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四川總隊綿陽支隊北川中隊攜手群眾創造幸福生活記事

2024-10-01軍情
新北川的好樣子
——四川總隊綿陽支隊北川中隊攜手群眾創造幸福生活記事
高聳的寨門,秀美的山道,紅霞穿過流雲,鋪灑在連綿不絕的群山之巔,將草木葳蕤的北川縣石椅村繪成一副浪漫山水畫卷。國慶前夕,武警四川總隊綿陽支隊北川中隊的官兵早早來到這裏,與村民們一起升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我們僅用半年時間就恢復了震前生活的老樣子,而在後續重建的過程中,家鄉不僅換了新樣子,還幹出了好樣子!」石椅村首任村黨支部書記、今年已經90歲的何國發說,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北川縣人民充滿了幹勁與自豪,也為這些年來武警官兵與當地群眾攜手奮鬥、共建家園的故事寫下了美好的註腳。
北川羌族人民為官兵們獻上羌紅。(楊閩 攝)
北川中隊赴駐地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進校園」主題活動。(楊閩 攝)
北川中隊官兵們為駐地學生講解部隊抗震救災英雄故事。(楊閩 攝)
北川中隊官兵同村民共同開展文藝活動,進一步融洽軍民關系,促進軍地共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且富有成效的共建模式。(楊閩 攝)
繡娘為官兵們講述羌繡知識。(楊閩 攝)
軍民攜手、生態發展,打造鄉村振興好樣子
「今天我實實在在拿到了分紅現金,真的又高興又激動,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朝霞初露,雲霧未消。9月19日一大早,石椅村文化廣場便是一派熱鬧非凡的場景,曲山鎮2024年集體經濟分紅大會如期召開。
看著在湛藍天空下迎風飛舞的國旗,感受著村子16年來的滄桑巨變,作為石椅村黨支部書記的陳愛軍心裏十分滿足:「那場大地震毀掉了我們曾經的家園,但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武警官兵的幫助下,我們很快重建了家園,如今,透過奮鬥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堅持‘綠色’振興這條路不僅走對了,而且走活了。」支隊政治工作部領導陳剛介紹,這些年來,他們與當地政府積極倡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平衡的鄉村振興「綠色方案」,支隊每年定期組織「紅肩章宣講隊」向村民們宣講生態旅遊、生態保護的理念,並積極參與到地方的補植補播,打樁定界等工作中,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公眾教育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助力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樸素的哲理,對於從災難中走出的北川人民而言,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經過了那場地震,更加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84歲的村民陳雲高在部隊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地震後建起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牌,後來,在陳大爺和家人的帶動下,村裏開始發展起了水果種植產業。如今,村裏除了種植枇杷、車厘子等經濟作物,養殖跑山雞、生態黑豬外,還打造出了屬於自身的旅遊名片,「羌茶羌文化生態遊」路線入選農業農村部2024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遊行(春季)精品景點路線,石椅村成功建立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鄉村文化振興省級樣板村。
「現代化的發展模式是鄉村振興的硬核。」據陳愛軍介紹,在地方政府與武警官兵的幫助下,他們積極探索「黨建+電商」新模式,建立健全了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營運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加強農村物流配送和支付體系建設,提高農村電商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時,突出建設以曲山鎮為核心、聯動擂鼓鎮等6個周邊鄉鎮的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構建先行區現代化產業體系,首批開發「雲上石椅」山泉水、非遺古樹苔子茶等系列產品,還進入了部隊消費助農的采購清單。
生活已被陽光照亮,歲月開始有了歌聲。有這樣一組數據足以證實這個高山羌寨的變化:開發特色枇杷、桐子李基地2000余畝,推出羌民俗體驗、水果采摘、茶文化研學等7類旅遊專案,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千萬元,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春風化雨、提振精神,立起自強不息好樣子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裏,鐫刻著這樣一句話:「堅強是戰勝磨難的利器,勇氣是創造奇跡的支撐」。這是對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精神的總結,也是支撐每一個北川人拼搏奮鬥的動力。
