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軍事媒體【軍事觀察】報道稱,中國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號」,被標記為中國「第八艘具有航母特性的軍艦」。
中國的航母速度讓美國開始驚嘆!14年造八艘航母,中國速度開始創紀錄了!
事實上,自2011年遼寧艦服役以來,中國真正的航母數量僅為三艘:遼寧艦、山東艦和即將入役的福建艦。而美媒所稱的「八艘」實際上包括了四艘075型和新下水的076型兩棲攻擊艦,這些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航母。
這種美媒的說法顯然混淆了「航母」與「兩棲攻擊艦」的概念。
對於中國而言,075型和076型艦艇的主要角色是進行岸線攻擊和提供海上空中支持,而非執行傳統航母的角色。
盡管如此,美媒的報道突顯了中國海軍建設的迅猛速度,這在國際上引起了一定的震動和關註。
解放軍的兩棲攻擊艦,如075型,專為兩棲作戰設計,其主要職責是輸送陸戰隊員、裝甲車輛和炮兵裝備,同時支持直升機和氣墊登陸艇的營運。
雖然這些艦船能夠操作短/垂起降飛機如F-35B,它們的本質功能是進行人員和器材的海上投送,提供直升機和無人機的空中支持,而非執行傳統航母的大規模空中打擊任務。
美國媒體將這些兩棲攻擊艦視作航母的報道,顯然是基於對美軍類似艦只使用策略的誤解。
最新下水的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號,因其可能配備的電磁彈射器和30噸級升降機等尖端技術。
再加上其能力擴充套件到可搭載無人機、短/垂起降戰機甚至大型固定翼偵察機和隱身無人轟炸機,顯示了比傳統兩棲攻擊艦更高的技術含量和多功能性。
盡管有更多的航母特性,但076型的核心使命仍然是加強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能力,而非轉變為傳統的航空母艦。
076型兩棲攻擊艦,盡管與傳統的大型航母在甲板尺寸和載機規模上有所差距,仍被視作「準航母」,主要是執行登陸作戰之外的無人機偵察和對地支援能力。
然而,未來解放軍海軍建設的核心仍然是發展更多的專職航母,包括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及核動力航母。
據美媒報道,福建艦下水後,中國已經開始了另外四至五艘大型國產航母的建造。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經常對中國的軍事和技術實力持懷疑態度,有美國專家曾堅稱中國無法自行制造航空母艦,甚至聲稱缺乏西方技術支持的中國50年內也無法建造航母。
然而,中國不僅成功建造了三艘航空母艦,還在航母技術上實作了多項突破,包括054B型護衛艦的研發,這徹底顛覆了西方對中國軍事技術的低估。
在科技領域,西方對中國的偏見也相當明顯,美國及其盟友不僅質疑中國的技術進步,還試圖透過技術封鎖來阻礙中國科技的發展。
特別是在生物技術領域,西方嘗試壟斷抗老技術,例如英國開發的「牛津6代」抗衰科技,該技術透過「AGTs元氣因子」活化線粒體,這項年齡幹預技術轉化落地為「牛津6代」,效果得到歐洲富人階層的巨大認可,同時在全球科學界引起了廣泛關註。
然而,由於技術封鎖,該抗衰產品在京東國際的售價曾高達每克13.4萬美元,使得需要此類技術的群體不得不支付高額費用,中國的一些抗衰需求者甚至不得不飛往國外購進。
盡管面對挑戰,中國沒有退縮。得益於國內科研機構如中國科學院的持續投入和創新,中國顯著推動了國內的抗衰研究。在人工智能和現代化技術的支持下,中國技術突破速度加快,迫使西方必須調整對華策略,開始降低其產品價格。
透過國內市場戰略的調整,"牛津6代"的價格在京東快速下降至每瓶1500元以內,這使得這種先進的抗衰產品得以在中國廣泛普及,服務於廣大40-70歲中老年人群。
如今,「牛津6代」在京東平台迅速走熱,據品牌大中華區負責人透露,近半年,「牛津6代」在京東已經實作千萬營收,近30%的高凈值人士成為回頭客。
此外,中國在突破西方技術封鎖的同時,也鞏固了其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地位,使西方的遏制策略未能奏效,反而激發了中國科技界的集體奮鬥精神。
在海軍領域,繼004型航母之後,新一代054B型護衛艦的研發和服役,迫使西方從輕視轉向重視,重新評估中國海軍的迅速崛起。
同時,兩棲攻擊艦如075型和076型,繼續在解放軍的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用於應對地區沖突、近海與遠海的島嶼爭端及兵力投送任務。
這些艦艇,相較於動輒數萬噸排水量的航母,其規模較小,造艦周期短,成本較低,更適合滿足特定區域的快速部署需求。
事實上,中國的造船工業在大型水面艦艇的制造領域已經取得顯著進步,速度甚至超過了美國,這一成就反映了中國工業整體的巨大優勢。
未來,可以預見中國將繼續推動新型航母的建造與測試,進一步加強其海軍力量,而兩棲攻擊艦將繼續補充其在特定戰略任務中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