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網絡上釋出的「低門檻」「高薪」海外招工資訊背後可能暗藏騙局。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合約詐騙案中,被告人以公司海外招工為幌子,騙取329名農民工98.7萬元,而該公司自成立起就未實際營運過。
「多家國企海外專案招工,報名40天左右即可出國」「只需交納3000元保證金,到達施工地後立即退還」「最低一天400元」……
這樣的「低門檻」「高薪」海外招工資訊讓人心動。不過,這背後或許隱藏著騙局。記者日前從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檢察院獲悉,該院辦理的一起合約詐騙案中,被告人以公司招工為幌子在網上編織謊言,而該公司自成立以後就未實際營運,短短幾個月內329名農民工被騙。
「交3000元保證金包辦出國」
苦等數月,齊正(化名)還是沒能等來出國務工的訊息。2020年2月上旬,他從之前一起工作的老鄉處得知,湖北宜昌「路堯建築勞務公司」(以下簡稱「路堯公司」)有出國到印度尼西亞的渠道,一天薪金400元,出國之前只需給公司繳3000元保證金,就可包辦出國手續。
這個老鄉自己就交了保證金,出於信任,之後齊正也和該公司簽訂了代理合約,並在合約上簽字確認後給公司賬戶轉了3000元保證金。和他一起簽字交錢的,還有其他6名同鄉工人。
不過,整個過程中齊正並沒有見過路堯公司老板辛宇(化名),合約和護照寄到公司後,自己和工友卻遲遲沒有等來出國務工的訊息,保證金和護照也沒有退還。齊正給辛宇打電話,對方總是推諉搪塞,到最後就幹脆不接電話了。覺得不對勁後,齊正報警。
經調查,2023年 1月,陷入經濟困境的辛宇透過網絡釋出訊息稱,自己與多家國企有約定,幫助這些企業招募大量工人去往印度尼西亞的專案施工,工種包括焊工、管工、普工等,「普工最低400元一天,焊工、管工750~800元一天」。
「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薪資。」該案辦案檢察官王莉玲告訴記者,「當時正值過年後,在‘高薪’和迫切的外出務工需求下,許多農民工都主動聯系報名交錢。」
調查發現,辛宇透過釋出朋友圈等方式面向全國招募工人,短短7個月時間裏以宜昌路堯建築勞務有限公司的名義,收取全國各地329名工人出國務工保證金共計98.7萬元。辛宇在沒有與上遊境外施工方簽訂合約的情況下,收取工人的出國務工保證金後,將保證金用於充值遊戲、購買轎車、無人機、手機、旅遊等,並且全部揮霍一空。
為何被騙者如此眾多
一起務工騙局,手段並不復雜,為何被騙者如此眾多?
「辛宇透過網絡釋出資訊,針對的是不特定的多數人,資訊一旦釋出,基於網絡的傳播速度快、範圍廣等特性,潛在的被害物件一定是多數人。」王莉玲說,「因此本案也可以認為屬於電信網絡詐騙。」
熟人圈子的「口口相傳」也讓更多務工者中了圈套。王莉玲介紹,工人交了所謂的保證金,就會在各自的老鄉群、務工群等圈子裏相互介紹,出於對熟人的信任和務工的強烈意願,眾多農民工受騙。
「在這起案件中,辛宇宣稱與自己合作的都是眾多大型國企,收款賬戶留的是公司賬戶,合約中工種、施工地點等資訊都說得很清楚,這也進一步加深了騙局的迷惑性。」王莉玲說。
該案到底是合約詐騙還是簡單的民事違約,成為案件的一個爭議點。辛宇到案後稱,自己和農民工們簽訂了代理合約,自己只是沒來得及辦完手續沒能履行,屬於違約。
「合約詐騙和民事糾紛的區別在於是否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王莉玲說,「主要結合其事先的經濟狀況、資金的具體用途、收款後的資金去向等方面綜合考慮。」
檢察官透過辦案發現,案發前辛宇已債務纏身,先後被多個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收取農民工保證金雖然是透過公司賬戶,但到款後便立馬全部轉入個人賬戶,並用於購買大宗物品,高額消費。透過調取電子數據發現,辛宇手機裏除了透過微信發了一些招工資訊之外,實際上並沒有和他人聯絡辦理所謂的出國務工手續,具有明顯的非法占有目的。
最終,法院經審理全部認可了檢察機關指控的事實、罪名及提出的量刑建議,以合約詐騙罪判處辛宇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6萬元。
騙局中多方面存在破綻
低門檻、國外工作、高薪……類似的出國務工騙局,近年來屢次被曝光。2023年5月,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出國務工型詐騙案宣判,該案中,李某波以低門檻、高薪金、高待遇為誘餌,吸引想要出國務工的勞動者,謊稱只需提供身份證和護照,公司負責背景包裝,在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詐騙260余名被害人錢款近千萬元。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潘洪梅表示,這類詐騙案有幾個特點:一是大多透過網絡實施,被害人遍布全國各地;二是營造一種公司資質很正規的表象;三是幾乎都是短線犯罪,一般在辦理時限到期後,被害人產生懷疑開始詢問時,犯罪嫌疑人就已逃之夭夭。
這些精心編織的騙局,是否真的毫無破綻?
記者梳理類似案件發現,涉案公司並不具備海外勞務派遣的相關資質,也拿不出所謂的與海外合作公司簽訂的合法合約。以辛宇案為例,在公司營運、代理人資質、合約內容等多個方面,都存在明顯漏洞。
辛宇打著公司的幌子施騙,但實際上,路堯公司自2019年成立後至案發,一直沒有實際開展相關業務。辛宇本人也因民事借款糾紛,先後4次被山東、廣東等地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但是,被騙的農民工中幾乎沒有人去核實過這家公司是否正常營運。」王莉玲指出。
從雙方簽訂的合約來看,也有不規範之處。辛宇和每名工人簽訂的合約名稱為「出國施工勞動合約」,但是辛宇方實際並不是用工單位,其合約性質屬於代辦出國事宜的「委托代理合約」。
「此類案件中詐騙手段並不復雜,但利用的就是‘高薪’的吸重力和務工者找工作的急迫心理。」王莉玲提醒務工者,求職時一定要認準正規的、有經營資質的公司,對網絡釋出的海外務工資訊提高警惕,尤其不要輕信「你交錢、我包辦」「先交錢、後辦事」的套路。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