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產業恢復性增長,呈現出服務業領頭、工業建築業跟進、農業築基的恢復發展格局,支持了整個GDP的增長
不發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僅有發展不防風險,「灰犀牛」「黑天鵝」這些風險也會打斷發展的行程,幹擾發展的推進,所以必須堅持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主要已開發國家,一開始對產業政策還是有不同看法的,現在他們也拿起產業政策的工具。我們更要做好中國的產業政策,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文 | 寧吉喆(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2023年,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鬥,頂住了外部壓力,克服了內部困難,贏得了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開局,實作了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的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素發展紮實推進。
做好2024年的經濟工作,既要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清醒認識,作出針對性的政策安排,更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增強信心和底氣。同時要深化對「五個必須」經濟工作規律的認識,深化對發展總體要求的認識,深化對發展要點和任務的認識,持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具體工作中,十分關鍵的是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以形成支持經濟增長和高質素發展的政策合力。
中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專案成功投產,標誌著中國海上深層復雜潛山油氣藏開發邁入新階段。圖為工作人員在渤中19-6氣田作業(2023年11月14日攝) 杜鵬輝攝/本刊
深化對發展成績及問題的認識
提振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總體回升向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重要步伐。經濟恢復向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一是經濟增長呈現回升向好趨勢。GDP同比增長速度一季度4.5%,二季度6.3%,三季度4.9%,現在看來四季度將持續上升,全年預計增長5%以上,年初提出的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能夠實作。
二是四大宏觀指標國際比較占優。經濟增長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的預測,中國2023年經濟同比增長率5%,美國是2.1%,歐元區0.7%,日本2%。中國1~11月份CPI漲幅平均為0.3%,全年預計大體也是這個水平,而美國2023年消費者價格漲幅預計為4.1%,歐元區5.6%,日本3.2%。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1~11月份平均為5.2%,優於歐元區6.5%左右的失業率水平。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到11月底為31718億美元,全球第一,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在這些國際通行的指標中,中國大都處於優勢地位。
三是「三駕馬車」尤其是內需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3.2%,這主要是疫後聚集性、接觸性、流動性的消費一直呈上升乃至是反彈態勢,汽車作為大宗消費恢復較快增長。資本形成總額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9.8%,消費加投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13%,彌補了國際貿易下滑帶來的外需疲弱的影響。盡管如此,中國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超過14%,並沒有下降,進出口的實物量也沒有下降,只是價格下降了。近兩個月進出口持平,11月份出口恢復增長。
四是三次產業恢復性增長。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即農業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築業同比增長4.4%,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同比增長6%,呈現出服務業領頭、工業建築業跟進、農業築基的恢復發展格局,支持了整個GDP的增長。
與此同時,高質素發展取得新成績。主要表現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科技創新實作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產業高端化轉型、數碼化轉型、綠色化轉型加快,有力支持了當前經濟增長。
應當清醒地看到,中國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份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迴圈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這些困難和挑戰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挑戰。
綜合起來看,中國發展仍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深化對「五個必須」規律的認識
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思想性力量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這就是「五個必須」。
一是必須把堅持高質素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到世紀之交提出科學發展,再到新時代強調發展必須是高質素發展,發展始終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明確提出把堅持高質素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這對我們統一對高質素發展、對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認識非常重要。
二是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迴圈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迴圈質素和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四五」發展的主線,擴大內需是長期發展戰略。過去幾年的實踐表明,只有供求雙側發力,才能實作供給和需求的動態平衡。經濟發展中供給和需求矛盾的表現,有時是供給側矛盾突出,有時是需求側制約突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加大背景下,需求不足無疑是突出矛盾。2023年以來,內需雖然還是不足,但已經對支持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必須更大力度擴大內需,同時調整和最佳化經濟結構。總結實踐經驗,提煉規律性認識,能夠更好地指導今後發展。
三是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中國之所以能夠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世界奇跡,靠的主要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發揮了巨大的激發動力、活力和潛力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今後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素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仍然要依靠改革開放。
四是必須堅持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要以高質素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素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面對結構性、周期性、體制性矛盾並存的國內問題,必須防風險、保安全。同時,發展和安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發展是基礎,安全是保障。不發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僅有發展不防風險,「灰犀牛」「黑天鵝」這些風險也會幹擾發展的推進,乃至打斷發展的行程。所以,必須堅持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五是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素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高質素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中心任務。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作為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這是從非常高的層次來看待經濟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在全域中的定位。
這「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既管長遠,又管當前,是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最重要的指導思想。
深化對發展總體要求的認識
把握做好經濟工作的前進方向
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重點要把握好五個組合。
一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素發展。這個組合提出了目的性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目標,著力推動高質素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這「兩新一高」的目的性要求,提綱挈領指導2024年經濟工作。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這個組合是方針性的要求。有了目的性的要求,靠什麽去實作?那就要明確路徑、明確動力、明確策略,改革開放、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是2024年經濟工作的路徑所在、動力所在、策略所在。
三是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這個組合是方法論的要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三個統籌」,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與此相比,2024年經濟工作的「三個統籌」,突出了發展,因為疫情防控已經成功轉段,發展亟待持續恢復;突出了擴大內需,面對需求不足的實際矛盾,必須立足國內著力緩解,而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內需最大潛力所在,考慮到部份行業產能過剩,擴大內需也應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突出了安全發展,而且是高水平安全保障下的高質素發展。
四是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這個組合是針對性的要求。當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仍然較多,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活力亟待釋放,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存在風險隱患,市場信心不足、社會預期偏弱。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增活力、防風險、強預期。
五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這個組合是具體目標的要求。這是關於發展目標的定性表述,2024年全國兩會上將討論經濟社會發展的定量目標。
四川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2023年6月22日攝) 薛晨攝/本刊
深化對發展要點和任務的認識
保持宏觀政策協調發力和取向一致
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總的政策要點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素、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尤其要開展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中,也蘊含著政策要求。
具體可以歸納為十個方面的政策。
第一,在財政政策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包括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範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並加強監管等。目前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一年接近30萬億元,這是一個很大的數量。財政轉移支付一年超過10萬億元,規模也不小。中央財政負債率較低,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的空間較大,必須用好。
第二,在貨幣政策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包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目前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一年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量一年超過20萬億元,正在使用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17種,貨幣政策可以發揮有力有效的作用。
第三,在產業政策方面,要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素發展行動,發展數碼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套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政策在中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往往並提。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主要已開發國家,前幾年對產業政策還是有不同看法的,現在他們也拿起產業政策的工具。我們更要做好中國的產業政策,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第四,在科技政策方面,最重要的導向是以科技創新來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加強套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第五,在消費政策方面,要明確消費重點,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碼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還要提高消費能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更要創新消費場景,最佳化消費環境,改善居民消費條件。
第六,在投資政策方面,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大規模的器材更新,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還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這三大工程。
第七,在區域政策方面,要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最佳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
第八,在環保政策方面,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機制。
第九,在就業和社會政策方面,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紮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素發展。
第十,在改革開放政策方面,要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碼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