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若幹重大問題

2024-07-24新聞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要正確處理好長期目標和短期任務、宏觀視野與微觀實踐、科學性與適用性三大關系。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要以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為理論指導,吸收借鑒各國現代化實踐的共同特征,探索提出經濟發展、社會行程、城鄉融合、生態文明、治理能力五個方面的評價指標,為更好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加快形成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中國方案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理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基本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0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①。報告在此基礎上強調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②。中國式現代化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麽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課題做了科學精準和有理有力的回答,從而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強起來」政治經濟學的整體表征③。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康莊大道並不等於一馬平川,要把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變為成功實踐,把鮮明特色變成獨特優勢,需要付出艱巨努力④。因此,如何評估、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需要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實踐與典型特征出發,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並系統分析其與經濟現代化、社會行程現代化、城鄉區域現代化、生態文明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權衡取舍與潛在沖突,科學理性展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階段性安排和總體性實作程度。
一、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艱巨性復雜性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處理好指標體系頂層設計的宏觀與微觀關系,又要處理好指標體系建構和績效評估的短期與長期矛盾。這種長短期、宏微觀的辯證關系,是構建指標體系重點關註的方法論。
(一)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正確處理長期目標與短期任務的對應關系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涉及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從中國式現代化戰略任務的長期規劃上看,指標體系要突出頂層設計,體現長遠指導性、整體性戰略布局。黨的二十大報告規劃了中國式現代化「兩個十五年」的長遠戰略目標,描繪了十三個方面的強國建設,形成了支撐現代化強國的十三項重大舉措,體現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指導性⑤。
從中國式現代化戰略任務的中期規劃上看,指標體系要突出前瞻性設定、全域性謀劃和整體性推進,體現戰略謀劃、協調推進。在中期戰略目標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從「五大建設」的角度第一次描繪了二0三五年的藍圖。黨的二十大在十九屆五中全會藍圖的基礎上對二0三五年又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描繪,包括了八個方面的重點內容,體現了要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找準關鍵環節,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從中國式現代化戰略任務的短期規劃上看,指標體系要突出統籌兼顧、統攬全域,體現「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近期目標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經濟高質素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等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遵循了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彰顯了時代性、科學性和創新性。
(二)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正確處理宏觀與微觀的辯證關系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指標體系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唯其艱巨才需要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中把握其中的辯證關系。中國式現代化既是遠景目標,承擔著民族復興的重大重任,同時也是具體過程,推動社會各領域、各環節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既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的考核指標,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的評價標準。現代化是一種全球發展趨勢,有著一般的執行規律和共性特征。同時,世界不同國家或地區都會根據本國國情或特點,探索走出不同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形成不同的評價模式。科學評價中國式現代化要以推動實作現代化為最高目標,同時也要包含世界不同國家現代化的一般特征。
從歷史來看,人類對於現代化的探索肇始於十七世紀的歐洲變革,標誌著歐洲經濟體系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一步。但伴隨資本主義以資本為中心的弊端的不斷顯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人類現代化有了新的活力,呈現新的文明形態,也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獨特發展模式。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就是要圍繞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舉措,研究謀劃中國式現代化的實作程度與實作方案。中國式現代化要彰顯中國特色、堅持走「自己的路」,所構建的指標體系也要具有基於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因此,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也必然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體現中國國情和發展特點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道路和目標選擇的現代化指標體系,既能解釋方針、路線、政策等宏觀問題,又能指導如何啟用民營企業發展動力、如何提高市場主體活力、如何最佳化營商環境等具體工作,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的現代化指標與標準。
(三)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正確處理科學性與適用性的考核關系
從根本上講,現代化的本質在於如何組織人、配置人,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這個最重要的生產力因素,其作用過程具有非線性特征。因此,在構建指標體系上要在秉持獨立性的前提下力爭真實全面反映新時代新特征。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是一個科學性的概念。這個指標體系需要涵蓋人口、產業、創新、金融、開放、生態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由目標層、系統層、準則層、指標層等不同層級單元構成的基本架構。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建構是一個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概念。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每個領域的指標紛繁復雜,要註意把握主要方面的主要矛盾,選取具有權威性、代表性的指標,盡量簡潔、精準地表現出該目標層意圖測量的含義⑥。現代化並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時代的專利,而是在相互借鑒中傳承的,比如說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借鑒西方的現代化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再比如說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也是在揚棄中的創新。
