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簡樸書記,清風兩袖,受王光美贊譽

2024-02-17新聞

簡樸書記,清風兩袖,受王光美贊譽。

在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廣東省勇敢創新,率先調整市場規則,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進行了重組。

此舉為廣東省帶來了快速的經濟增長,使其在國內經濟中占據領先地位。而廣東省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除了中央的全面領導外,廣東省委幹部的辛勤付出也功不可沒,尤其是林若,他的貢獻尤為突出。

林若,廣東潮安人,1924年生,日軍侵華時隨父母避難至梅州。青年時,林若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山大學,並在此期間信仰共產主義,加入進步團體,積極協助黨組織進行革命活動。

1947年,國民黨特務發現林若身份,對其展開追捕。林若在黨組織安排下前往解放區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林若調任珠江市委工作,負責土地改革,確保每家每戶都能分到耕地,維持生產生活。

由於表現出色,林若不斷獲得晉升,擔任過珠江市委革委會主任、湛江地委書記等職務。1982年,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廣東省成為試點區域,探索市場經濟。

為了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黨中央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由林若擔任廣東省委書記。年底時,林若正式被任命為廣東省委書記。

在廣東的發展過程中,區域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有些地區因為政府政策的扶持而經濟繁榮,而另一些地區,如粵西和粵北,則由於交通不便而一直落後。

在這種情況下,林若將協調區域發展視為他的首要任務。他深入貧困地區調研,了解當地情況,匯總給省委,然後提出有針對性的幫扶建議,幫助這些地區發展。

林若在下鄉時保持低調,不使用警車,而是乘坐小巴車,帶上秘書、記者和警衛員,每次到達一個地方,他都不會講排場,不參加宴席,而是與當地幹部一起吃大鍋飯,離開時還會囑咐秘書支付夥食費,不占便宜。

林若工作時嚴肅認真,公私分明,殺伐決絕。有一次,他得知紀委相關部門的調整後,他指示組織部不要給他的妻子彭慧蘭升職,因為她也在紀委工作,可能會引起爭議。

彭慧蘭理解林若的意圖,同意維持原職位。

林若在生活中放下官腔,以和善友愛的態度對待他人。在下鄉時,他也會親自下廚為警衛員和秘書做飯。對於幹部升遷慢的問題,他耐心勸導他們要淡泊名利,把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

對於親屬和下屬送禮的問題,他堅決反對賄賂和腐敗,無論貴重物品還是水果、土特產,他都不收,而是捐給需要的人。

林若明白,過於剛直可能會導致下屬不敢說實話,但他堅信,只有真誠和公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林若的簡樸生活和嚴格的家教給王光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對林若的廉潔作風贊不絕口。雖然王光美希望能親自見見林若,但林若以不方便接待為由婉拒了。

然而,王光美並沒有因此放棄,她決定親自去林家拜訪。當她走進林家客廳時,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林若家裏的家具都是舊的,有些甚至修補了好幾次。

王光美不禁感嘆,林若雖然是省委書記,但生活卻如此簡樸,真可謂是一身清風!雖然林若擔任高級幹部,但他從未給兒女特權,他經常教導兒女要自食其力,不要依賴別人。

他的子女謹記他的教誨,努力奮鬥,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林若在1991年退休,2004年正式離休,2012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

他的生活態度和教育理念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和尊重。

林若,一個無私奉獻的好幹部,他生於貧苦,歷練戰火,信仰堅定。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他始終將民生問題置於首位,視為施政的核心。

同時,他始終恪守黨的紀律,不貪、不占、不拿,保持高尚的作風,堅決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他是新時代黨員的典範,是所有幹部學習的楷模,無愧於「父母官」的稱號。

我們應該永遠懷念這位偉大的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