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吸引世界關註,台前海軍艦長呂禮詩也慕名前來參觀。在航展現場,呂禮詩接受媒體存取,在采訪影片中,他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呂禮詩的采訪發言刊播後,旋即在兩岸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台當局多個官方部門及綠營政客對呂禮詩的發言大加撻伐,甚至指責呂禮詩是在為大陸做「認知作戰」,更有人提出要台當局「修補相關法律漏洞」懲處呂禮詩。
面對台當局的無端指責,呂禮詩隨後接受台媒采訪回應稱,「從小念的課文不就是說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他還強調,自己所提的不是認同的問題而是事實,「如果大家都不願意見證這個事實的話,那其實我們的未來是蠻可悲的」。
不願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甚至不能允許別人公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已經成為台當局,特別是綠營的敏感神經。「中國人」三個字只要出現在台灣公眾面前,就必然會受到台當局的「應激反應」和飽和式輿論攻擊。只要跟大陸能沾上邊,就要千方百計打壓。比如一些「台獨「分子故意將中秋節改稱「秋節」;把「中醫」改稱「台醫」;把「閩南語」改稱「台語」;把大陸生產的花生、螺螄粉等食品列為禁售;把大陸的影視劇和手機軟件視作「統戰工具」陸續封殺;等等。而如今呂禮詩的遭遇正好揭開台當局「去中國化」措施下,台灣島內畸形輿論生態的一角。
其實這並不是呂禮詩第一次在鏡頭前說出「我們中國」,但這次他站在航展中國國產主戰武器裝備前說出這番話,格外刺痛台當局的神經。作為台灣地區海軍學校的教官和前艦長,呂禮詩近年來活躍於台多個政論類電視節目,被台民眾稱為「小艦長」。早期呂禮詩在節目中的發言還較為「親綠」,後來其又以相對理性、客觀的評論活躍在台藍營政論節目中,特別是其在節目中用專業知識駁斥台退役將領的一些「降智」言論後,被兩岸輿論廣泛關註。
短短幾年時間,呂禮詩個人立場發生了巨大轉變,其個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樂見呂禮詩的轉變。當他脫口而出「我們中國」時,恐怕原因也不只是他從小受到的教育。
這些年大陸的發展與進步有目共睹,大陸在和平統一方面釋放的誠意也是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來到大陸,看見真實的大陸,很多人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今年年初,台灣親綠網紅鐘明軒來到大陸旅遊,見到真實的大陸後,作為曾和台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共同拍攝影片且一度力挺民進黨的網紅,他一反常態地為大陸「說好話」,同樣也遭到綠營及其側翼網軍的猛烈攻擊。
台當局見不得任何人在台輿論場發表與其口徑不符的涉大陸言論,也恰恰說明了不管台當局動用多少資金和資源打造「資訊繭房」,只要台灣民眾親自來到大陸,他們心中這層人為打造的隔膜就很容易被現實擊碎。即便政治立場無法在短時間內發生轉變,但也能真切感受到,真實的大陸與台當局特別是綠營宣傳的完全不一樣。這一點或許才是呂禮詩等人被綠營狠狠「圍剿」的根本原因。一如呂禮詩在回應時所說,台當局強調所謂「言論自由」,其實包裝在「認知作戰」的資訊氣球裏,大陸根本不是綠營所描繪的模樣。
一些台灣民眾也在呂禮詩的個人社交媒體上留言,希望他回到台灣之後,能把自己的見聞好好講講,帶去一些更專業的分析。同樣,我們也希望更多台灣民眾來大陸走走看看,不被台當局及綠營所編織的謊言所蒙蔽。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本文作者:鈞正平工作室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