最後,建構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需要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西方現代化評價指標註重模型構建和因果推斷,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這一研究範式也因其日益僵化、脫離現實而受到批評⑦。因此,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指標體系要有強烈的政治性和當代性,在新時代背景下展現新的特點,並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選取指標的數量應堅持適當原則,在確保覆蓋面的同時,要註意指標之間的獨立性、不交叉,如實全面反映、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強化定性分析與定量研究相結合,例如,要深化大數據、機器學習、因果推斷等先進方法的套用,推動中國模式向現代化指標體系範式的轉變,重點突破西方主流經濟評價和統計範式的刻板印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指標評價體系。
二、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依據
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應跳出中國看世界、站位世界看中國,以百年變局、中國國情、歷史演進、時代趨勢為基準,以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為理論指導,實作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反思和超越。
(一)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概括提煉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基本範式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為理論指導。馬克思分析現代化與現代性的思想,相比於其他的現代化理論,最根本的超越就是以「現實歷史的辯證法」取代了「思辨的辯證法」,即傳統的現代化理論以概念及其邏輯關系來研究現存社會諸要素之間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則是從人的社會性實踐去研究現存社會的有機構成⑧。
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裏沒有直接使用「現代化」這個概念,但是卻從「現代性」出發作了哲學闡釋,提出了生產方式這一根本評價指標,作為人類現代性和現代化的標準。現代性就是資本邏輯及其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普遍特征的總和,而傳統西方現代化理論就是主張以資本的自我發展來實作現代化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對「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代文明已經發展的國家」「現代大工業」「現代生產力」等一系列概念做了深刻論述,認為「現代」是與封建社會相對的社會性質概念,提出了「這一運動的‘歷史必然性’」趨勢,在揭示「世界歷史」「亞洲社會」等問題時也涉及現代化問題,為後發國家獨立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論依據⑨。
傳統的現代化理論要麽割裂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之間的聯系,否認其歷史延續性;要麽以抽象的普遍公式來追求對於「普遍歷史」而不是具體的歷史的把握。馬克思主義則是從生產方式演變的角度理解現代社會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並深入解讀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特定社會形態的經濟發展規律,它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階級實質,同時也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理論表現⑩。傳統的現代化理論訴諸概念與原則來化解現代社會的矛盾,馬克思主義則是立足於人的實踐展望超越資本主義的文明形態。總的來看,馬克思主義對現代化有這樣幾個結論:一是認為現代化是世界歷史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趨勢;二是認為資本主義不是現代化的唯一選項,可以跨越「卡夫丁峽谷」;三是認為現代化是從物的現代化到人的現代化,實作人的全面發展。所以,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淵源就在於馬克思主義的人類文明形態之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現代化思想內核與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形成了現代化思想評判指標的原則。針對創新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則提出「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⑪;針對協調問題,認為要把城鄉「生活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⑫;針對綠色問題,指出「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⑬;針對開放問題,表示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⑭;針對共享問題,宣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⑮。這既是我們黨新發展理念的思想來源,更是中國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遵循。
(二)從各國現代化實踐中概括提煉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共同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分,批判借鑒先發國家經驗內核,經過長期實踐探尋的興國新路,既具有各國現代化發展的共性特征,又蘊含獨特的基因密碼。因此,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應吸收借鑒西方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西方現代化研究蘊含於兩百多年的人類現代化行程之中,但作為一種自覺的理論思潮則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初。1960年,歐美和日本學者在日本箱根(位於神奈川縣)召開了「現代日本」國際研討會,首次提出現代化的八項標準,被認為是國際上第一次認真而又系統地討論現代化問題的會議。這一時期的現代化研究被統稱為經典現代化理論,其基本範式是在「傳統-現代」二元論基礎上的「西方化」或「美國化」,形成了多個領域流派。
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工業國家出現的新現象對現代化理論形成進一步挑戰。工業化逆轉,工業經濟比例持續下降,服務經濟比例持續上升;城市化逆轉,城市人口開始向郊區和鄉村回流;環境保護運動大規模興起,後現代主義開始蔓延。先後湧現了後工業社會、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化、生態現代化、自反性現代化、繼續現代化、多元現代性、未來學、田園城市、解構主義等理論。這些理論和探索,是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重要參考。
與此同時,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也要充分吸收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當今時代,經濟的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離開對外開放,封閉起來搞指標體系,既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能關起門來對本國本地區另搞一套考核指標,不搞交流、合作、競爭是難以實作現代化的。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要充分批判和借鑒已開發國家關於現代化成熟的指標體系。國際組織把現代化指標體系分為兩組:一組包括經典現代化指標、後現代化指標與新現代化指標,另一組包括原生現代化指標與後發現代化指標。例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包含17個維度200項指標)、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體系(包含20個維度1500個指標)、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概覽指標體系(包含12個維度100項指標)等,重點關註指標的適用性、前瞻性與可比性。對此,我們要結合中國發展實際進行合理吸收采納。
(三)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中概括提煉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深刻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根本遵循。因此,在指標設定上要著眼於黨的二十大精神,從系統層、準則層、指標層三個維度出發,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體現中國特色和中國方案。
從領導力量來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張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麽現代化⑯。只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保證中國式現代化的評價目標、評價標準、評價導向的正確方向,才能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
從發展方向來看,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自信是做好指標設計和指標評價工作的重要前提。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將「五大發展理念」和「兩個結合」融入評價指標體系,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的軌域上行穩致遠。
