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素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為中國夯實物質技術基礎、贏得發展主動權提供了科學指引。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應從以下方面協同發力。
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營造促進科技創新良好氛圍。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作為基礎,承擔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角色。堅持科技創新驅動,關鍵在於培養具備科技素養、頂尖水平的領軍人才。為此,需要深度整合人才培養全鏈條的各個環節,制定有利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教育政策和人才政策,營造促進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一是要透過深化教育改革,培養能夠適應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產業融合趨勢的復合型人才,最佳化高校科技人才培養方案。二是要樹立更加開放包容的人才觀,廣泛吸引國際頂尖科技人才,同時培養和用好國內優秀人才,持續釋放人才紅利。三是要完善融合培養機制,培養具備跨學科技能和產業融合視野的優秀人才,促進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優勢相互交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推動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以需求為牽引強化科技創新。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帶動了生產力質的飛躍,並引領經濟發展向創新性和融合性方向轉變。數碼產業化和產業數碼化可以說是形成新質生產力在產業發展上的重點方向,尤其是在制造業等關鍵領域,數碼化技術的套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制造業數碼化轉型步伐,實作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的智能化升級,已成為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緊跟全球數碼化發展趨勢,制定數碼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的數碼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另一方面,要著眼於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數碼技術網絡協同效應,推動傳統產業在生產、營運等關鍵環節的數碼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促進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不斷提升發展質素和競爭能力。透過數碼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礎。
匯聚政府、市場、社會的強大合力,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科技創新對於協同攻關的組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亟待建立涵蓋各類創新主體、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體制機制。要更好發揮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科技攻關。同時,還要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破除各種制約和壁壘,鼓勵交叉學科研究和跨領域團隊合作,在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終端使用者之間建立起緊密的合作網絡,發揮政府和市場的良性互動作用,促進整合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動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形成全球開放創新生態。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加快形成全球開放創新生態,有利於在國際經濟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實作更廣泛的資源配置,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一方面,要積極搭建全球創新合作平台,透過推動與跨國企業的戰略合作、設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構建更加開放、互利共贏的創新生態體系,在技術、專案等方面實作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在推動中國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同時,為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另一方面,要搭建匯聚全球創新人才的平台,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建立更加開放的技術交流機制,匯聚全球智力資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廣泛的智力支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紅梅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