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中國斡旋下, 伊朗和沙特外長齊聚北京,與中國一起發表三方宣言,對外宣告伊沙和解 ,在兩國斷交7年後,正式恢復外交關系。之後,伊朗和沙特關系發展得非常快——恢復大使館、外長會晤、領導人會晤,甚至軍事合作,也提上了日程。對於這一切,視伊朗為「敵對勢力」的美國和以色列,當然看在眼裏,不爽在心裏。只是, 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後,抗衡美以的「中東統一戰線」在伊朗努力下,還在擴大,這次是伊朗和埃及。
據觀察者網報道, 在經歷40多年關系緊張後,伊朗有望恢復與其政治對手埃及的外交關系,目前雙方正在緊張談判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稱,談判很有希望,兩國都走在克服分歧、很快開啟新外交篇章的正確道路上。
卡納尼表示, 伊朗和埃及重新建立關系,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伊斯蘭世界 ,特別是目前處於加沙走廊沖突中的巴勒斯坦人。
11月份, 伊朗總統萊希與埃及總統塞西,在沙特舉行的伊斯蘭峰會上舉行會晤,就兩國關系「升溫計劃」達成一致 。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方「復交談判」隨後啟動。12月,伊朗外長阿蔔杜拉希揚與埃及外長舒凱裏通話,再次就「升溫計劃」中的問題進行落實。目前,雙方都比較看好此次談判的成功。
伊朗與埃及之間,之所以接怨達40多年,主要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是伊朗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後,代表舊有勢力的國王巴列維,在倒台之後流亡埃及,次年去世並葬在開羅。對於伊朗的伊斯蘭新政府來說,巴列維雖然倒台了,但畢竟是一個「政治符號」。 埃及在那樣的背景下,敢收留他,甚至死後還允許他葬在本國首都,伊朗當然要將其視為政治對手 。
第二,中東國家與以色列打了六次中東戰爭,雙方已成死敵,但 作為中東大國,埃及卻帶頭與以色列建交,實作關系正常化,這令伊朗不能接受 ;第三,作為阿拉伯國家, 埃及一直支持沙特牽頭的遜尼派伊斯蘭國家 ,而這些國家,是伊朗牽頭的什葉派伊斯蘭國家的主要競爭對手。
按理說,伊朗與埃及之間恩怨既然達40多年,矛盾一定很深,和解並不容易,但 因為兩件事情在中東發生後,「化學反應」還是出現了 。
第一件事,是沙特和伊朗的和解。 遜尼派領頭羊和什葉派領頭羊之間,矛盾都能夠放下,埃及從中當然也看到和想到了很多。況且,巴列維的事畢竟過去40多年了,兩國還是應該找到更合適的處理方式,一起向前看。
第二件事,就是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後,以色列在加沙濫殺無辜,美國還無條件支持,無意之中,成了中東國家團結的催化劑 。新形勢下,伊朗和埃及都看清了美以,為了伊斯蘭世界,雙方有走近的需求。
不得不說的是,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後, 作為美以主要對手的伊朗,扮演了組建「中東統一戰線」的主要角色 。
伊朗總統萊希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晤過,與沙特王儲薩勒曼會晤過,與埃及總統塞西會晤過,而且每次會晤的重點議題,都包含巴以問題 ,特別是如何應對目前的加沙局勢,如何在抗衡美國和以色列時,形成可行的中東方案,成為各方探討的關鍵。
在政治上, 伊朗、土耳其、沙特和埃及,恰恰是中東最為關鍵的四個地區大國 ,他們的意見若能統一,對施壓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來說,最為直接;在軍事上,土耳其、伊朗、沙特和埃及, 正好從北向、東向、南向和西向,四麪包夾著以色列,這意味著什麽,美國當然也看得清楚 ,雖然其中三個國家是自己的盟友,但他們的身份,首先是中東國家,是伊斯蘭國家,對他們來說,美國和以色列仍只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