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看點之二」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土壤條件上下更大功夫

2024-01-19新聞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征程反腐敗鬥爭,必須在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三次全會公報將「突出鏟除土壤條件深化反腐敗鬥爭」作為今年工作重點作出詳細部署,既明確思路,又規劃路徑。

反腐敗鬥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任務,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腐敗現象就不會根除,反腐敗鬥爭就一刻不能停。新時代十年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不放松,重拳治標取得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也為加大治本力度、深化標本兼治贏得了時間。隨著反腐敗鬥爭不斷深入,問題暴露得更加充分,系統整治、全域治理水平也進一步提高。本次全會在強調高壓反腐的同時,將矛頭指向腐敗產生的土壤和條件,正是準確把握腐敗階段性特征和變化趨勢,深化標本兼治理念將反腐敗鬥爭繼續向縱深推進邁出的堅實一步。

形勢決定任務。這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判斷。具體來看,腐敗存量尚未徹底清除,增量仍在發生,表現形形色色。一些老問題反復發作,一些新苗頭正在蔓延,腐敗手段也不斷翻新升級。這些腐敗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就在於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尚未徹底根除。在反腐敗鬥爭進入深水區的吃勁階段,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可謂是應對嚴峻復雜形勢的關鍵一招。

反腐敗絕對不能回頭、不能松懈、不能慈悲,態度已經彰顯。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首要一點就在於「不敢腐」的高壓態勢必須持續強化。腐敗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稍有放松就可能卷土重來,容不得絲毫妥協退讓。必須始終保持零容忍的警醒,堅持態度不變、力度不減、重心不偏。這就要求我們錨定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物件不放松,一項一項盯住抓、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攻,對不收斂不收手的膽大妄為者堅決懲治,對反復發作的老問題斬草除根,對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快速處置,透過重點突破開啟局面,推動從個案清除、重點懲治向系統整治、全域治理提升轉變。

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既需要善於發現問題,更要求善於推動解決問題。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規制度。法規制度的短板弱項,在腐敗案件上體現得最為集中,因此必須做好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縱深推進「不能腐」。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動修訂完善制度機制,不斷健全反腐敗制度體系。制度的關鍵在於執行。當前,一批基礎性反腐敗法規制度已經形成並在進一步健全完善,黨中央將加強重點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確保一體遵循、一體執行。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一體推進「三不腐」是新征程反腐敗鬥爭的總要求之一,不僅要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還要因覺悟而「不想」。激發崇高理想追求,就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讓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心念正,就會把以權謀私、貪汙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家風正,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才能形成。從思想上鏟除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需要每名黨員幹部在工作實踐和鬥爭磨礪中不斷提高覺悟、堅定覺悟,逐漸形成「不想腐」的自覺。

本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對如何阻斷腐敗滋生蔓延指明了方向,就是深化改革。改革是鏟除腐敗問題產生土壤和條件的有力舉措,要直擊權力濫用這個腐敗的本質,抓住定政策、作決策、審批監管等關鍵權力。十年前,【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強化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十年後,中央紀委全會再次強調深化改革,部署完善權力配置和執行制約機制,深刻表明黨中央加強權力監管、壓縮權力濫用空間的堅定決心。

一個巴掌拍不響。「收錢」這只手管住了,「送錢」這只手也不能放松。黨的二十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行賄行為的懲治力度進一步加大,強化受賄行賄一起查,要進一步加大對行賄所獲不正當利益的追繳和糾正力度,強化全鏈條整治,大幅提升行賄成本。

本正則源清,源清則流潔。我們只有堅決踐行黨中央決策部署,下大氣力鏟除腐敗產生的土壤和條件,才能讓反復發作的老問題逐漸減少,讓新出現的問題難以蔓延,才能最終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本文刊載於【中國紀檢監察】雜誌2024年第02期,作者:董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