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伏天要吃點「熱」食!中醫推薦了8種食物

2024-07-27新聞
中醫認為,伏天人體內的陽氣處於較旺盛狀態,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應適當吃些「溫熱」食物,與自然界的熱氣相應,以祛除體內寒邪。
【生命時報】結合多位專家觀點,教你伏天科學吃「熱」。
伏天,祛寒邪最佳時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郭昕表示,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祛寒邪的最佳時期。
所謂「冬病」,就是冬天及寒冷天氣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有反復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慢性胃炎、關節炎、凍瘡等,它們都有明顯的季節性,秋冬季節加重,夏季有所減輕。
這些疾病之所以容易在冬季發病,除了寒冷的外因之外,患者自身陽氣不足是內因。同時這類疾病久治不愈,耗傷人體陽氣,陽氣不足是發病的主因。
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可祛除體內陰寒病邪,恢復人體陽氣,增強機體免疫力,是治病求本的最佳時機。
祛寒邪適當吃「溫熱」食物
高溫濕熱的天氣讓人煩躁難耐,許多人一味「貪涼」,卻可能導致寒氣入體,累積新疾,三伏天適當吃點「熱」,保持體內寒熱平衡。浙江省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蔡玉群推薦8種溫熱食物。
果蔬
荔枝、韭菜
荔枝性溫味甘,有補益氣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富含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伏天出汗多,適當吃點荔枝有助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但熱性體質的人或糖尿病、口腔潰瘍患者應少吃。
韭菜性溫味辛,有溫陽補腎、健胃消食的功效,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能增強體力、開胃促消化。因「苦夏」而乏力、食欲不振的人,可以適當吃點韭菜,容易上火的人建議少吃。
肉類
牛羊肉
牛肉性溫味甘,有補脾胃、強筋骨的功效,富含優質蛋白質、鐵和維生素B12,有助增強體力、改善貧血。
羊肉性溫味甘,有溫中補虛、開胃健脾的功效,富含優質蛋白質、鐵和鋅,有助增強免疫力。
主食
湯面、熱粥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三伏高溫悶熱,許多人都會出現食欲不振、體乏無力等「苦夏」的癥狀。這時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夠帶走體內的大量熱氣,解暑降溫,開胃理氣。可多以熱湯面、熱粥等熱食作為主食,緩解吃過多冷食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調料
生姜、辣椒
生姜性溫味辛,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其中的姜辣素可促進血液迴圈。
胡椒辛熱,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的功效,還能刺激味蕾、增進食欲,有助改善天熱引起的食欲不振,但體質偏熱或患有胃腸道、眼部疾病的人要慎用。
夏養三伏,要做對6件事
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伏天做好養生工作,可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1
科學使用空調
首都名中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提醒,使用空調時最好不要低於26攝氏度,並註意開窗通風。
2
選對時間運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張帆表示,選擇清晨或傍晚溫度相對涼爽時運動最好。
另一方面,夏季容易出汗的「大運動」應避免,遊泳、瑜伽、太極拳等既能強身健體,也不會因過度運動而傷害身體。
此外,外出運動前、炎熱環境下、回到室內後,都要註意按時適量補水。
3
吃「冰」別太猛
天氣熱時喝冷飲也需要小口慢慢喝,否則容易像「熱鍋裏倒涼水」一樣傷害消化器官。
4
晚睡早起午補覺
晚睡並不是提倡夏季熬夜,而是要順應夏季晝夜變化的特點按時作息,睡眠時間不要超過11點。
夏天,人體陽氣處於旺盛狀態,如果經常睡懶覺,就違背了人體陽氣的季節變化規律,不僅得不到休息,反而覺得更疲乏,建議早上六七點起床比較好。
午睡有利於氣血平衡,補充體力,30~60分鐘為宜,超過1小時則適得其反,可能幹擾晚上睡眠。
5
適當泡腳
湖北省中醫院腎病一科主任金勁松表示,用熱水浸浴腳部,刺激腳底的穴位可以引導氣血正常執行。
保持相對恒定的水溫,35℃~40℃較為適宜,水位應沒過小腿。時間不宜太長,泡到稍微有一點出汗即可。
6
睡前喝口水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徐展瓊表示,太陽西落,黑夜降臨,人體外散的陽氣逐漸斂藏於體內,歸於臟腑,這時喝少量溫開水,借助體內脾胃陽氣的蒸散氣化,水津得以布散周身,從而達到補養津液的作用。
喝水量不宜多,一般1~2口即可,水溫以自覺溫熱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