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三中全會公報深度解讀

2024-07-21新聞

三中全會落幕,改革號角吹起。三中全會公報透露出哪些訊號和機會?一文為您揭秘!

當前機構關註的八大看點:

一是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及完成時間表,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29年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二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三是高質素發展是首要任務,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

四是圍繞創新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五是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

六是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七是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八是統籌發展與安全、引領全球治理。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公報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等。

機構解讀摘要

華創證券: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的不同

我們重點對比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二十大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1、框架上相同點:均涉及六大領域。十八屆、二十屆兩次三中全會,均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6個領域。

不同點:更突出科技導向。此次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新增了新質生產力部份;並將科技、教育、人才單獨成段,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科技教育則分散在現代市場體系、社會事業兩部份。

2、內容上:重點提示一大變化:市場經濟對資源配置的作用。由1982年黨的十大「輔助性作用」→1992年黨的十四大「基礎性作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2022年黨的二十大「決定性作用」一2024年二十屆三中全會「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粵開證券:三中全會公報釋放的改革訊號

公報肯定改革成就,提出進一步改革的方法論、總目標和原則,部署14項重點改革工作。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及舉措相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更加細致,既抓長遠,又抓當前。

突出高質素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教育人才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體現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提出的14項重點改革任務,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及的「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和「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做了合並,並升級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單列了「高質素發展」和「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其中,高質素發展中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全會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貫穿歷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作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前中國市場體系還要進一步健全、市場發育仍不夠充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還存在市場激勵不足、要素流動不暢、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觀主體活力不強等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作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健全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素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碼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時代命題,未來可能會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1、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傳統產業是「基本盤」,不能當「低端產業」簡單結束,而是要加快升級改造。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沿著低空經濟、數碼經濟等發展方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套用,推進套用場景建設,打通政策堵點,拓展發展空間。例如,低空空域放開並完成立法,使得產業發展有法可依。未來產業是「關鍵變量」,要註重前瞻部署和梯次培育,加快打造標誌性產品。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納米制造等),未來資訊(衛星互聯網、量子資訊等),未來材料(先進半導體、超導材料等),未來能源(核能、氫能、生物質能等)、未來空間(空天、深海、深地等)和未來健康(合成生物、基因技術等)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2、強化「因地制宜」的導向,避免同質化競爭。東部地區經濟基礎較好,可以鼓勵其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但中西部地區資源稟賦各異,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就要鼓勵其穩住傳統產業的大盤,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例如現代化農業、生態旅遊等等。相應地,對地方政府考核機制也有必要「因地制宜」地調整。3、以廣泛深刻的數碼變革,賦能經濟發展。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套用會進一步提速。另一方面,數碼基礎設施、數據基礎制度等會加速完善。包括推進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全國統一的數據格式、介面、儲存等軟硬件通用標準等;完善數據產權登記制度等。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數據基礎設施每年將吸引直接投資約4000億元。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輪驅動,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客觀要求

全會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短期解決財政緊平衡和債務問題,中長期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並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

全會提出了「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工作的重點內容。自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改革備受社會各界關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既是緩解當前財政收支矛盾、減輕地方財政執行壓力、重塑地方政府激勵約束機制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中長期財政可持續性、提升財稅體制服務高質素發展的效能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進而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份,但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因此,金融體制改革任重而道遠,全會提出:「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城鄉融合發展:戶籍、土地、基本公共服務三大制度改革

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全會提出,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擴大消費、暢通內迴圈的重要方式,有利於充分發揮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當前形勢和任務:穩增長、防風險、促改革

二十屆三中全會在謀劃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外,還專門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堅定不移實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一是落實好宏觀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求;二是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

民生證券:三中全會公報的五大訊號

一是海外形勢更復雜。相對十八屆三中全會聚焦國內的「全面小康」、「中國夢」,本次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國際國內形勢描述為「嚴峻復雜」,改革立意中對海外因素的考量明顯更多,這也是在系統部署上提高「安全」順位,進而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引領全球治理,主動塑造有利外部環境的出發點。

二是目標導向更明確。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到7年後的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而本次二十屆則要求到5年後的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奠定了本輪改革「時間緊,目標重」的基調。

