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抗美援朝時,除誌願軍外,另一國秘密派兵7萬人,40年後才被揭示

2024-01-17新聞

抗美援朝時,除誌願軍外,另一國秘密派兵7萬人,40年後才被揭示

在抗美援朝的戰役中,中國人民誌願軍表現出色,展現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彰顯了國家威嚴。然而,在這場困難的戰爭中,除了中國軍隊外,還有一支強大的援軍來自蘇聯,規模高達7萬人。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蘇聯對北韓戰場提供了大量援助,卻未公開大規模派兵,而是與中國保持了高度的戰略保密,這一秘密直到40多年後才被揭示。

關於蘇聯為何選擇派兵,以及為何保守了這個訊息數十年,涉及到韓戰中蘇聯與美國之間的復雜博弈。在蘇聯軍隊加入戰場後,是否被美國發現也是一個備受關註的問題。

隨著二戰接近尾聲,曾被日本占領四十多年的北韓即將經歷解放。

1945年8月,蘇聯軍隊對日本關東軍實施進攻,迅速攻入北韓,解放了被日軍占領的多個港口和城市,使得日本在北韓的占領軍全面潰敗。

根據事先達成的雅爾達協定,蘇美兩國以三八線為分界線,蘇聯接受三八線以北日軍的投降,而美國則接受三八線以南日軍的投降。

隨著日本投降事宜的解決,蘇美兩國繼續在當地托管北韓事務。

所謂的托管,即在保障地區安全的同時,利用本國的經驗和影響,協助北韓半島盡快實作穩定。

然而,由於蘇美兩國意識形態的差異,導致了北韓不可避免的分裂。蘇聯接管北韓北部後,廢除了日本設立的所有殖民機構,維護了北韓人民政權,並逐步完善各級機構,使北韓人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治理國家。

1948年9月9日,北韓宣告成立,正式建立了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北韓的北部。然而,在三八線以南的地區,美國顯然將其視為自己的殖民地,不僅保留了日本遺留的機構,還積極扶植親美派。

北韓半島南部的地區於1948年8月15日成立了大韓民國,即北韓的南部。隨著北韓半島局勢表面上的穩定,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駐軍。

然而,由於不同的意識形態影響,這兩個政府註定無法和平共存,雙方都急於盡快統一北韓半島。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八線附近的沖突不斷升級,最終在1950年6月演變成為韓戰。

表面上,這場戰爭似乎只涉及兩國統一的問題,然而背後卻代表著美蘇兩國各自的利益。在美國看來,如果南韓能夠實作北韓半島的統一,將能夠在中朝邊境設立軍事基地,不僅能夠威懾不遠處的蘇聯,還能夠隨時派兵擾亂中國的領土。

蘇聯之所以期望北韓獲勝,原因不僅包括輸出意識形態、與美國爭奪資源,更主要的是史太林希望掌控北韓的港口,以確保蘇聯在遠東地區的經濟貿易。

在不同的利益推動下,美國和蘇聯分別向南北韓提供不同程度的軍事援助,而兩國均未直接派兵參與。

直到北韓軍隊取得了顯著進展,即將完全收復北韓半島時,美國終於坐不住了。

為了幹預戰局,美國"操縱"聯合國組成所謂的"聯合國軍",在1950年9月15日進行了仁川登陸,從而改變了北韓戰局。

這一行動無疑觸及了蘇聯的利益,面對金日成的多次懇求,蘇聯最終同意采取實質性措施,支援北韓。

然而,在與金日成的會談初期,史太林就明確告知對方:蘇聯可以提供援助,但堅決不會參與戰鬥。

在北韓戰場上,蘇聯除了提供一些武器援助外,對北韓最大的幫助是說服中國投入戰鬥。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既然蘇聯有意幫助北韓並保護自身利益,為什麽不直接派兵呢?

