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法國打算在本月派出以「戴高樂」號航母為首的8艘軍艦組成的航母戰鬥群前往南海。同時,法國還計劃向菲律賓海岸防衛隊提供40艘巡邏艇和相關後勤支援。
菲律賓因此獲得了新的軍事支撐,接下來是否會在南海再度行動呢?
靠小船「撐場」?
在南海短暫「平靜」之後,菲律賓是否將再次掀起新一輪的「反華行動」?根據當地時間11月6日釋出的一篇文章,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USNI News)報道了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司令加萬宣布的新采購計劃,菲律賓將從法國獲得多達40艘快速巡邏艇。
經過軟件轉譯後提取的文章內容
盡管這些巡邏艇的數量不少,然而深入分析它們的效能後不難發現,這批艦艇更多是「表面光鮮」。它們長35米,配備小口徑機關炮。雖然這樣的配置適合某些近海執法任務,但在遠海作戰或面對惡劣海況時幾乎無能為力。
從實際情況來看,它們只能作為「沿海巡邏者」,一旦遇到復雜的海洋條件或強大的對手,可能就會遭受重創。
40艘快速艇的設計圖
菲律賓之所以積極推廣這批小艇,不僅是為了增強海岸巡邏能力,更希望透過數量優勢來制造「聲勢」,以實作「量多勝於質」的目標。這種方式蘊含了「用小搏大」的含義,但實際上其威懾效果十分有限。
實際上,在南海這樣復雜的局勢中,僅僅擁有數量上的優勢是不夠的。菲律賓在這批巡邏艇上寄托了更多心理層面的「示威」作用,旨在透過頻繁出現在爭議海域向外界展示其「力量增強」的形象,從而在局勢上實作「聲勢上的壓制」。
深入分析後,可以看出菲律賓的采購計劃實際上蘊含著多重目的。一方面,小艇數量眾多,外界容易形成「菲律賓海防能力顯著提升」的印象,從而為其在南海爭取更多的「發言權」;另一方面,菲律賓期望透過與法國的合作,獲取法國對南海事務的支持。
這不僅是一次交易,而且也是一項外交上的嘗試。菲律賓希望透過大量采購法國巡邏艇來獲得法國在安全方面的支持,從而增強其未來在南海行動中的信心。
2024年6月3日,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的OPV 8301、美國海岸防衛隊的WMSL 752,以及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的MRRV-9702。
菲律賓希望獲得法國的支持,不僅限於軍事裝備,更渴望借助法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對於南海問題,菲律賓一直尋求更強大的盟友來提供支援,而法國的「站隊」可被視為菲律賓的一次戰略安排——透過引入外部勢力,提升自身在南海爭議中的談判籌碼。
盡管這批巡邏艇的實際作戰能力有限,但對菲律賓而言,它們在外交上的意義遠超軍事價值。透過這種「借助外力」的方式,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展現出一種「主動進攻」的姿態,試圖使南海爭議更具「國際化」特征。
美海軍研究協會網站 2024-11-06 報道稱【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從法國接收了40艘巡邏艇,價值達到4.38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專案】。
「戴高樂號」航母戰鬥集團
法國不僅向菲律賓出售巡邏艇,還計劃進一步增強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以彰顯影響力。法國海軍唯一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正準備率領八艘艦艇組成航母編隊進行印太遠航,行程中有可能首次存取菲律賓和日本。
這一計劃引發了廣泛的關註,因為近幾年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導致美國航母編隊難以在南海長期駐紮,從而使整個亞太地區進入了一個「航母空缺期」。
對菲律賓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嚴峻的「壞訊息」,因為菲律賓長期以來依靠美軍的支持才能在南海對中國施加壓力。現在美國航母缺席,使得菲律賓的海上威懾能力受到了削弱。
法國此時進軍亞太,顯然不僅僅是在填補一個空白。作為北約的一員,法國與美國在戰略上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同時也在努力擴充套件其在亞太地區的獨立影響力。
法國一方面希望透過參與南海事務來增強其在亞太地區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意圖借助美國的戰略布局,以維護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透過展示軍事存在於南海,法國試圖爭取在印太事務中的立足之地,尤其是為其「印太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圖片來自互聯網
在此過程中,法國不僅在地緣政治方面贏得了新的話語權,還能夠透過向菲律賓等國家出售軍事裝備和提供支持,實作經濟利益與戰略影響力的雙重收獲。
菲律賓意識到,依賴美國軍隊支持的南海對抗策略如今面臨著不確定性,美軍的援助已經不再如往昔那般穩固和可信。此時法國的介入,恰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對菲律賓而言,法國的參與不僅意味著獲得新型巡邏艇和可能的戰鬥幫助,還有助於提升其在南海爭端中的信心。借助法國的軍事支援,菲律賓能夠加強在南海區域的存在感,同時在應對中國時顯得更加從容不迫。
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航母
法國與菲律賓的合作關系實際上呈現出一種「相互支撐」的局面。透過軍備銷售和軍艦派遣,法國在亞太地區獲得了經濟和戰略利益,同時增強了自身的區域影響力;而菲律賓則利用這一機會彌補因美軍減少投入所帶來的安全缺口,將法國視為新的「依靠」以支持其在南海的挑釁舉動。
南海的主導權仍然掌握在中國。
盡管菲律賓努力尋求外部力量的援助,企圖透過「借勢」來增強其在南海的影響,但這並不會改變南海的地緣政治格局。從歷史經驗來看,即使是像美國這樣的強大航母編隊,也未能真正動搖中國在南海中的主導地位。
菲律賓的軍艦
菲律賓采用這種「借力挑釁」的策略,實際上是一種短視的行為,缺乏長遠的視野。其領導層憑借一時的小利益算盤,試圖透過引入外部力量來獲取自身利益,但這樣的做法難以建立持久的戰略優勢,只會帶來暫時的心理安慰和有限的支援。
實際上,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已牢牢確立。這一地緣戰略優勢並不會因為外部力量的短期幹預而受到實質性影響。
中國海軍艦船
盡管法國派遣航母戰鬥群在表面上提升了南海的軍事存在,似乎引發了一些「波動」,但無論其航行多麽深入、艦隊實力多麽雄厚,都無法改變該地區的基本格局。小馬科斯政府對法國支持的期待,多是象征性展示,而無法真正實作其「反華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