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論壇還在熱熱鬧鬧地開著,俄羅斯國防部又開始了自己的表演。根據觀察者網等媒體報道,9月13日,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亞歷山大·福明上將在北京香山論壇上表示,俄羅斯已經掌握了擊敗各種西方武器系統和使用現代戰術的專業知識,俄軍已準備好與合作夥伴「分享這一經驗」。
福明上將在演講中無不諷刺地表示,「在北約國家的行銷廣告中,西方武器系統據稱有著高效能特征,可它們在戰場上燃燒得不錯,無法再被修復」。福明上將強調,隨著俄烏沖突的行程,「坦克的作用和防護要求被重新審視,而反炮兵行動則達到了一個新的維度」。福明上將最後驕傲地總結道,在俄烏沖突中,俄羅斯制造的武器系統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在戰鬥環境中的有效性。
俄羅斯咋就這麽自信了?嗯,其實也不怨人俄羅斯自信,因為從俄軍與北約國家第三代主戰裝備的交戰經驗來看,大伊萬認為,無論如何評價,是從戰術角度評價還是從戰略角度評價,俄軍表現確實可圈可點。
戰術角度
從戰術角度上來說,俄軍真心積累了許多與這些北約先進裝備對抗的經驗:單單是那幾次和MIM-104「愛國者」系統交鋒的經驗就是非常寶貴和難得的。更別忘了還有更多的,北約制造的地面作戰裝備,從第三代主戰坦克到第三代步兵戰車,先進自行火炮和遠端火箭炮,各種先進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等等。
基輔,烏軍「愛國者」大戰俄軍導彈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是操縱武器的烏克蘭士兵不熟練太菜雞,其實我們之前強調,烏軍的戰役級戰場態勢感知,實際上是北約在負責,戰場電磁頻譜管理和電子對抗,大概率也是北約在負責,戰略級的後勤大概率也是北約在負責,烏軍只負責「前端」,「後端」全是北約。俄軍前端對抗的是北約制造的先進作戰裝備,權重更大的,其實是俄軍整個作戰體系與北約負責的烏軍作戰體系「後端」的對抗,諸如戰場電子對抗,光電對抗,戰場偵察,還有北約為烏軍搭建起來的戰場通訊、指揮、後勤體系等。
透過俄軍去了解這方面內容,極其有利於我們對北約作戰系統的整體實力有一個客觀的評估,明確北約作戰體系的強項和弱項,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或反制。
戰略角度
從戰略角度上來說呢?大伊萬一向在戰略上,是非常高看俄軍與這些北約作戰裝備的對抗、且戰而勝之的。曾幾何時,這些北約作戰裝備,簡直就是不可戰勝的戰場神話,這些神話既有北約作戰裝備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錘薩達姆這種菜雞錘出來的因素,更多的則是北約國家的傳媒,自媒,透過各種渠道,或公開或半公開,或有意或無意釋放出來的一些報道,報告,傳言,精心編織起來的。
被擊毀的挑戰者2坦克
什麽貝卡谷地空戰以色列空軍打了個82比0,什麽梅卡瓦主戰坦克全世界防護最強,什麽M1A1主戰坦克把薩達姆的T-72按在地上爆錘,交換比高到不敢信等等,都是出自西方媒體之手。這些精心編織出來的軍事神話,第一有利於讓這些西方國家的軍事裝備大賣,第二有利於恐嚇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讓他們不敢起來反抗西方國家利用國際分工的剝削和壓迫,不然,北約分分鐘將他們碾為齏粉。
沒想到,北約制造的軍事神話,強大到不可戰勝的先進主戰裝備,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紛紛現了原形。記得2023年烏克蘭夏季攻勢開始之前,烏賊們一片彈冠相慶,暢想北約先進裝備在加入戰局後,俄軍怎樣掉頭就逃,烏軍在庫班方向的攻勢失敗,丟了一地的豹2和M2A2 ODS之後,烏賊那叫一個如喪考妣,那叫一個死不承認。很顯然,這是打破了北約天兵在他們心目中不可戰勝的形象。
被俄軍擊毀的豹2坦克
這還不算,接下來北約的各種作戰裝備在戰場上的糟糕表現,更是進一步打破了北約主戰裝備效能優越,對蘇/俄裝備擁有絕對優勢的固有印象。
比如大家突然發現,M1A1HA主戰坦克看著十分高大威猛,實際上防護非常成問題,即使烏克蘭軍隊將它全車披掛了「接觸-1」反應裝甲,依然被俄軍輕松擊毀;M2A2 ODS步兵戰車在列裝之初就遭人詬病缺點滿滿,結果因為對付的是薩達姆,又讓它茍活了二三十年,終於在俄烏戰場上全現了原形,車體太高容易被擊中,使用鋁合金材料一旦被擊中就一鍵火化,車體內部塞的滿滿當當;還有諸如被北約軍隊吹上天的「斯特賴克」裝甲車,M777A2榴彈炮等,在烏克蘭軍隊中連點水花都沒濺起來就被俄軍擊毀了一大堆,戰場表現非常之差。目前,幾乎所有的西方先進裝備,都已經在俄烏戰場上折戟。