從核心主題來看,必須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支柱。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匯聚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從根本價值來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內容,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旨歸。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評價體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實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強調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從社會基礎來看,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指標評價體系的制定與實施離不開體制機制的變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調整和重塑,才能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從基本特征來看,必須進行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要充分反應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色,將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定性指標化和定量考核化,從現代化推動力、現代化拉動力和現代化引領力等方面提出現代化指標體系。
三、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從系統出發整體考量,自上而下、由面到點地展開系統設計,探索出一套包含系統層、準則層和若幹指標層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形成各個層次、各個領域以及這些層次和領域之間的整體性指標考核評價安排。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體從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色、九條本質要求和五類重要遵循出發,建構中國式現代化五個層級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關於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
根據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面對高質素發展的首要任務,經濟現代化的評價要體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既涉及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速等量的增長,又包括全要素生產率、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資訊化發展、開放型經濟等方面質的提升。按照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選擇GDP、人均GDP等指標,反映經濟規模的變化;選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機械總動力等指標,反映產業結構和產業效率的現代化水平;選擇三次產業結構占比、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經濟增長科技進步貢獻率等指標,反映經濟高質素發展的「含金量」。同時,可選擇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技術合約成交額占GDP的比重、每萬人口高價值專利擁有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指標,來綜合反映經濟高質素發展的「含新量」;選擇數碼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G使用者普及率、電子商務交易額等指標,以體現經濟現代化發展的數碼經濟和資訊化發展水平;選擇貨物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對外直接投資備案額等指標,以體現經濟現代化行程中的開放型經濟發展質素。
除此之外,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迫切需要加快文化產品的轉化和消費升級,以文旅文創深度融合帶動新消費、新業態、新產品。選擇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營業收入占比、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旅遊業綜合貢獻占生產總值比重等指標來反映文化發展軟實力,共同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高質素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二)關於社會行程的評價指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標誌著產業發展、創新驅動、綠色低碳、人民生活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性質、新的內容、新的水準,處於質素水平提高期和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醞釀過渡期。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社會行程評價指標的選取上,要以如何實作人的現代化為基本準則,重點體現人的發展能力現代化和人的生活方式現代化的實作程度。
在人的發展能力現代化層面,選擇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指標反映國民健康素質水平,這是人民持續發展能力的具體體現;選擇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城鎮調查失業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新增勞動力中受過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比例、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比例、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等指標,來綜合衡量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在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織密紮牢民生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保障人的發展權利。
在人的生活方式現代化層面,選擇互聯網普及率、有線廣播電視實際使用者數占家庭總戶數的比重、藝術表演團體和藝術表演場館演出情況、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量、地區擁有博物館數量等分別體現人的生活方式現代化的供給水平糊實作程度。
(三)關於城鄉融合的評價指標
從「統籌城鄉發展」到「城鄉發展一體化」,再到「城鄉融合發展」,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脈相承,又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階段特征和具體要求。
城鄉融合不僅體現為城鄉經濟的融合,也體現為城鄉產業、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城鄉要素和城鄉制度等方面的融合發展,重點透過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兩個層面,對城鄉融合發展的現代化水平進行評價。例如,可以選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口密度來反映人口集聚態勢;選取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占行政區域面積比重、地均GDP來表示空間城鎮化的發展質素,反映城市空間的拓展和城市產業的升級;選取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居民恩格爾系數以及居民每百戶汽車、洗衣機、電冰箱(櫃)、空調擁有量等指標,反映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糊生活水平差距;面向城市更新和韌性城市建設的新要求,選取全年公共汽(電)車客運總量、人均城市道路面積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等來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和服務水平,評價城市基礎設施發展質素。
(四)關於生態文明的評價指標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也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成色和底色。構建生態文明現代化評價指標,發揮指導解決現代化行程中資源環境約束的重要作用,透過推動實作「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系穩定性和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建立動靜態結合的綜合評價指標。
