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一千多名老人被騙3.9億!畢生積蓄血本無歸,為何老年人成金融詐騙重災區?

2021-03-15新聞

誰的錢最好賺(騙)?兒童、婦女和老人!

最近,安小妹身邊的一個朋友很郁悶:

自己的母親去銀行存錢,結果遇到一個前來推銷理財產品的業務員,業務員告訴她有一款理財產品,投資10萬,月利率6%,如未按時分紅,違約金一天1%。雖然母親從未做過投資理財,但卻十分信任銀行,聽聞有這樣的好產品,很快便與業務員簽訂了合約,把原本要存定期的10萬塊錢全都投了進去。回到家後,母親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他覺得很不靠譜,勸母親把錢拿出來重新存定期,誰知母親表面答應背後卻又偷偷追加了5萬!前兩個月按時收到了分紅,母親很開心,可是到了第三個月不僅分紅沒了,業務員也失蹤了,報警後才知道,那個人根本就不是銀行的……

朋友很郁悶。

他想不明白, 為什麽母親寧可相信一個陌生人,也不相信自己?

聽著朋友的抱怨,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一則新聞:

李大姐,每月靠給人做飯才有幾百塊錢的收入,省吃儉用攢下來七萬元,在看到朋友投資理財賺錢後,也把積蓄投了進去,不料血本無歸。

王女士,瞞著老公把準備給兒子結婚的錢和老母親的養老錢,都買了理財,原本想著大賺一筆,等兒子結婚時可以辦的風風光光,結果公司出事,本金全無,80多歲的老母親,在得知此事後一病不起,短短二十天內就離開了人世。

她們本以為投資理財能有一個更安穩的晚年,卻沒想到,從此跌入了萬丈深淵。

而我們見到的受害者也只是冰山一角。

據知情人士透露: 在這起金融詐騙案中,有1772人被騙,涉及金額高達3.9億,其中95%是6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年齡最高的86歲。

這讓我想起北京二中院曾通報的一組數據,2017年至2019年,該院審理60歲以上老年人投資理財類民商事案件共計195件,其中,2017年58件,2018年67件,2019年70件,呈逐年上升趨勢。經梳理總結,案件多涉及老年人多年積蓄、拆遷款或名下房產,少則數十萬,多則成百上千萬。

除此之外,在惡名遠揚的E租寶騙局中,90%的受害者為老年人;300億崩盤的「中晉系」騙局中,上當的老年人高達2萬人。

一句話:老年人已經成為金融詐騙重災區。

為什麽騙子屢屢得逞?

為什麽上當的大多是老年人?

為什麽寧可相信騙子的話也不信家人?

高利息是最大誘因!

據北京二中院法官介紹,超六成案件中「理財方」承諾年收益率超過24%,部份甚至超過50%,大部份糾紛案件中,老年人出於對高收益的追求,輕信「理財方」的「100%高利息」、「保證100%高收益」等承諾,盲目投資。且前期,「理財方」都能夠按照合約約定如期給與高利息,而在一段時間或老年人追加本金以後,才出現不按期還款,引發涉訴糾紛。

如何做,才能夠幫助家中老人遠離金融詐騙呢?

老年人投資理財謹記:「三要」、「三不要」

「三要」原則:

一要「穩」。 老年人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儲蓄和退休金。所以理財首要考慮的就是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再去追求相對高收益的產品。想要做到穩字當頭,一般來說有金融機構監管的,類固定收益的產品(信托、政府債等)更加適合求穩的投資者。

二要「短」。 由於老年人年事已高,患病或者發生突發情況的機率比年輕人高,所以不建議老年人選擇封閉期限太長的理財產品,即便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安小妹仍舊建議老年人謹慎考慮,選擇一年到一年半,最長兩年期的產品為宜。

三要「分」。 對於老年人來說,絕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舉例來說:如果投資類保本或類固定收益產品,可以選擇存款、國債、信托、政府債等不同的理財工具,分散投資,可以有效降低理財風險。

「三不要」原則:

一不要輕信高收益。 老年人受騙通常都是從高收益開始的。面對15%,20%以上的年化收益,千萬要小心,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不要輕信高收益。

二不要貪圖小便宜。 「免費」、「限量」、「贈品」、「促銷」,很多居心不良的投資公司利用老年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來吸引老年人上當受騙。無數血淚教訓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貪小便宜吃大虧。

三不要投資不懂的。 理財市場日新月異,「外匯」、「黃金白銀」、「海外股權」、「原始股」等理財新詞不絕於耳,老年人很難有精力研究透徹,在並不了解或並不熟悉的情況下盲目投資,很容易造成血本無歸。所以,老年人不懂的不要投。

在投資理財領域,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許多老年人因為缺少子女陪伴,而造成情感饑渴,面對詐騙分子的溫柔陷阱,特別容易降低風險警惕性。所以,子女不僅在平時要多為老人樹立安全理財的穩健觀念,更要從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出發,多些陪伴和溝通。

看完這篇文章,趕緊轉發出去,越是錢不好賺的時期騙子越多,大家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父母,不要讓老人們辛苦攢下的養老錢就這樣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