三是市場:從效率到公平、效率的轉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沿用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效率優先、把蛋糕做大的思路。而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市場的定位又有了微妙的變化——市場功能的定位變成了「 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相比去掉了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定位、更加突出要「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

從「決定性作用「到」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之間差了什麽?讓市場起到」決定性作用「,是實作效率最大化的捷徑。而透過制度性的管理,讓更多的人受益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重要的使命,在此基礎上盡量避免對市場機制的扭曲,激發各方活力。從邏輯上來看,目前是先要有更為成熟的制度管理、從而才能使市場更公平化、最終實作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

四是科技與安全「含量」更高。在系統部署上,本次公報與十八屆三中最大的不同在於加入了「新質生產力」與「全面創新體制」。在面臨當下國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無疑是發展的首要,而這又需要「教育-科研-人才」體系,以及國家安全、產業安全的支撐。

五是宏觀政策的系統化轉變。從之前更多強調財稅體制,到現在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這說明往後將更加註重宏觀政策之間的協調性、以及財政、貨幣、金融的統籌。譬如央地之間的財稅體制改革,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僅涉及到央地財權和事權的劃分,還要與央地之間債務的分配、地方隱性債務的處理相結合,可以說財稅體制不單單是財政的改革、更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開源證券:三中全會總共有5大亮點和重點變化需要關註

1、政策戰略布局更重視「系統化」,強調「更加註重系統整合、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做出系統部署」。本次會議對於「系統」的表述較為充分:「註重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措施的系統整合」的表述在18年末的人民日報中已經有所提及,「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則是二十大中提出的六大堅持其中之一。這意味著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當中,未來的政策將會更具有系統性、一致性、統籌性、全面性。

2、新質生產力是高質素發展的重要落腳點,要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會議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碼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新質生產力是高質素發展的重要落腳點,建議關註新質生產力後續政策下的投資機會。

3、在房地產表述上,明確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的任務,地產進一步政策可期的同時,該表述有望進一步修復市場風險偏好。會議指出「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落實好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三中全會是統籌長期經濟政策的綱領性會議,房地產領域的定位表述,不僅意味著地產進一步政策可期,同時更有助於房地產領域企穩的預期達成,有望進一步修復市場風險偏好,對A股分子端盈利預期以及分母端風險偏好均有利。

4、堅持以開放促改革。會議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在具體表述上,會議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內外雙迴圈兼顧,「出海和出口」同樣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涵,是經濟驅動力的重要部份。

5、文化自信、生態文明和國防軍隊。公報中強調「必須增強文化自信」;「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認為,文化文旅、器材更新、軍工等方面相關方向的風險偏好有望得到提振,建議關註相關主題投資機會。

本次會議重點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對經濟長期的繁榮穩定做出系統性規劃;另一方面對風險領域做出化解指引。國內政策的進一步積極化有利於市場風險偏好回暖,疊加下半年中美利差改善,A股結構性機會將更為豐富。就布局方向而言,在堅守紅利底倉的基礎上,我們繼續推薦性價比大幅提升的白馬消費「食品飲料&醫藥」+新崛起的獨立景氣周期「半導體&養殖」的左側組合。

市場影響預期

盤點歷次三中全會後的A股行情

分析指出,三中全會對中國的發展有重大指導意義,每次都釋放大量的改革紅利,對A股是中長期的利好。近6次三中全會召開後1年內都會迎來了牛市行情 ,若會議在市場底部區域召開,則行情啟動更快。本次二十屆三中在市場底部區域召開,未來行情可期。

三中全會後的機會

三中全會公報對於科技、安全提示多於往屆,相關方向可重點跟蹤關註。

A股市場下半年還需觀察三類訊號,當前依舊建議堅守紅利策略,重點聚焦現金回報的穩定性,適當回避盈利周期性波動顯著、投機性資金密集的行業,繼續關註自由現金回報率穩定的水電、核電,保費穩定增長的財險。

隨著上述三大訊號的不斷驗證以及投資範式的轉變,以滬深300為代表的、具備不斷提升自由現金流增長能力的績優成長股或逐步占優,重點關註銀行(資產質素預期改善開啟重估空間)、機械(器材更新改造和出海競爭)、家電(競爭格局穩定、海外業務擴張和去地產標簽)、電子(消費電子出海、AI創新、半導體自主可控)、新能源(兼並重組最佳化格局、出海破局)等制造業龍頭,產業周期築底企穩的醫藥(產業整合、出海破局)以及港股的互聯網和消費龍頭。

