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以高質素協調發展維護安全

2024-07-18新聞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異大,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同時,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各區域面臨多樣的國家安全問題,必須高度重視維護安全。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八場聚焦區域發展戰略的座談會,高度重視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貫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方法論。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和安全蘊含辯證思維。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兩者關系中蘊含深刻的辯證思維。以糧食安全為例,2023年9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指出,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近年來,東北三省堅決扛起國家糧食主產區重大責任,糧食產量占全國1/4,商品糧占全國1/3,糧食調出量占全國40%,大豆產量占全國50%以上,既有力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又切實助推了本地經濟增長、農民增收,實作了區域發展和糧食安全的辯證統一。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和安全蘊含系統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以能源安全為例,能源是國民經濟命脈,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場區域發展戰略座談會上都強調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各區域立足系統觀念,用好本地資源稟賦,發揮科技創新優勢,逐步建立起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協同發展、風光水核生物質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的能源保障大安全格局,有力維護了國家能源安全。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和安全蘊含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鬥爭和改革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戰勝內外風險挑戰、取得偉大勝利的重要方法。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例,產業鏈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態,其韌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國經濟抵禦風險能力的大小,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執行具有重要影響。各區域堅持底線思維,分工合作,加強協同,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和穩定貢獻了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講話中,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方法論一以貫之。各地區要緊緊圍繞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加快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更高質素區域協同發展來維護糧食、能源、水、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領域更高水平國家安全。
以高質素區域協調發展,維護高水平糧食安全。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動員各地因地制宜,立足優勢資源,加快糧食領域區域協同科技創新,在更高水平上維護糧食安全。此外,還應協調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種糧農民等各主體利益,最佳化中央財政區域統籌支持政策,加大糧食主產區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深化糧食產銷合作,完善區際利益補償機制。
以高質素區域協調發展,維護高水平能源安全。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近年來,中國區域能源安全的一些基礎性問題,特別是源荷分布不平衡及其衍生的運力與排程能力不足問題逐漸暴露。區域能源源荷分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能源總體安全。下一步,要重視能源戰略功能在區域間的協調,強化煤炭資源豐富區域為能源安全兜底功能,結合區域資源優勢促進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及儲能的發展,構建多元化的區域能源供給格局。要加大能源運力和排程能力在區域間的協調,暢通煤炭「鐵水聯運」大通道,加強油氣儲存和對外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跨區域協調排程機制,形成區域性油氣運輸和排程網絡。
以高質素區域協調發展,維護高水平水安全。水安全總體形勢依然嚴峻。要統籌協調大江大河流經區域,完善流域防洪體系,補齊災害預警監測和防災基礎設施短板,構建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設,實施幹流堤防建設和河道整治,加強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確保關鍵時刻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建設總體布局,完善國家水網建設體系構造,解決國家和區域層面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要堅持實施國家「江河戰略」,加強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推進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特別是要重視科技創新對提高維護水安全能力的關鍵作用,加快推進智慧水建設,以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建設數碼孿生流域、數碼孿生水利工程,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水利感知網和數碼化場景,建成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
以高質素區域協調發展,維護高水平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一方面要面向國內大迴圈格局和區域協調發展目標,最佳化區域間產業鏈供應鏈協同互補,引導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的產業轉移能力,推動建成東中西部產業梯度轉移格局,保持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完整。另一方面要面向國際競爭,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驅動關鍵核心領域強鏈補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準確把握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圍繞大國博弈必爭要地和國家戰略需求,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低空經濟、新型儲能、合成生物學、深海空天等未來產業,加強基礎研發能力,加快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突破,著力推動實作基礎零部件、基礎原材料、基礎性工藝以及高端儀器器材、高端集成電路、高端網絡安全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裝備的自主可控,把產業鏈供應鏈高質素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潘教峰 孫 翊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