T-72擊毀M1A1SA坦克、M1150破障車
北約制造的先進第三代主戰裝備在俄烏戰場上折戟,在戰略上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打破了北約軍事裝備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家猛然發現,北約裝備也沒有他們吹的效能這麽優越嘛,也是存在諸多效能缺陷的,甚至在一些效能上還不如俄式裝備,之前之所以打的不錯,完全是因為挑對了對手啊!既然北約的作戰裝備不是不可戰勝的,那麽我們對抗北約的軍事機器,是不是有一定的機會呢?畢竟,只要能夠讓北約的損失提高到他們難以接受的地步,那麽我們就有把握奪得戰爭的勝利了,這就是俄羅斯擊毀大批北約先進軍事裝備在戰略上的意義——告訴所有第三世界國家,北約天兵不是不可戰勝的,它的裝備並不好,戰術也成問題,之前那都是在嚇唬你們。
M1A1SA殘骸
這就正如那句阿拉伯諺語所言,「不要輕易展示出你的真本事,不然大家會發現你根本沒有真本事」。現在的北約,就到了「大家發現他也不過如此」的尷尬境地,接下來心思活泛的國家必然會越來越多,對打破由北約一家獨大的、不合理的國際體系,是有戰略助益的,在這裏,俄羅斯毫無疑問是有大功的。
俄軍經驗對中國有用嗎?
既然俄羅斯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和北約軍事裝備對抗的經驗,那麽這種經驗有沒有可能為我所用呢?大伊萬覺得吧,有用處,但是相比之下我們可以做的更好,而且對抗越是呈現出體系化的特征,越是對抗高度復雜的、技術密集型的大型、成套作戰裝備,我們絕對會做的越好。
天津港拍到的愛國者3模型
對抗這些北約的先進主戰坦克,步兵戰車等等,咱們只要能了解這些裝備的弱點在哪裏,最好能現場看一看實物,比如兩國軍事演習的時候,拜托俄軍把一些繳獲裝備開出來給我們看看,找找感覺,練練手,相信我們的部隊,在對抗這些裝備的時候比俄軍做的更好。
箱式遠火在解放軍大規模裝備
而在對抗大型成套作戰裝備上,比如對抗遠端火箭炮,對抗「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等裝備上,俄軍沒有實物,但是,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如下內容:
比如這些遠端火箭炮的部署和活動規律,一般會放在離戰線多遠的地方,烏軍在北約的指導下,炮兵偵察和數據傳輸是如何進行的,無人機發現目標之後多長時間能形成殺傷鏈,GMLRS遠端火箭彈的制導系統到底是如何設計的,有沒有可能透過GPS幹擾的形式來幹擾它的定位芯片;
比如在對抗「愛國者」地導、IRIS-T地導上,這些地導的警戒雷達開關機規律是怎樣的,有沒有透過頻譜戰拿到這些地導的頻譜特征,警戒雷達,射控雷達不同波形特征,這些地導系統的戰術效能,比如最大發射斜距,多目標交戰能力,電子對抗能力等等又是怎麽樣的。
總而言之,這些大型作戰裝備的主要效能對於我們設計同類裝備相應的對抗方案來說非常重要。
解放軍強大的無人機體系
當然了,如果換成我們,大伊萬完全相信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其實在大伊萬看來,俄軍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是最基礎的步兵戰術,俄軍在打了兩年半之後,在步兵突擊戰術上可以說是已經漸入佳境。比如在野戰攻防戰術中,俄軍在各種無人機對裝甲作戰車輛威脅巨大的情況下,創造性地再度發明和發展了暴風突擊隊戰術,在大伊萬看來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創新。而俄軍、尤其是華格納集群在巷戰中表現出的悍不畏死的戰鬥意誌和強悍的戰鬥素質,更是令人刮目相看,我們確實有必要,向俄軍取一取步兵突擊戰術的經。畢竟任何作戰打到最後,都是人和人之間的對抗,高素質的步兵部隊,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北部聯合2024演習
總之,我們再強調一遍,俄軍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第三世界國家對抗北約軍事機器的信心。俄羅斯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底氣,跟自己的夥伴分享對抗北約軍事裝備的經驗,在這些分享中,已經包含著顛覆現有不公平國際秩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