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0699a64f2d3fb24b4923e4d75d49cecc.webp)
中國仲裁機構業務數據增幅顯著。9月25日,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貿仲」)在京釋出【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年度報告】)和【貿仲仲裁裁決域外承認與執行案例選編】(以下簡稱【案例選編】)。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註意到,國際商事仲裁作為全球通行的糾紛解決方式,在妥善處理國際經貿投資爭議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各國最佳化營商環境、提升法治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貿仲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傑表示,【年度報告】和【案例選編】形成了中國國際商事仲裁發展總結的引領成果,為中外經濟主體更好了解、認識、參與中國仲裁提供了有益參考。
前述【年度報告】在全面分析2023年中國國際商事仲裁案件數據和2023年至2024年6月中國仲裁法治實踐發展的基礎上,同步跟蹤國內外商事仲裁理論研究動態、中國國際商事仲裁教育與後備人才培養進展,持續探討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司法審查所涉法律問題,全方位梳理中國當前的緊急仲裁員程式及其實踐,重點考察在不同情形下如何合理應對破產程式給仲裁程式帶來的挑戰,並從行業發展的角度思考和探索能源爭議的重點法律問題和仲裁的運用前景。
【案例選編】則是國內首次聚焦中國仲裁機構裁決在域外被承認和執行狀況的專門研究,課題組重點選擇了美國、澳洲、新加坡、英國、加拿大、俄羅斯、中國香港等10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從貿仲近年來在上述法域獲得承認與執行的裁決中精選了15個案例進行系統研究,梳理介紹了不同法域執行域外仲裁裁決的法律框架和程式要求,總結歸納了貿仲仲裁案件程式管理中的良好實踐。
「透過兩個課題的研究可以看到,仲裁作為國際通行的經貿投資爭議解決方式,已成為各國最佳化營商環境、提升法治軟實力的重要手段。」王承傑表示,在全球各國愈加重視仲裁發展、國際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以貿仲為代表的中國仲裁機構業務數據增幅顯著,案件國際化程度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2023年,貿仲受理案件5237件,同比增長28.17%,爭議金額1510.23億元,同比增長19.01%,個案平均爭議金額2883.77萬元,案件數量和標的額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涉外案件645件,爭議金額527.65億元,涉外個案平均爭議金額8180.55萬元。
與此同時,案件的國際化特色更加凸顯,年內所涉案件遍布88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覆蓋國家數量已達165個,包括「一帶一路」全部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商事主體範圍進一步擴大,機構國際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特別是2023年以來,各項增長尤為顯著。研究成果顯示,貿仲仲裁裁決在全球範圍不同法域獲得高度認可和廣泛執行。」王承傑舉例說,2024年初,沙特阿拉伯法院承認和執行金額人民幣2.4億元的貿仲仲裁裁決,創下沙特阿拉伯法院承認和執行中國仲裁裁決的最高金額紀錄。近期,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等法院承認並執行涉人民幣12億元支付義務的貿仲裁決,重新整理了中國仲裁機構裁決在域外執行標的額的最高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年度報告】第五章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編寫,基於最權威的數據以及有關資料對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司法審查情況進行了全面研究,主要梳理和分析了全國法院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仲裁司法審查的典型案例,以及其中所涉仲裁協定效力擴張、仲裁協定準據法、可仲裁性、公共利益認定等法律問題。
報告指出,中國法院繼續秉持支持仲裁的友好態度和有利於裁決執行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精神,尊重當事人約定的仲裁協定以及仲裁規則,嚴格把握公共政策條款,在民事裁定書中的說理和分析日趨詳細,整體呈現涉外司法裁判高水平,為仲裁營造了公正良好的司法環境。
「近年來,中國仲裁機構越來越多地得到當事人的信任,也作出了大量國際商事仲裁裁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貿仲仲裁員陳劍玲表示,裁決只有得到最終的執行,爭議才算是被解決了,裁決能不能順利透過域外的司法審查,也是當事人來選擇爭議解決方式的一個重要的參考,同樣也是檢驗裁決質素的一個重要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