重點主線一:科技產業關註AI 產業鏈創新和出海機遇

展望2024年下半年,判斷在產業政策、技術創新及出海的推動下,科技板塊將迎來投資機遇,投資主線將依然圍繞AI 產業鏈創新展開,同時兼顧出海等細分板塊結構性機會。

AI產業鏈:我們判斷科技行業基本面將持續改善,AI依然是下半年板塊投資的核心主線。①算力產業與國產替代:數通光模組、AI伺服器、AIDC等基礎設施及AI雲端運算平台將維持高景氣度,在外部環境再平衡過程中,AI芯片設計、半導體制造等產業安全自主可控方向「長坡厚雪」;② AI套用:伴隨國內大模型的升級與多模態的發展,我們看好企業辦公、管理、教育及互聯網等諸多賽道AI套用及解決方案的落地機遇,其有望以訂閱等模式完成商業化,形成「大模型-套用-商業化」的閉環;③ 智能終端:國內大模型端側能力的適配、互動方式的革新亦將帶來消費電子、智能汽車、機器人等新領域的投資機遇。

重點主線二:國防軍工下半年有望迎來業績復蘇

橫向比較看, 2024年一季度A股所有行業凈利潤增速中,國防軍工行業同比減少15.39%,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二十(20/31)。從2023年初到2024年一季度,由於行業自身的訂貨調整和主管部門的變動導致了在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低於市場預期,但是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入進行和訂貨調整的完成,2024年下半年有望迎來業績復蘇。

中期來看,隨著「十四五」收官和2027年百年建軍目標的迫近,為了如期實作建設目標,「十四五」收官期軍工行業有望開啟新一輪加速成長期。長期來看,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同時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武器裝備遠端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明顯,太空和網絡空間成為各方戰略競爭新的制高點,所以長期內中國仍處於武器裝備大發展的階段,軍工行業有望長期保持高景氣度。

重點主線三:數據安全迎契機

在國家政策引領、地方試點推進、企業主體創新等多方合力下,中國數據要素市場不斷探索和創新,AIGC對數據的需求快速增長,共同驅動數據安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競爭格局多元化發展。近些年,中國數據安全法治治理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據安全治理進入「標準化」法治時代,利好政策不斷;多省級數據局開年密集揭牌,數據安全產業作為配套工程乘風提速。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安全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當前,AIGC的海量數據需求為數據安全合規治理帶來新變化、新需求。數據脫敏、身份認證與存取控制等技術常用於保護私密資訊不被泄漏,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展望未來,數碼經濟推動數據價值釋放、數據量激增與AIGC跨越式發展均對數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將持續構建更加科學的數據安全合規治理制度體系,切實築牢數據安全螢幕障,數據安全產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來源:華創證券、粵開證券、民生證券、開源證券、中信證券、中泰證券、山西證券等)

免責聲明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巨豐投顧")出品的所有內容、觀點取決於市場上相關研究報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種市場環境因素及公司內在因素。盈利預測和目標價格的給予是基於一系列的假設和前提條件,因此,投資者只有在了解相關標的在研究報告中的全部資訊基礎上,才可能對我們所表達的觀點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

巨豐投顧出品內容僅為對相關標的研究報告部份內容之參照或者復述,因受技術或其它客觀條件所限無法同時完整提供各種觀點形成所基於的假設及前提等相關資訊,相關內容可能無法完整或準確表達相關研究報告的觀點或意見,因而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投資者切勿依賴。任何人不應將巨豐投顧出品內容包含的資訊、觀點以及數據作為其投資決策的依據,巨豐投顧釋出的資訊、觀點以及數據有可能因所基於的研究報告釋出日之後的情勢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巨豐投顧不承諾更新不準確或過時的資訊、觀點以及數據,所有巨豐投顧出品內容或發表觀點中的資訊均來源於已公開的資料,我公司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巨豐投顧出品內容資訊或所表達的觀點並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操作建議。

相關內容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特許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