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透露,2023年6月份建立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以來,透過各種渠道參與溝通交流的企業已經超過600家。在各地,政企溝通的作用也一再被強調,形式越來越多樣。例如,政企早餐會等作為制度性安排定期開展,領導幹部與重點企業結對聯系,一些地方還專門設立政企溝通聯絡員、政策宣貫資訊員,負責協調推動政企合作,政企溝通效果顯著。
以發改委為例,截至今年8月底,共收到民營企業反饋問題訴求1031項,56%的事項已辦結並進一步跟蹤問效,切實幫助企業解決了問題,增強了發展動力。但也要看到,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仍有待破解,有必要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提升政企溝通效果,特別是在問題處理等方面提質增效。
政企溝通,需實打實直面問題。如果政企溝通不能真正為企業減負,那一次次準備座談、撰寫材料就會成為企業的負擔。面對企業發展、專案推進中遇到的疑難雜癥,有關部門要有必解的決心、善解的能力。一方面,收集問題要一碗水端平。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還是龍頭企業、成長型企業、中小企業,有關部門要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不能以單一「貢獻度」作為給予發聲機會、評判發言重要性的標準。正因經營主體所處行業領域不同、發展層次不一,反映的問題才全面多樣,只有了解單個企業的個性需求,同時掌握整體市場的共性問題,才能實作「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將解決「一個問題」變為解決「一類問題」。
另一方面,解決問題要形成閉環。政企溝透過程中,企業提出的問題如能立刻著手解決,就現場研究交辦,設定辦理時限;不能立刻解決的,定下方案,明確牽頭單位和具體責任人,定期跟蹤問效,動態清賬。每一次溝通或多或少都能有成效,這樣的溝通才可持續。
政企溝通,要點對點整合資源。政企溝通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到發展中。在懇談會、座談會上,位於不同行業、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家齊聚一堂,正是推動產業鏈對接、促成關聯企業協同發展的好機會。在摸清各行各業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有關部門要善於搭台,透過各類政企溝通場景,幫助企業互通資訊、拓展「朋友圈」,實作政府和企業雙向奔赴,共同構建有效市場。
政企溝通,應心貼心共謀發展。透過政企溝通,一是向企業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共同為經濟發展把脈。比如,新的政策出台前加強交流,給予企業更充分的適應期。真誠的態度本身就能顯示出一地最佳化營商環境的決心,更能堅定與企業並肩奮鬥的信心。二是宣介區域、城市高質素發展的目標、路徑,引導更多企業向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集聚、配套,更好融入當地經濟發展格局,鞏固擴大政企溝通成果。
政企溝通可以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比如,做好政策解讀,為企業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紅利出謀劃策;邀請企業對現行政策打分評估,作為政策調整的參考等。只有政府真聽、真服務,企業才願談、願信任,說到底,還是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更重要的是,政府要理解企業的難處和需求、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企業也要尊重政府的決策、配合政策的執行,手握一起、勁使一處,使政企共識轉化為發展合力。 (作者:曾詩陽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註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註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