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素發展

2024-02-16新聞
原標題: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素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高質素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堅持以推動高質素發展為主題」。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必須把堅持高質素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並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推進高質素發展需要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之相適應、相配合。新征程上,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素發展,要充分把握並踐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改革、內外迴圈互促、系統協調全面、包容安全共享的基本特征,推動形成更有活力、更有韌性、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質素發展的動力活力
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我們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措」,「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把中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體制機制改革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系,是我們推進開放與發展事業的重要遵循。
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就是建設與高質素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與國際經貿規則相接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走出了一條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的路子。今天,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和艱巨程度都不亞於改革開放初期,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會沖擊部份固化的利益藩籬,甚至可能會「傷筋動骨」。只有牽住制度型開放的「牛鼻子」,進一步倒逼國內制度改革與創新,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制度建設推動改革向體制機制的「深水區」、「無人區」邁進,才能真正實作高水平開放與高質素發展在制度層面的高度統一。
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實惠。據海口海關統計,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繼2022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後,2023年進出口、出口和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圖為2024年1月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拍攝的中免集團海口國際免稅城。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激發高質素發展的活力動力,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推動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方面,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推動商品和要素更大規模、更高質素的跨境流動。要進一步推進關稅減讓力度,降低工業品和部份能源的進口關稅水平,適當降低部份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進口關稅,適時調整部份先進技術器材、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器材、能源資源等進口。另一方面,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高質素發展提供高水平的制度供給。要更加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抓手,在重點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註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快完善與數碼貿易等新模式新業態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探索國有企業、知識產權、市場采購等「邊境後」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破解制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深層次問題,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
二、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外迴圈互促,築牢高質素發展的基礎條件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實作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高質素發展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執行,而是透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作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開放、發展與內外迴圈的重要關系。開放與發展要立足自身基礎、把握戰略主動,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迴圈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開放與發展要面向全球、提升與世界經濟聯系的水平糊層次,有賴於國際迴圈的強大支撐。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高質素產品匯聚進博會,更好地詮釋高品質生活。圖為2023年11月5日,在第六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參展人員佩戴VR器材體驗產品。 新華社記者 王翔/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統籌國內國際雙迴圈作為中國新一輪開放的著力點,極大提升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水平糊韌性,推動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從國內看,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40%;國內大迴圈不斷暢通,有效穩住了國內投資與國內消費基本盤,成為中國應對國際形勢變化的重要依靠。從國際看,與2012年相比,2022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1.5%,達到約42萬億元,服務進出口總額增長96.2%,達到5.98萬億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第二服務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吸收外資增長61.2%,達到1.2萬億元,雙向投資居世界前列。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絲路海運」航線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4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
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內外迴圈互促,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實作內外市場聯通,為高質素發展提供支撐。一方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迴圈,增強高質素發展的國內基礎。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碼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穩步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積極構建內外貿融合的分銷體系,在強化外貿的同時,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升內外貿協同能力,推進知識產權、質素保障、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內外市場銜接。完善投融資機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作用,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進一步挖掘中西部的潛能,打破地區間封鎖和壟斷,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內陸地區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能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關鍵原材料和核心技術的國內供應能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力和靈活性,提升對開放的自主駕馭能力。另一方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提升參與國際迴圈的質素和水平,強化高質素發展的國際支撐。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基本盤。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匯聚融合國外高新技術、高級人才等高端要素,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暢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內需與外需的聯動,強化國內迴圈與國際迴圈相互溝通、相互促進,形成「以內領外、以外促內」的良性互動格局。支持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專案。在世界範圍內完善產業鏈,依靠創新培育發展高端產業,強化發展的要素、供應鏈和國際空間支撐,確保中國經濟在高質素發展軌域上持續邁進。
三、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系統協調全面,提升高質素發展的均衡穩定
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加強對開放工作的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謀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深刻把握時代和實踐的新要求,在許多重要場合、重要講話、重要會議上闡述了系統觀念,並充分運用到改革、開放、發展的各個方面。深刻理解把握系統觀念,就要強化用系統思維觀察分析、研究解決開放與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高質素發展,要樹立系統協調全面的大開放思維。我們今天所面對的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服務、要素、資訊等各方面的全球化,近年來的大國博弈已經從貿易領域擴充套件到科技領域、金融領域,整體呈現多領域、復雜性、嚴峻性等特征。回顧世界經濟史,自18世紀以來稱得上「強國」的英、美、日等國家,無不在產品、技術、要素、航運、金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優勢,在區域乃至全球經貿格局中擁有話語權。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一個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系統工程。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不能只是某個領域、某個地方、某個方向的個人突擊,各個領域、各級部門都要行動和參與進來,需要統籌謀劃、強化協調。尤其是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素發展的條件下,需要統籌考慮的物件更加多維、需要多方配合的因素更加全面,只有調動各方力量、運用各種資源,打出新的「組合拳」、合奏出新的「交響曲」,才能下好開放發展這盤大棋。
以系統觀念謀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加強開放舉措的系統整合、協同高效,形成商品、資金、技術、人才、數據合作與交流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大開放格局,帶動實作發展的整體效應,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基礎。一方面,加強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統籌協調,構建開放與發展的合力。要加快實作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投資和其他經濟技術合作之間的融合互動,實作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貿易與投資、引進來與走出去之間的協調發展。強化貿易政策與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統一政策導向、凝聚政策共識,形成促進高質素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提升開放的整體性、協調性,提升開放綜合實力。要以更為開放的態度參與全球科技合作,持續加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力度,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在開放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與合作,重視發展本土化、一體化、立體化合作,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堅持並參與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前提下,實作向已開發國家開放與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更好結合,統籌好協定開放與自主開放,增強對外開放的全面性、系統性。在提升貿易投資質素的同時,逐步在國際金融、貿易投資、產業分工等領域的制度和政策形成中爭取更大的影響力、決策權。
四、把握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包容安全共享,確保高質素發展的可持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共創人類的美好未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實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是根據中國改革發展客觀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這有利於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論斷,實作了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高質素發展與人民幸福三者的貫通。
近年來,影響中國國家安全的國內外因素相互交織滲透,外部風險和挑戰整體呈上升趨勢,高水平對外開放面臨復雜嚴峻形勢。從國際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逆全球化思潮擡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經濟領域風險積累,大國博弈競爭加劇,地緣政治格局趨向復雜,恐怖主義、氣候變遷、糧食短缺、能源危機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依然存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動蕩不安。從國內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日益深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諸多領域經濟安全風險凸顯,在更安全的條件下擴大開放並實作高質素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圖為2023年8月30日,「中外運海口」輪緩緩駛離青島港,駛向印度欽奈港。2023年以來,青島港「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箱量保持兩位數增長。 新華社發 張進剛/攝
實作高質素發展行穩致遠,要統籌開放與安全,堅持高質素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努力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一方面,堅守安全開放底線,建立以安全可控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體系。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以先進技術和資訊化平台為手段、以法律為保障的現代化風險防控體制機制,有效防範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更為廣泛深入的合作關系,積極推動在氣候變遷、糧食短缺、能源危機、生命健康、環境治理等關乎人類福祉的關鍵問題方面開展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動全體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素發展,加快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同共建「一帶一路」各國加強能源、稅收、金融、綠色發展、減災、反腐敗、智庫、媒體、文化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台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參與度、影響力和話語權,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更廣泛的朋友圈。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和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實作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
(顧學明,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來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