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不上秤沒有四兩,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比如陳戌源,
提起他公訴的公告中,明確寫了「利用擔任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足球協會換屆籌備組組長,中國足球協會黨委副書記、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以及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
結果,一部片子裏,與數額相關的只有60萬,還是個老規矩——這個規矩有多老,前任要不要一起先調查一下?還是退贓就完事兒了?
央視的解說詞裏有一段話:
調查發現,一些財大氣粗的俱樂部帶動的「金元足球」氛圍,是中國足壇風氣惡化的重要催化劑。河北華夏幸福俱樂部看到之前恒大俱樂部透過投資足球帶來了巨大的品牌效應,於是也試圖效仿恒大透過「燒錢」尋求短期快出成績。風氣的帶動者恒大的第一任主席劉永灼昨天剛被刑拘,且與主線任務沒有太大關系,不說可以理解;
花了120億的上港隊可與陳戌源有密切關系。
只聊華夏幸福,不聊上港,是不是過於選擇性報道了?
陳戌源在哭之前也有一段話:
看了改革發展方案,一種畏難情緒,覺得這件事情,足協在我的任上,很多事情我是做不了的。實際上也是個政績觀的問題, 自己就想在我的任上,國家隊能夠實作參加世界杯,那不是證明陳戌源很有本事嗎 。解說詞將其總結為「 豪賭世界杯 」,
請問:
「 豪賭世界杯 」只是陳戌源的政績觀嗎?
這個政績觀為什麽一直就是揪著中國足球不放?
更好玩的是,
陳戌源剛剛就職的時候,喊的可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對杜的問題更是一筆帶過,
除了2022年假球案時的偷換概念,基本上也就只有「俱樂部利益的圍獵當中迷失自我」的推卸責任,
而在公告裏提到的「公器私用,靠體育吃體育、靠足球吃足球」絲毫不提,
有些數額極其巨大的不合理收費更是一句下文都沒有。
主要的篇幅,
都集中在李鐵身上——這倒也正常,沒有李鐵和卓爾的撕破臉,我們怕也沒法知道這麽多破事兒。
這次點名的三家俱樂部倒也挺有意思:
武漢卓爾和河北華夏,已經解散;深圳隊,大概率解散。
至於到底有哪些涉案的俱樂部領導、官員、裁判、球員,除了已經鋃鐺入獄試圖抗下所有的前深圳隊長黎斐,
一概不提。
這部紀錄片看似用大篇幅敘述了李鐵怎麽從一個球員時代不踢假球的人到後面能用錢搞定的事情就絕不用實力的形象,有些事情依舊可以以小見大。比如:
更重要的一點:
2015年的時候,【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一系列政策慢慢落實。
其中,15年就落實的管辦分離,直到現在,為什麽還是管辦不分?
裏面提到的、陳戌源已經落實的一系列關於中性名和禁止異地轉讓的政策,是否因為陳戌源的下台就一定要重修?
據說,國家隊成員組織觀看了這部紀錄片並需要寫觀後感。
那麽,足協的官員是不是需要以此為鑒?
有些在位者,是不是會以此為警戒,面對政策修改之後馬上喊出幾年內沖超成功且馬上要易地搬遷的俱樂部時,腦子裏多根筋,
如何避免重蹈陳戌源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