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審計整改效能全面提升

2024-01-03新聞
2023年12月26日,受國務院委托,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向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了【國務院關於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138個地方、部門和單位落實審計整改責任,相關部門加強協同配合,推動審計整改取得新突破,效能全面提升。
整改格局更成熟
「當前已形成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的審計整改總體格局。各部門透過完善並落實資訊溝通、線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機制等,進一步增強了審計整改合力,讓整改工作更加權威高效。」審計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海告訴記者。
更成熟的整改格局推動整改效果持續提升。【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中有92%已完成整改,要求分階段整改的問題總體進展順利,要求持續整改的問題制定了措施和計劃。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共整改問題金額9570多億元,制定完善規章制度1600多項,追責問責2540多人,重大問題整改總體進展順利,解決了一些不利於改革發展和經濟社會穩定的體制機制問題。
比如,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專案審計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已完善制度28項,處理處分26人。透過審計整改,不僅破解了PPP實踐中的一些問題,也推動了有關機制的革新。2023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通知,PPP模式實作重構。
據了解,立行立改、分階段整改、持續整改的完成時限分別是60日、1年及5年之內,其中立行立改問題占比七成以上。「隨著研究型審計的持續推進,審計發現問題的復雜性、綜合性越來越顯著。根據問題的特點差異,以及各地客觀條件,按照三種類別進行分類整改,體現了實事求是、不‘一刀切’,增強了整改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表示。
組合拳持續加力
「解決審計發現的問題需要多方合力,僅憑某一家單打獨鬥難以完成。」林海表示,審計整改工作更加重視打好「組合拳」,合力推動問題真改實改。
中央主管部門強化監管職責,在主管領域和行業部署開展相關專項整治行動,推動源頭綜合治理。比如,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全國教育收費專項檢查;財政部、教育部在重點民生資金專項整治行動中,將義務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作為重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最高人民法院開展集中追回違規領取失業保險待遇專項行動;聯合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截滯留穩崗返還資金清理等6個專項行動。
在各方合力下,民生領域一批違規使用資金被及時追回,有效維護群眾權益。比如,截至2023年9月,已督促勞務派遣單位退還或發放截滯資金9.8億元;6省已全部追繳被騙取套取的住房租賃資金4.05億元;59縣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已追繳效益不佳的專案資金或挽回損失等10.99億元。
「組合拳」讓整改不浮於表面,有效推動制度規範的完善。比如,在對部份專案未充分聯農帶農問題的整改過程中,農業農村部制定指導意見,要求不得將幫扶資金簡單入股分紅,推動經營主體透過保護價收購、吸納就業、資產收益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財政部繼續推進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對2024年中央部門專案支出績效目標開展稽核,著力提升績效評價報告質素,把稽核結果與預算安排、績效考核等掛鉤。
確保整改動真格
「從整改情況看,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還有部份尚未整改到位。當前還存在少數未及時整改、虛假整改、違規整改等問題。」林海表示,除確受外部條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制約外,也反映出審計整改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主管部門履行監督管理責任不到位,監督貫通協作存在短板等。
據了解,對尚未完成整改等問題,有關地方、部門和單位已對後續整改工作作出安排。對已到期未完成整改的問題,加強跟蹤督辦,推動盡快整改到位;對未到期問題,督促責任單位嚴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持續抓好整改;適時組織「回頭看」,鞏固整改成效。同時,將加強追責問責,視情況將審計整改納入領導幹部政績正負面清單,對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問題,依規依紀依法從嚴問責,確保整改「動真格」。
「問題發生在被審計單位,但往往並非簡單的管理不善問題。要從制度上防範化解問題,則涉及方方面面。」汪德華認為,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成效,不能簡單地從整改速度、整改完成率等單一指標來評價,更需要從其實際推動的制度改革、防範風險漏洞、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成效等角度來考量。
「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結合實際最佳化完善整改標準,同時要加強追責問責,透過科學的標準和強有力的制度,確保整改實效。」林海表示,下一步,審計署將持續加強跟蹤督促檢查,推動整改合規到位、紮實有效,確保中央政令暢通。(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