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1月18日報道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月11日報道,根據聯邦商業機會入門網站「獎勵管理系統」上釋出的一份資訊征詢書,美國陸軍正在向業界征集從中高空平台發射的無人駕駛飛機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等任務。
征詢書稱,陸軍固定翼飛機專案辦公室下屬的特殊電子任務飛機產品組計劃在2026財年展示該系統的作戰能力。
「發射效應」系統將被整合到龐巴迪G6500等公務飛機上,這種飛機將在平均海拔41000英尺(約合12.5千米)以上執行,真空速超過400節,飛行時間超過7小時。這意味著該系統及其傳感器需要在零下65度的低溫環境下長時間生存。
「發射效應」是陸軍對其設想中的無人機系統所使用的術語,該無人機系統能夠提供多種能力,如瞄準、偵察、監視、網絡擴充套件或動能打擊。此類系統可以從空中和地面車輛上發射。
根據資訊征詢書,「發射效應」系統將利用機翼外掛攜帶在飛機上,並可從飛行中的飛機上發射。
開發該系統的工作代表了陸軍航空投資組合的一個新方向,即優先考慮把無人機和定義更寬泛的「發射效應」平台作為與敵方接觸的矛頭。
陸軍正在大力開發和部署戰場上的「發射效應」技術,並致力於加快采購各種擁有不同航程和飛行速度的「發射效應」系統。一年前,陸軍取消了有人駕駛的「未來攻擊偵察機」計劃,將騰出的部份資金用於更快地開發「發射效應」系統。
2020年,陸軍選擇了10家公司為其提供成熟的中程「發射效應」技術。今年早些時候,陸軍又從中挑選了5家公司來聯合建造原型機,每家公司都將為「發射效應」系統帶來不同的要素。
安杜里爾工業公司將提供飛行器。該公司於2021年收購了「牽牛星」700無人機的開發商Area-I公司。5年多來,這款無人機已被陸軍用於評估「發射效應」技術。
中程「發射效應」系統還將和導彈與太空專案執行辦公室聯合開發,以滿足其對直升機發射遠端精確制導武器的需求。
陸軍還在開發短程和遠端版本的「發射效應」系統,計劃在2025財年初開始短程版本的原型開發,預計開發工作將持續到2029財年。陸軍計劃在2026財年第三季度就遠端系統進行招標,這比原定計劃提前了一年。
此外,陸軍還表示有興趣在海拔更高的平台上試驗「發射效應」系統,如氣球或能夠在平流層執行的長航時、固定翼、太陽能驅動平台。(編譯/楊雪蕾)
「發射效應」系統將被整合到龐巴迪G6500等公務飛機上。圖為正在制造中的龐巴迪飛機。(路透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