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民營經濟」成為高頻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各地結合發展實際,不斷最佳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走高質素發展之路的腳步更加堅定。
政策支持提振企業信心
翻開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一系列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政策令人印象深刻。
多地代表委員表示,去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出台後,各地各部門密集出台配套政策細化落實。隨著各項政策落地,民營企業信心和獲得感得到增強。
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3年制定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108條改革舉措,民營經濟企穩向好,9家企業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大力推動民營企業上市、開展「最佳化民營企業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一樁樁一件件,這些實在舉措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民營經濟越來越受重視。」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遊洪濤說。
圖為重慶兩江新區一家機械器材生產企業的熱壓車間裏,工人將剛下線的零件裝箱。 新華社記者儲加音 攝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去年制定實施民營經濟32條政策。浙江省人大代表、超威電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徐學良告訴記者,不僅是省級,湖州市、長興縣都出台了政策,只要符合標準,不需要企業跑腿,相關部門會送政策上門,而且兌現及時。
北京市人大代表、貝殼找房經紀事業線城市營運總監李峰巖說:「去年透過‘一體化綜合監管’等方面的改革,我們在門店開業、業務拓展、人才吸引等方面都切實感覺到流程的最佳化與效率的提升。」
「2023年,蘇生生物透過‘海易兌’等便捷的渠道順利兌現各類獎勵資金達600萬元,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主動投擲‘橄欖枝’,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對民營經濟的關懷和支持。」海南省政協委員、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說。
最佳化營商環境步履不停
經過多年改革,各地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但是與民營企業的期待還有距離。記者在地方兩會上了解到,多地正在部署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新舉措。
今年浙江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將審議【浙江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民營經濟32條政策精準落地,建立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機制,及時回應解決民營企業的訴求。
圖為群眾在河北省邯鄲市邱縣企業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新華社記者王曉 攝
同時,多地發揮最佳化營商環境的牽引帶動作用,推動多領域改革不斷深化。重慶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作為2024年重要工作之一。北京提出,將深化「一業一證」和「一件事」整合服務改革,深入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
海南省政府負責人表示,2024年,海南將頂格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規範涉企收費,大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促進民間投資企穩回升。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完善企業反映問題「接訴即辦」機制。
一些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天龍的案頭,擺放著【關於推動我省民營經濟高質素發展的建議】。他說,「民營經濟」是今年兩會的關註熱點,作為民營企業家深受鼓舞,同時使命感和責任感也進一步增強。
堅定不移走高質素發展之路
貢獻60%以上GDP、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超92%……如此體量的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高質素發展有重要影響。
2024年,各地提出了一系列推進高質素發展的新舉措。如浙江省提出,2024年將聚焦聚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深入實施數碼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為牽引,大力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和服務業高質素發展「百千萬」工程,同時聚焦聚力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北京市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素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圖為在領克汽車浙江寧波余姚工廠總裝車間,全自動生產線將新能源車運送到下一個環節。 新華社記者翁忻旸 攝
在高質素發展的大潮中,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我們將創新根植於企業發展之中,每年研發投入不低於銷售額的10%。」福建省人大代表、九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孝發說,今年1月以來,九牧的工廠幾乎滿負荷生產,特別是智能馬桶、數智五金、客製衣櫥櫃等生產線訂單排滿。同時,企業計劃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布局店鋪,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今年公司目標是實作年產值30億元,努力做優做大做強汽車轉向產品,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龍潤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龍馮剛說,企業將重點圍繞智能駕駛的新趨勢線控轉向系統加大投入,盡早投產實作量產化。
不少參加地方兩會的民營企業家表示,看到各級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的力度與決心這麽大,民營企業更有信心和底氣,瞄準高質素發展方向不動搖。
記者:魏一駿、李曉婷、龐夢霞、邰思聰、周聞韜、劉鄧
編輯:金小茜、孫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