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權威訪談|白雲區:奮力打造廣州高質素發展主陣地和動力源 建設高質素發展中心城區

2024-09-27新聞
白雲區將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充分發揮樞紐能階強、發展空間大、產業基礎好、市場活力足、生態稟賦優、人文底蘊厚等多重優勢,以創先爭優走前列的擔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白雲區改革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力爭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加快建設高質素發展中心城區,奮力打造廣州高質素發展主陣地和動力源。
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既為全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了再次動員,又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全面部署,立意高遠、主題鮮明、振奮人心,是全市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任務書、作戰圖。白雲區委書記何鏡清表示,白雲區力爭今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加快建設高質素發展中心城區,奮力打造廣州高質素發展主陣地和動力源。
白雲新城
聚焦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抓改革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體制改革。推進重大發展平台開發建設機制改革,建強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雲新城等「一園兩城三都四區」重大平台,積極探索發展「飛地經濟」,依托平台載體共建「產業飛地」「雙向飛地」,推進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和「兩個健康」示範區建設,在民科園探索打造「兩個毫不動搖」改革示範點,推動白雲湖數碼科技城申報國家級網絡數據安全產業園,打造促進經濟高質素發展強勁引擎。
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當家,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6+6+X」現代產業集群,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化妝品、新能源和新型儲能、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發展。深化住所和經營場所自主承諾申報、企業問題訴求閉環處理等創新機制,將社會組織服務高質素發展白雲基地打造為全國示範基地,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打通「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國際港—南沙港」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設中歐班列融合創新產業園、白雲機場國際商務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匯聚區等重點專案和平台,打造支撐大灣區「一點兩地」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載區。
廣州民營科技園
聚焦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抓改革
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高質素發展倍增效應。全力推進教育強區建設,發揮廣東實驗中學、廣州鐵一中學、培英中學等龍頭學校作用,健全19個教育集團和13個教育聯盟的集團化辦學體系,加快建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
全力推進科技強區建設,建強國家級新型儲能創新中心等「6+N+X」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加快打造院聯創谷和國際人才港創新中心,加速推進大灣區院士專家成果產業化(中試)基地、廣東院士專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等建設,以科技強促進產業強、經濟強。
全力推進人才強區建設,建立健全「雙招雙引」「才財共引」工作機制和「人才服務專員」制度,最佳化升級「雲聚英才卡」3.0版本,建好用好區產才融合中心等平台。
中秋夜廣州白雲均禾街各村上演舞火龍。
聚焦健全實施「百千萬工程」體制機制抓改革
以頭號力度落實「百千萬工程」。加快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區,統籌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國際港等「四大樞紐」及周邊區域規劃、建設、營運全生命周期管理,高標準謀劃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國家新能源中心、華南時尚中心等樞紐功能中心,推動「廣州白雲站—白雲國際機場」空鐵聯運發展,打造廣州白雲站、廣州火車站與白雲新城「黃金三角」高品質商圈和生活圈,提升國際航空樞紐、鐵路樞紐能階和港口碼頭航運能力。
加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深化一個涉農鎮街配對三個街道的「1+3」鎮街結對互促機制,完善典型鎮街、典型村社等「六個典型」培育,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產業園建設,深入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十條措施,推動全區村集體總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健全首開區建設和「先安置、先安商、後征拆」等模式,積極穩步推進羅沖圍、三元裏片區等「5+5+X」城中村改造,打造「依法征收、凈地出讓」新模式的「白雲方案」。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紮實推進全域「大環境」(品質)提升2.0版,深化智慧城管、智慧警務、智慧網格等建設,高水平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湯南 通訊員:雲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莊小龍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