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蘋果電池門事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如今起訴蘋果的美國使用者獲得了賠償,蘋果現已開始向「受害者」們發放賠償金。蘋果的電池門事件以蘋果賠付5億美元(約35.7億元)和解結束。
目前,參與該案並送出索賠的 iPhone 使用者已經陸續獲得打款, 每台手機獲賠92.17美元,約660元人民幣, 其中部份人可能收到總計近 1000 美元的賠償。 機型涵蓋 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及iP hone SE。不過,賠的都是美國使用者,沒國內使用者什麽事。
對於這個事情,大家最關註的是,為 什麽中國使用者沒有賠償?中國使用者上哪去理賠。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沒有消費者去起訴蘋果。沒有起訴,沒有判決,哪來的賠償?因此,這件事情其實還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我們知道,在過去10來年,其實大家對蘋果有一種盲目的信任,我們固執的相信蘋果的產品質素與品質是最好的,蘋果出了產品質素問題,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可能是水軍刻意放大或者抹黑了。
但中國消費者對待三星卻不是如此。2016年,三星note7系列手機在全球諸多市場爆炸在全球引發了震動,三星召回了全球海外市場的手機,在2016年9月18日,國行版三星Note7手機在中國大陸發生了第二起爆炸,當時國內使用者要求三星對國內市場與全球其他市場一視同仁,但三星就是不召回,這種雙標的做法把三星推向了深淵,如今三星手機已經消失在中國市場。
在三星note7爆炸之後的幾個月,後來也有一些報道,iPhone6系列也零星發生過爆炸事故,不過沒有引起任何波瀾,中國消費者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對蘋果的品質都有著高度的信任。
當時有人質疑蘋果,卻被戴上別有用心的帽子,比如知乎上的使用者是這麽為蘋果辯解的:「這不是一個性質好嘛, 一個是產品設計缺陷,一個是物流運輸過程中外部擠壓造成的,你這樣問很容易誤導使用者,也容易煽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
「等多炸兩個再看蘋果反應把,現在就炸了一個, 還屬於個案範疇 。」可以看出這些使用者對蘋果是真愛。
在蘋果電池門事件中,同樣的情況也在發生。在 2017 年, 蘋果公司在iOS 10.2.1 中引入了一項效能管理系統,該系統會在檢測到電池老化時,自動降低 iPhone 的最高效能,以保護器材免受意外關機的影響。
然而,蘋果公司並沒有在釋出該更新時向使用者透露這一變化,導致許多使用者感覺自己的 iPhone 變慢了,而不知道原因。這在美國引發了一系列的集體訴訟,指控蘋果公司故意降低舊 iPhone 的效能,以促進使用者購買新 iPhone。
事實上,南韓也有近萬名iPhone使用者於2018年也提起訴訟,指控蘋果公司在軟件更新後故意降低舊款手機效能,迫使使用者購買新手機,在南韓法院判決下,南韓使用者也因此獲得了每人7萬韓元的賠償。
回顧當時,盡管在美國已經有很多使用者在起訴蘋果,但在中國市場,很多業內人士為蘋果說話,認為蘋果作為手機行業最高品質的標桿,怎麽可能會有這種問題? 當時國內也有消費者反映這一問題,但也沒有任何人其起訴蘋果這一情況,甚至還出現了很多網友為蘋果說話的情況。
有網友直呼: 「蘋果太冤了,因為手機電池健康度下滑是正常現象,安卓手機也一樣。」、「電池又不是蘋果公司的產品。」
而那些出現電池效能問題的就自認倒黴,所以也沒人發起訴訟,所以國內利益受損的消費者,就得不到這筆賠款了。
因此,大家看到了,美國使用者獲得了賠償,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很多中國消費者心理不平衡了,這其實是自食其果。
這無疑值得我們反思:
其一,面對消費者權益被侵犯,相對美國使用者,中國消費者其實整體上法律意識是比較淡薄的,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這種認知還是比較欠缺。 目前也有不少使用者就開始反思了:受影響的機型範圍在iPhone 6和7系列以及SE,這些被列出來的型號,我和我家人一共有三款,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提起訴訟的念頭。
使用者如果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淡薄,還不願意去質疑蘋果而是固執相信蘋果是最好的,它會延緩蘋果對自身產品質素的重視與解決,並對產品故障率欠缺敏感而且會持續加深蘋果的傲慢。
其二,中國的集體訴訟制度與美國不同, 中國集體訴訟的代表人在法庭上的每一個決定都要原告們簽協定一起同意,而且昂貴的律師費也通常需要代表人一個人承擔,種種因素導致中國消費者也不願花力氣去集體訴訟。
其三,對一家公司的集體迷戀傾向可能會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應有保障。
我們知道,騰訊的張小龍、小米雷軍、大疆汪濤等許多科技公司大佬崇拜物件都是喬布斯,這無疑影響了消費者的認知,在消費者群體中, 對蘋果品牌的信仰與迷戀的消費者太多了。
如果消費者集體過於信仰迷戀一個品牌,會把一個品牌變得傲慢,作為消費者,花了錢反而慣著廠商,一味忍讓,並自我催眠,往往會導致質疑能力的喪失,這對品牌也不是好事,會屢屢做出挑戰使用者底線的事。
事實上, 這種對於企業或品牌的集體過度崇拜的傾向,它的另一個負面效應在於,會導致消費者的聲音得不到關註,權益得不到保障。 為什麽呢?因為現在 國內的科技電子產品、手機、汽車產品都在呈現飯圈化的趨勢 。
類似蘋果的電池門事件,很多消費者與業內人士站在蘋果的立場為蘋果電池門聲張的大有人在,以至於蘋果根本不需要公關,因為大量的媒體、行業人士本身就已經在幫它公關了。
但從蘋果電池門事件,我們看到,不管是國產品牌還是國外品牌,如果集體性的迷戀一家公司,一家品牌,甚至見不得有質疑它的觀點存在,那麽最終利益受損的會是你自己,在傳播學上有一個沈默的螺旋理論,當一種聲音越來越大的時候,另一種聲音就漸漸的被淹沒,沒有人關註,直到沒有人在意。
當多數人信仰一家公司技術強大,產品優質,不存在汙點,形成這種集體共識之後,一旦你買的產品出現問題,站出來質疑、指控它的產品問題的時候,就不會有人為你說話,因為粉絲們會集體性的認為你是刻意抹黑,你的維權之路將會難上加難,最終往往會自食其果。這是粉絲經濟的負面效應,值得廣大消費者好好反思。
但如今蘋果就電池門事件賠償美國使用者,很多消費者也清醒過來,表示要組織維權,這意味著蘋果賠償了美國使用者,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是,不能對中國使用者的權益無視,蘋果會遭遇到雙標的質疑,如何平息消費者的不滿,對中美使用者保持一視同仁,以及如何對中國消費者進行補償與補救,將是蘋果接下來需要面臨的考驗與挑戰。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特許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