬於烏克蘭的賬戶上。之前澤連斯基也抱怨過,美國的援助「有一部份還沒有看到」;如果未來共和黨確實調查到了有貪汙腐敗,布林肯等人或將面臨被追責的結局。
本周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烏克蘭援助的錢其實有大部份都流向了美國國內,用於開發國防工業,包括制造、生產烏克蘭人需要用來自衛的東西,拉動美國軍工廠的內需等等。布林肯還吹捧這就是美國就業增長的原因所在,總之美方承擔了制造烏克蘭裝備的責任。他還表示美國的盟友大約花費了1500億美元的援助,這次對烏軍援可謂是北約「良好配合」的標桿。
布林肯所說的言論,實際上是免於自己未來被追責,之前美國打著幫助烏克蘭重建的旗號,推動本國商業巨頭涉足烏克蘭市場。透過附加條件的貸款、投資協定,讓烏克蘭開放關鍵領域,如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美國軍工復合體成為最大贏家。政府給軍工企業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像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公司,一方面以高價向政府出售援烏武器,將成本轉嫁給納稅人;另一方面,利用生產擴充產能,進一步鞏固行業壟斷地位,這也就是哈裏斯選舉時美國軍工產業集體支持民主黨的原因。
除此之外,美國甚至連蠅頭小利都不放過,助資金進入烏克蘭後,資金的匯兌、流轉業務大多經手美國銀行,它們從中賺取高額手續費。同時,一些所謂「援助專案管理公司」應運而生,表面負責監管資金流向確保有效利用,實則也有一部份進了自己的口袋;現在布林肯也交代了,美國宣稱向烏克蘭提供了巨額援助,表面上是出於維護地區「民主」與「和平」,然而背後,諸多資金卻透過復雜隱蔽的方式流回美國自家口袋,最後只有烏克蘭成為輸家,大量人員奔赴戰場和死亡,國內蒙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