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中東軍事強國,可不意味著它是中東陸軍強國。以色列陸軍最近一年的表現,絕對能把沙龍等人氣得揭棺而起,它的陸軍別說和今天的世界強軍相比差得很遠,就連二戰時期的強軍也有差距。
以色列攻打加沙的部隊編制是足足34個旅級作戰單位 ,它們的具體構成如下:
具體編制是11個裝甲旅(3個現役部隊,一個裝甲兵學校組成的學員旅,7個預備役旅)、13個步兵旅(現役主力3個),兩個領土守備旅,四個傘兵旅,兩個炮兵旅,兩個突擊旅。以色列陸軍還出動了5支特種部隊(第13、269、第707洛塔、第888多維、第5101翠鳥),一個情報部隊(504部隊),若幹工程、救援部隊,加上其他的動員部隊,以色列動員了30多萬人(很多沒有上戰場),兵力已經相當於納粹當年的第六集團軍,看起來兵強馬壯不可一世。
但結果是34個旅級作戰部隊的指揮官陣亡了4個,陣亡的指揮官分別是第933旅旅長斯坦伯格上校、第6643旅旅長阿薩夫·吉米上校、第一戈蘭尼步兵旅旅長伊克·賓·巴薩特上校、第401裝甲旅旅長埃赫桑·達克薩。如果算上旅長級的多維部隊指揮官,以色列的旅長陣亡了足足五個。以軍陸軍部隊損失慘重,但卻沒有占領365平方公裏的加沙,放在二戰時期都算不上強軍。
二戰時期蘇軍進攻作戰的標準是步兵師進攻寬度是3.3到7.3公裏;遇到敵人實在紮手時,需要集中兵力進行突破作戰室,蘇軍步兵師團的戰場寬度才下降到1.3公裏(柏林戰役)。加沙走廊東西寬度是6到8公裏,大家計算一下蘇軍進攻加沙理論上需要多少部隊?
德軍的進攻理念是步兵師正面進攻時,條件有利時作戰「寬度通常為4000到5000米」;如果遇到嚴陣以待的敵人,戰場寬度也會降低到3公裏。德軍裝甲師在法國戰役期間,一個師的進攻寬度就是6公裏。蘇德戰爭時期,德軍裝甲師還可以在16到20公裏的戰線上進行攻防,用一個師的兵力對抗蘇軍一個集團軍。
以色列軍隊進攻加沙的部隊,相當於蘇德戰爭時期一個集團軍,可作戰效率卻差遠了。蘇德戰爭時期,蘇軍一個集團軍的進攻寬度是50到80公裏,進攻縱深是75到100公裏,進攻區域是3000到8000平方公裏,是加沙走廊的十到二十倍。
二戰時期也有慘烈的巷戰和攻城作戰,但蘇軍、德軍都沒有一年拿不下300多平方公裏的窘況。德軍進攻起義的華沙時,波蘭守軍兵力和今天的哈馬斯相當,也是15000人的隊伍,其中國家軍10000人,人民軍、保安軍5000人。納粹鎮壓華沙起義時,陸軍主力還要在華沙附近對抗強大的蘇軍。希特勒投入華沙巷戰的鎮壓部隊可是只有12000人,就是這12000人的納粹雜碎(投入的就是納粹部隊中最惡名昭彰的那群人)在華沙殺了一個血流成河。到當年9月21日後,德軍才投入了第19裝甲師、第25裝甲師和「戈林」師的部份兵力,重新占領了512平方公裏的華沙城,作戰效率可比今天的以色列高多了。
朱可夫攻克柏林,巷戰面積884平方公裏,進攻的敵人是80多萬人,朱可夫雖然兵力超過250萬人,兵力優勢也只有三分之一。整個柏林戰役,朱可夫用了20來天就搞定了。
盡管二戰已經過去了近80年,現代陸軍的火力已經有了30倍以上的進步(冷戰末期蘇軍的計算),以色列陸軍步兵旅的編制還是和二戰時期沒有兩樣,甚至還略有不足。以色列步兵旅並沒有坦克、沒有炮兵,以色列的炮兵旅直屬於戰區,常備軍四個步兵旅下面才有偵察連、反坦克連、工程連和通訊連。1940年的蘇軍一個步兵師(蘇軍規模大,我們用師和以色列的旅對比一下)可是有兩個炮兵團、三個步兵團,外加16輛輕型坦克。就以色列陸軍的編制和作戰效率,說它還不如二戰時期的強軍,一點都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