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30年:城市更新建立在歷史文脈之上

2024-10-14新聞
人工智能引領的創新如何形塑未來城市?如何在深厚歷史底蘊上建立面向未來的城市?在蘇州工業園區30周年之際,10月11日,新中論壇舉行,新加坡和中國的與會者回顧了三十年來的歷史和經驗,也對一些與城市建設休戚相關的話題進行了討論。
蘇州見證新中合作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是新加坡和中國首個政府間合作專案,今年是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新報業媒體總裁陳英傑曾在蘇州工作,1993年,他從新加坡公務員體系借調到吉寶集團,曾任開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財團的執行委員會秘書。
陳英傑稱贊蘇州工業園區是「新中合作的典範與樣板」,蘇州工業園區的合作不僅帶動新中很多方面的合作交流、帶來新的啟示,還將園區開發的成功經驗輻射到更多地方。
新加坡數碼發展及新聞部長楊莉明也曾是首批派駐蘇州、參與園區開發的新加坡政府官員。楊莉明提到,蘇州工業園區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成功典範,發展為中國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工業園區之一。當年新中兩國領導人構想出這個富有遠見的合作專案,透過 「軟件轉移」 這種新穎的形式,把新加坡的發展經驗與蘇州分享。
「這個專案也是在新中兩國正式建交不久後啟動的,代表了新加坡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信心。」楊莉明說。
數碼促進城市發展
楊莉明提到,在工業時代,新加坡和中國分享發展經驗和政策,彼此獲益良多;在數碼時代,兩國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借鑒彼此發展及治理國家的經驗。作為新加坡主管智慧國計劃及網絡安全事務的官員,楊莉明分享了新加坡數碼治理的五個思路,包括基礎建設的投資、技術能力的發展、法律和法規的更新、全民動員,以及跨境合作。
與會學者和業界嘉賓分享了一些當今城市場景套用數碼技術的經驗。新加坡數碼綠色交易所集團和綠動資本董事長白波在「未來城市中的AI套用」主題討論中分享案例稱,設在高層建築中的酒店套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物聯網系統,能為酒店提供能效監測分析、建築安全診斷等服務,在能效方面為酒店管理帶來5%~15%的提升,降低40%的營運成本。在北京等大城市,面對停車位緊張的問題,智能互動系統可以對路邊停車環境進行智能化分析,以此指導停車設施改造,能夠顯著改善停車難。
傳統文化成為城市標識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局長、前總規劃師黃攸寧在大會上介紹了近年新加坡城市更新的若幹實踐,對傳統文化將如何影響未來的城市進行分析。她提到,新加坡城市建設的歷史不像蘇州這麽長,人們也常認為新加坡城市空間中傳統文化的元素並不那麽突出。在分享一系列近年改造案例後,她補充強調,當前人們需要意識到,那些建造時間只有幾十年的建築物也承載了相應的歷史,也是傳統的一部份。
黃攸寧回顧稱,從「花園城市」「花園中的城市」到「大自然中的城市」,綠色一直是新加坡城市發展的標識。它意味著透過公園、花園、道路景觀和空中綠化,把我們的社區和其他地方與空間連線起來。」濱海灣花園是新加坡在濱海黃金地段建設的大型公園,面積達100公頃。新加坡植物園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納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植物園之一,也是首個獲此殊榮的熱帶園林。
「保留各個年代的建築,可以保留不同時代的特征,作為每段歷史的見證。」黃攸寧提到,她親自見證了新加坡建國前後的重要標誌性建築黃金坊被確定為保護建築。資料顯示,黃金坊建於1973年,曾因聚集很多泰國餐館而被人們稱為「小泰國「。2023年5月關閉改造後,經研究,黃金坊成為新加坡第一座被列入保留行列的大型高層建築。
最近,裕廊湖裕華園也經過修繕重新開放,受到新加坡人的熱烈歡迎,這裏曾是很多家庭有過美好記憶的地方。在改造過程中,這裏還增建了美食園、展覽廳等場所,用於提供消費和文化交流等服務。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