蘇聯選擇不派兵的原因在於,自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國力逐漸增強,在多個國家設立了軍事基地,率先掌握了原子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透過北約獲得了眾多支持者。

為了在北韓半島維護自身利益,美國借助聯合國的影響力,組織了十幾個國家的軍隊參與韓戰。除了直接參戰的國家外,還有幾個國家為聯合國軍提供醫療服務。

因此,對於北韓而言,真正的敵人不僅是南韓,更是以美國為首的十幾個強大國家,以及強大的境外援助。

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雖然在綜合實力上與美國不相上下,但如果加入韓戰,就等於與美國聯合國軍正面交戰。

尤其是在蘇美兩國爭霸的關鍵時刻,蘇聯介入北韓作戰將意味著對美國宣戰。

在武器裝備方面,美國剛剛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這震懾了許多對美國持敵意態度的國家。

由於對美國情報不充分,蘇聯不敢輕舉妄動,不敢隨意挑起戰爭。

史太林一直以小心謹慎著稱,除非情勢迫切,不會輕率行事,更不會參與沒有充分把握的戰鬥,每一步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對蘇聯的影響。

最關鍵的是,對於蘇聯而言,這場戰爭並非剛需。

即便南韓最終統一了北韓半島,短期內也不會對蘇聯造成實質性的傷害,相反,對新中國的影響可能更為重大。

特別是在美國入侵北韓後,無視中國政府多次的警告,頻繁派飛機侵犯中國領空,對丹東地區進行轟炸,導致大量無辜平民傷亡,企圖將戰火延燒至中國境內。

麥克阿瑟甚至公然表示:「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對於幫助北韓的願望似乎比蘇聯更為強烈。

因此,在史太林看來,既然中國必須介入戰爭,他自然不願意讓蘇聯直接卷入戰鬥。

然而,對於中國而言,韓戰來勢洶洶,對這場戰爭的參與顯得突然。

中方決定參戰並尋求蘇聯的支援。實際上,在北韓問題上,毛主席一直主張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統一問題。即便是蘇聯為金日成提供軍事援助,也一直與毛主席持有相同的觀點。

然而,金日成內心並不認同這一立場,他認為北韓半島的統一是北韓的「家事」,屬於北韓內戰問題。

在中國內戰時,國民黨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盡管只提供了一些武器援助,但並未派遣任何美國士兵參與內戰。

因此,金日成認為,盡管南韓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但美國應該會延續其不參與內戰的政策,不會派兵介入北韓半島。

在得出這一結論後,金日成多次向史太林表達了透過武力統一的想法,但每次都被史太林拒絕。

直到1950年4月,中國與蘇聯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失去了對旅順港口的控制權,也無法保持之前不平等條約中的權益。

隨後,金日成再次提出透過武力解決北韓半島問題的請求,史太林才將註意力轉向了北韓。

由於蘇聯東側缺少不凍港口,一直依賴於曾經占領的大連和旅順兩個港口,以確保遠東地區的海上貿易和運輸。

如今,中國已經重新奪回了港口的控制權,這意味著蘇聯必須尋找新的不凍港口。

如果能夠控制北韓半島,將能夠填補這一空缺,同時形成海上包圍圈,有利於蘇聯海軍執行任務。

這一次,史太林沒有拒絕金日成的提議,而是向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

「你是否能確保美國不會派兵介入戰爭。」

在得到金日成的肯定回答後,蘇聯截獲了一份有關南韓向美國請求軍事援助的情報。

電報明確指出,一旦北韓內戰爆發,美國不會直接介入戰鬥,而是將軍隊集中在日本海進行布防。

即便有了雙重保險,這並沒有完全消除史太林的疑慮。他提前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如果美國參與戰爭,蘇聯不會直接介入,北韓只能尋求中國的幫助。」

在金日成實施武裝統一之前,史太林要求他先通知中國,並聽取毛主席的意見,然後再做出最終決定

令人意外的是,金日成並沒有聽從史太林的建議,而是直接發動了戰爭。直到韓戰爆發後,才派遣人員將這一訊息通知中國。

在此之前,金日成曾存取過中國,提出武裝統一的構想,而史太林也在事前告知過毛主席。然而,關於具體的戰爭發動時間和情況,沒有人提出確切的計劃。

對於金日成的請求,毛主席最終決定抗美援朝,保衛祖國,並組建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參與韓戰。