選取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綠色建築占城鎮新建建築比例等指標反映「雙碳」目標實作程度;選取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城市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率、PM2.5年均濃度、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指標反映大氣、水、土壤汙染綜合治理成效以及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削減情況;選取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自然岸線保有率、耕地保有量、國土開發強度等指標反映維護生態系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選取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村莊保潔覆蓋率、中小學生接受生態文明教育比例、資源環境資訊公開率等指標反映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實作程度。
(五)關於治理能力的評價指標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關鍵內容。構建治理能力現代化評價指標,著重圍繞數碼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共同推進,統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邁上新台階。
選取政府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可辦率、不見面審批事項占比等指標反映政府公共服務投入、政府效能提升程度;選取破產案件平均審理用時、債權回收率、訴前調解成功率、解決商業糾紛平均用時、涉企案件實際執行到位率、審判流程資訊公開率等指標體現法治政府建設水平;選取黨風廉政建設指數、公共信用資訊歸集目錄行業部門覆蓋率、政府機構失信被執行人占比等指標反映廉潔政府和信用政府建設水平。
四、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保障機制
開展中國式現代化評價的目的就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健康發展,其關鍵就在於合理設定政績考核指標內容,增強政績考核的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和針對性,以政績考核的「指揮棒」「風向標」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深入實施。
(一)堅持把政績考核與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及其統計體系、綜合績效評價體系統一起來
樹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和正向激勵機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努力克服單純以經濟增長為目標導向的傳統慣性發展思維,從重視擴大規模轉向推動質素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上來。全面開展中國式現代化評價,重點評估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重大改革、重大舉措、重大決策的落實及推進情況,及時向全社會公布評價結果,全面實施評價結果與年度目標考核績效獎金、評先樹優、領導班子和幹部考核「三掛鉤」制度,督促指導各地、各部門高質素開展專項整改和政策升級。
(二)堅持把近期發展任務與長期發展目標統一起來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重大要求,在深入實施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也要做時刻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要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沈澱之後真正的評價。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歷史擔當創造性開展工作,依據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年度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專案,明確牽頭單位、工作責任、年度目標和推進舉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任務有方案、按計劃、分步驟有效落實。針對人均GDP、R&D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地均GDP、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城市空氣質素優良天數比例等單一型指標,制定切實舉措,快速最佳化提升,盡快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力爭實作從並跑向領跑邁進。
(三)堅持把政績考核指標的統一性要求與差異化要求、共性與個性統一起來
政績考核是引導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素發展的指揮棒⑰。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指標評價體系既有全國統一的考核目標和內容,更有基於各地實際的鮮明特色,合理確定指標權重,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最佳化地方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與此同時,也要大膽鼓勵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原創性、差異化探索,深入挖掘首創經驗和典型做法,總結提煉形成示範,復制推廣創新措施,註重解決具體問題和最佳化制度設計協同並進,註重在兼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國式現代化評價的政績考核引導效果,不斷取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成效。
(四)堅持把考核領導班子與考核領導幹部、考核集體政績與考核個人政績統一起來
構建並實施中國式現代化指標體系,透過政績考核形式,把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作為考核主體,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堵點、難點,盯緊工作推進中的突出制約因素和關鍵環節,強調領導班子與領導幹部、集體政績與個人政績的銜接與協同。構建這些考核內容,科學設定規定指標要求,有效處理領導班子集體政績和領導幹部個人政績之間的關系,能夠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風向標作用,鞏固強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內核」。
五、結語
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重要論述,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就是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生產力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堅持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形成一個既要處理好指標體系頂層設計的宏觀與微觀關系,又要處理好指標體系建構與績效評估的關系。因此,在實踐中需要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質要求、重要遵循和發展趨勢融入到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對各地區現代化發展水平進行測評和考核,提供科學合理的衡量標準;需要綜合比較與系統分析經濟現代化、社會行程現代化、城鄉區域現代化、生態文明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規劃;需要科學設定政績考核指標,增強政績考核的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發揮政績考核的「指揮棒」「風向標」的作用,深入實施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這些將構成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內容和重點參照。
註釋:
①②⑤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4、22-23、7頁。
③張占斌:【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強起來」的政治經濟學】,【社會科學輯刊】2023年第8期。
④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求是】2023年第16期。
⑥賈曉芬、張宏莉:【科學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國家治理】2022年第20期。
⑦董誌勇:【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理論導報】2023年第5期。
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頁。
⑨蔣永穆、李想、唐永:【中國式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改革】2022年第12期。
⑩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1頁。
⑫⑭⑮【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5、404、422頁。
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頁。
⑯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求是】2023年第11期。
⑰朱輝宇:【以政績考核推動高質素發展的關鍵】,【人民論壇】2021年第9期。
(作者:王承哲,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