「謝謝武警官兵,長大後,我也要成為你……」前不久,在北川中隊的一場歡迎新兵下隊的文藝晚會上,舞台劇【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透過講述地震央曾經被武警官兵救援,後來又成長為武警警官的張金糧,營救一名地方群眾的故事,引得台下不少戰士紅了眼眶。
「他們的出現給我帶來了生的希望,也帶來了從軍的夢想。」作為當事人的張金糧告訴筆者,地震當天,只有7歲的他被武警北川中隊的官兵從曲山小學的廢墟中營救出來,從此,軍人的身影便一直刻在了他的腦海裏。後來,他主動報考軍校,如今已成長為了武警浙江總隊的一名基層排長。
在北川,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那些原本並不相識的人們,也因為這場沈痛的災難結下了特殊的情誼。
2015年,北川縣曲山鎮應屆高中畢業生高川,透過自身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可因為家庭貧困,學費、生活費成了擺在高川面前的「攔路虎」。中隊得知情況後,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在中隊發起助學捐款活動,資助其順利完成了學業。
「見過了那些慘痛的場景,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透過自己的雙手去幫助更多的人們。」2019年,高川經過深思熟慮,選擇攻讀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並於2022年8月考入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工作。他不時還會給中隊打來電話,聊家常、談變化,但最多的一句就是,「我很自豪,透過自己的努力,幹出了一個新時代青年的好樣子。」
而為了讓這些軍民魚水深情的故事被銘記,讓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能傳承,中隊官兵與當地文化館共同創作,打造出了一批以【春回石椅】【雲朵上的吶嘖嘖】【羌山新舞】等劇作為代表的文化名片,並多次被搬上了軍地重要文化活動的舞台,武警官兵與駐地群眾透過這樣的方式,把自強不息的精神融在了這片土地上。
曾在地震央受到武警官兵幫助,同時也參與節目創演的舞蹈老師楊玥說:「每跳一次【春到石椅】,抗震救災時那些無畏的身影都會浮現在我眼前,是他們讓我們感覺有了依靠,有安全感。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這種生死情誼慢慢演變為了魚水之情,聯系著我們一同歌頌美好生活、歌頌偉大祖國。」
紮根北川、揮灑青春,守護幸福家園好樣子
沿老北川縣城南口上行500米就是望鄉台,站在望鄉台上往下俯瞰,山谷內的廢墟老城盡收眼底,它靜靜地躺在大山的懷抱裏,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忙碌與喧囂。
「你看,這就是我們官兵當時住的營房。」北川中隊指導員李達樟一句話,將所有人的思緒拉到眼前,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根根高高的旗桿矗立在地震遺址的左側山坡上。李達樟介紹,2008年9月,隨著最後一支救援部隊撤離,中隊就成了老北川縣城的守望者,官兵們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房裏,一住就是6年。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守望北川,是作為軍人必然的使命,而在這種日復一日的守望中,也讓北川中隊官兵找到了自身的價值。這些年來,他們先後參與了抗洪搶險、武裝追逃、重大活動安保等10余次大項任務,在人民需要的關頭,一道道綠色的身影從未缺席。
「武警官兵就是我的親人。」中秋前夕,北川中隊的官兵專程來到老人張議蓉的家裏,為她送上節日的祝福和節日禮品,這幾乎已經成了他們一如既往的習慣。
「若是沒有武警官兵,後果不敢想象。」2021年,上等兵韓欣執勤期間發現,一名地方老百姓從山坡跌落,危急的情況讓人揪心,韓欣迅速向中隊作戰勤務值班室報告;上等兵王圓夢接到哨兵報告後,立即向中隊作戰勤務值班員報告。中隊應急小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傷者進行初步診斷、情緒安撫,對受傷部位進行夾板固定,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透過接力擡運的方式,將傷者送至救護車趕赴醫院救治。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又是嶄新的一天,中隊長肖千森和戰友們將裝具穿戴整齊,又投入了新的執勤任務當中。新北川縣城一片寧靜祥和,但這座城市的人們早已習慣了綠色的身影。默立在禹王廣場前,看著手握治水工具的大禹雕像,任憑湔江的風吹過臉頰,感受著駐地翻天覆地的變化,肖千森也找到了自己內心的堅守和值得,他堅信,北川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作者:洪福樂 連軼 陳剛)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