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借峰會鼓吹「台獨」遭大陸嚴正回應
賴清德,一位曾經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在聯合國大會期間並未獲得直接邀請,卻巧妙地透過參與Concordia年度峰會的方式,間接展示了自己在國際舞台的存在感。他在會上提出了所謂「三大使命」,實質上是在繼續鼓吹「民主」理念,推行「台獨」政策,並試圖以此吸引國際社會的關註和支持。
賴清德的言論充滿著挑釁的色彩。他強調台灣需要與民主國家攜手合作,共同抵禦所謂的「威權擴張」,這裏明顯是指向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等國家。他的意圖在於制造一種全球性的「民主對抗威權」的假象,以此來爭取西方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和同情。
面對賴清德的炒作行為,大陸方面作出了堅定而有力的回應。國台辦發言人表示,賴清德的所作所為,不僅違背了「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也嚴重損害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局。發言人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原則,也是台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的前提條件。任何企圖挑戰這一原則、分裂國家的行為,都將受到應有的譴責和反對。
大陸方面呼籲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活動。同時,強調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符合歷史潮流和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任何破壞這一局面的圖謀都註定不會得逞。大陸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
賴清德聚焦內政:主權、安全與自主
就在他的影片在美國播出的那天,賴清德在台灣參與了一個名為「福摩薩學院」的方舟計劃民防訓練活動,並做了演講。這次活動中,他的關註點轉向了國內事務,提出了三個主要目標或「使命」。
第一個「使命」是保護所謂的「主權」。他重復了台灣與大陸並非同一國家的觀點,堅決表示台灣不會接受任何兩岸和平協定。他認為,保持和平需要的是實力和自信,而不是依賴於書面協定。
第二個「使命」則是保障台灣人民的安全。這包括提升國防能力以及增強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台灣民眾傳遞一個資訊:台灣必須自力更生,強化自身的防禦系統。
賴清德將經濟策略與備戰思想相結合,旨在透過動員國內力量,強化台灣的自我保護意識,確保台灣能夠在面對任何挑戰時,都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應對。
經濟表面,台獨實質的目標
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讓經濟繁榮起來,這樣就能更好地照顧所有台灣人民的生活。然而,他的想法其實都是為了追求"台獨",也就是分離台灣和大陸。他認為,如果和大陸簽和平協定,台灣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反而會讓自己處於不利地位。相反,他主張加強軍隊的力量,提高台灣經濟的穩定性,這樣才能在面對潛在的危險時做好準備,保護自己。
賴清德的說法引起了大陸的反對。在他說完話的第二天,國台辦的發言人朱鳳蓮就在新聞釋出會上明確表示,賴清德的觀點再次顯示了他的"台獨"思想,他在不斷地挑動兩岸之間的緊張關系,推動分裂的行為。
總的來說,這個人雖然提出了經濟發展的目標,但他的真正動機是為了實作"台獨",這讓大陸感到非常不滿。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盡管兩岸之間還沒有實作完全的統一,但是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事實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將來也不會改變。賴清德提出的「互不隸屬」以及「堅持主權」的觀點,並沒有得到歷史和法律的支持,而且這些觀點也與實際情況不符。
朱鳳蓮明確表示,台灣的未來只能是透過國家統一來決定,這不是賴清德或者民進黨可以獨自決定的,而是由全中國的14億多人民,包括台灣的2300萬同胞共同決定的。賴清德和背後支持他的民進黨當局在鼓吹「依賴外部勢力謀取獨立」和「用武力抗拒統一」的言論,實際上是在將台灣民眾置於可能引發沖突的危險境地。他們的行為嚴重違背了歷史潮流,最終只會導致失敗。
簡而言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賴清德的一些想法不僅沒有根據,而且與現實脫節。台灣的命運應該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而不是被某些政治人物所左右。他們試圖推動的分離主義傾向,不僅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也對台灣民眾的福祉構成了威脅,註定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