在1950年10月,史太林要求中國參戰,毛主席提出需要蘇聯提供武器支持,並派遣周總理前往蘇聯商討軍事援助事宜。除了購買武器的貸款以及一些先進的軍事裝備外,毛主席還提議蘇聯派遣空軍協助保衛中國邊境城市,並與誌願軍共同參與韓戰。

然而,史太林擔憂蘇聯出兵會導致美國的誤解,因此只同意在中國邊境執行巡航任務,不進入中國領空,也不介入北韓。

盡管如此有限的援助,史太林卻並未立即采取行動。

就在中國誌願軍部隊即將赴北韓前線的時候,蘇聯卻突然宣布——他們的空軍尚未準備好,並提議推遲兩個半月再派出空軍進行支援。

顯然,這兩個多月是史太林給自己的緩沖時間。

對於史太林的小心謹慎,毛主席心中了然於胸,但面對抗美援朝的形勢,不得不做出決斷。

1950年10月18日,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層審時度勢,毅然決定:即使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也要派遣誌願軍參與抗美援朝。

10月19日晚,誌願軍按計劃越過鴨綠江,投入北韓戰場。

直到看到毛主席的堅定決心以及誌願軍的英勇表現,史太林才終於履行之前承諾,派出約定好的蘇聯空軍進行支援。

為了保密,史太林要求蘇聯空軍在執行任務時不得超過預定範圍,必須將飛機上的蘇聯標誌塗掉,並重新繪制成誌願軍的標誌。

尤其在作戰時,飛行員必須穿著誌願軍的軍服,禁止在通訊儀器中使用俄語,一旦被俘,必須立即自殺,以免暴露身份。

在剛開始參戰時,飛行員嚴格遵守這些規定,一直在中朝邊境執行任務。

然而,隨著戰爭的加劇,飛行員的作戰範圍逐漸擴大,最終直接投入北韓戰場,正面對抗美國軍隊。

不久之後,從鴨綠江到清川江的上空,蘇聯米格-15飛機擊落了許多美國軍機,形成了美國飛行員不敢涉足的真空區域,被人們稱為「米格走廊」。

由於戰場形勢的急劇變化,飛行員覺得將俄語轉換成中文太浪費時間,因此這一規定很快被飛行員們忘記。

蘇聯陸續派出了7萬多人參與韓戰,其中202人不幸犧牲,335架戰鬥機損失,同時擊落了980架敵機。

除了派遣空軍提供支援外,蘇聯還對中國誌願軍空軍進行了培訓。在1951年1月21日,誌願軍空軍與美國飛機展開激戰。

同年11月,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堡將軍感慨萬分地表示:「幾乎在一夜之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空軍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蘇聯派遣如此龐大的戰機數量自然引起了美國的關註,甚至有很多美國人目睹了蘇聯飛機內的人員,並聽到了飛行員說俄語的情景。

然而,美國明白,一旦與蘇聯發生戰爭可能引發全面沖突,盡管美國傾向於戰爭,但並不喜歡面對像蘇聯這樣旗鼓相當的敵手。

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美國選擇對蘇聯的介入保持視而不見的態度,甚至有意為蘇聯的參戰保守秘密。

最終在中、蘇、美三國的共同「合作」下,蘇聯參與韓戰的訊息被保密,直到40多年後才被公之於眾。

1992年6月,隨著蘇聯解體,葉利欽選擇公開透露了「蘇聯空軍參加韓戰」的這一重大機密。

這份長期被封存的「秘密」終於被廣大人們所知曉。

結語:在旅順蘇軍烈士陵園的1600余座墓碑中,有202座特別引人註目,這是1950年至1953年間犧牲的蘇軍飛行員的墓碑。

可以說,蘇聯派遣的空軍為誌願軍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蘇聯空軍在北韓戰場上做出的重要貢獻永遠不會被中朝人民遺忘。

同樣,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正是他們在浴血奮戰中為我們鋪就了通向和平的道路。

「豈曰無碑,山河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向誌願軍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