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漲知識|肌肉拉傷不要熱敷!冬季該如何應對運動損傷

2024-02-05新聞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然而,有研究顯示,冬季運動不當造成的損傷要比其他季節大約會高出三成,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運動傷害。

在所有的冬季運動傷病中,除了跑跳類運動的膝、踝關節損傷之外,最常見的就是肌肉拉傷。

為什麽冬季更容易拉傷?

肌肉拉傷,是指肌肉主動過度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扯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部份撕裂或完全斷裂,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雲霞副教授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肌肉其實和橡皮筋一樣,在溫暖的環境裏彈性就好一些,如果是寒冷的環境就會變硬,比較脆,容易斷,所以冬季運動肌肉拉傷的可能性會增加。」

如果跑者的體質較弱或者訓練水平不夠,又或者肌肉的彈性、伸展性和力量較差,也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另一方面,外部環境也可能增加跑者的拉傷風險——氣溫過低,濕度太高,場地太硬等都是造成肌肉拉傷的重要因素,所以冬季運動還是建議在室內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

正因如此,要避免肌肉拉傷,一定要先做好準備活動。

李雲霞副教授建議,可以說先小跑5-10分鐘,做一些簡單的拉伸練習。 如果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劇烈活動所需要的理想狀態就參加劇烈活動,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如果是進行一些不常接觸的運動,運動愛好者也應該了解有關的運動常識和註意事項。

肌肉拉傷的訊號是什麽?

那麽,如果出現了肌肉拉傷,身體會有哪些反應和訊號?

李雲霞副教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拉傷的主要癥狀包括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

而有些拉傷會有撕裂的感覺,腫脹明顯及皮下瘀血嚴重,如果運動者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那麽可能就是更為嚴重的肌肉斷裂。

肌肉拉傷應該如何處理?

如果真的遇到肌肉拉傷,應該如何處理呢?李雲霞副教授強調,面對急性的運動損傷,一定要冷敷,停止劇烈運動。

最方便的方法是拿一個塑膠袋,內放冷水或冰塊冷敷5-10分鐘左右。冷敷過久的局部如果有刺痛感,要及時停止冷敷。

此時,可以把冷敷袋拿開一會兒,半小時後局部又有腫脹疼痛感時再放上去冷敷。如此反復進行,根據傷情嚴重情況,一天可進行多次。

「不少人對運動受傷後的處理有錯誤認知,以為軟組織受傷後應該立即熱敷。但太早熱敷,會加重內部出血和腫脹情況。受傷後24小時、48小時或72小時後熱敷,也需慎重處理,但冷敷就相對比較安全。」

李雲霞副教授強調,「我們經常會碰到很多患者本來癥狀已經緩解,但是在家裏自行熱敷以後出血、水腫反而又加重的情況,希望大家對待熱敷一定要慎重。」

除了冷敷之外,受傷者還可以使用彈力繃帶來包紮受傷處,減少內部的出血和腫脹。

至於是否需要貼膏藥,李雲霞副教授指出,在急性期不建議貼膏藥,「現在很多膏藥有活血化瘀的成分,也會加重出血腫脹,所以,特別是皮膚容易過敏的患者,還是盡量避免使用膏藥。」

拉傷後要休息多久?

對於很多「規律跑者」來說,不少人會選擇在肌肉出現輕微拉傷時繼續運動,但在李雲霞副教授看來,拉傷情況下不建議做「拼命三郎」。

「大部份人在自我感覺損傷不嚴重時常選擇繼續運動,這只會加重受傷情況,甚至加重病情。受傷之後如果出現腫脹情況比較嚴重,最好還是停下來休息。」

那麽,如果拉傷了需要休息多久才能恢復運動呢?

根據專家的意見,最好還是在醫生的建議下恢復運動——有些人只是輕微的拉傷,沒什麽出血癥狀,那過個3-5天就可以繼續運動了,而大範圍的拉傷和出血休息的時間就會比較長。

「碰到腫脹、瘀青等比較嚴重的癥狀,還是應該首先去醫生那邊咨詢、隨訪,不要自行處理。」

一般來說,人體的關節肌肉以及韌帶在25歲之後大部份就過了自己的「最佳狀態」,也是因為身體機能開始出現變化,如果還是保持年輕時的運動強度,有可能會提高受傷的風險。

所以,運動要順應自然規律,拿捏好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才能有效預防運動損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