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珠海航展」落幕,這次航展所展示的新裝備令外界大飽眼福。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次的「珠海航展」讓台灣又驚又怕,驚的是解放軍的軍工科技正變得越來越先進,怕的是台灣未來面臨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首先來看驚的一面,對於大陸在這次「珠海航展」上所展示的武器軍備,台灣島內也是做了很多特別關註,媒體輿論、政論節目幾乎每天都在討論「珠海航展」上的軍備,其中給他們印象最深的當屬新型隱身戰機殲-35A,在他們看來,這款戰機未來將會給台灣帶來不小的壓力。
(一)「珠海航展」讓台灣一睹大陸軍工科技
這次「珠海航展」上所展示的軍備讓很多島內媒體頗感眼前一亮,他們看到了大陸軍工科技的快速發展。島內一名軍事專家在台灣【中國時報】上投書了一篇文章,他以「中美之爭」為視角,以殲-35隱身戰機為主體,論述了大陸軍事科技的跨越式發展。
這篇文章寫道:解放軍在「珠海航展」開幕日對外展示第二款第五代隱形戰機殲-35A,當天除了讓殲-35A升空表演以外,對外展示中空長航時翼龍-X反潛型無人機,同時包含海軍版本的直-20艦載直升機,展現解放軍軍武發展的實力。但是,隨著大陸殲-35A在珠海航展首次公開飛行,美國再度指稱是「剽竊」「閃電」戰機(F-35),也讓中美之爭在航展中成為另一焦點。
美國指控大陸軍武研發「剽竊」技術已非首次,過去的殲-20,美國官員也稱解放軍是在「剽竊」,但最後的結果頗為打臉,不過這也凸顯中美軍事競爭背後的無限想像。由於大陸在南海、東海以及台海多個熱點地區布點,與美軍相互對峙的態勢日趨明顯,也讓解放軍不斷地改善空戰實力。
殲-35A作為大陸新一代艦載型隱形戰機,其設計和技術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大陸航空工業數十年的研發積累,從殲-20到殲-31的技術傳承,殲-35A繼承了殲-31「鶻鷹」技術平台,同時吸收了殲-20的隱形技術和航電系統改進成果,其航電器材以及雷達散射截面(RCS)表現早已登上國際舞台。
殲-35A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搭載改良型國產渦扇發動機,最佳化早期大陸航空發動機效能;隱形塗層采用了低偵測度設計,能夠有效減少雷達反射訊號;航電與射控系統使用的電子戰系統和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體現了在電子技術領域的進步。殲-35A技術突破展現大陸在軍武航空實力,顯然已經具備獨立研發能力。
全球軍用戰機設計受氣動學、隱形需求及武器掛載標準配備的嚴格限制,隱形戰機設計的普遍規律導致外形相似,無論是「猛禽」(F-22)、「閃電」(F-35)、殲-20以及殲-35A,隱形戰機的外形一律受到雷達散射截面最小化的要求,機身采用菱形設計,進氣道和垂尾均呈現類似特征。例如俄羅斯的蘇-57也有類似的垂尾設計,這是物理原理決定,而非單純模仿抄襲。
航空工業的發展遵循科學技術的規律原則,設計相似性反映的是工業技術標準的逐步統一,盡管殲-35A的外形與「閃電」戰機相似,但其內部結構和技術基礎仍有差異。例如大陸采用獨特的艦載機掛架設計及武器倉配置,外形相似並不等同模仿,否則全球諸多隱形戰機都會面臨同樣指控。例如,現代民用客機的外形設計也大致相似,這不意味抄襲,而是符合最佳效能的技術趨勢。
美國多次指控大陸軍事技術「抄襲」,從殲-20到殲-35A,這些指控背後的地緣政治意圖十分明顯,美國對於大陸技術崛起感到焦慮,隨著大陸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美國的全球軍事技術霸權遭遇不小的挑戰。殲-20的問世讓解放軍空軍首次具備與美軍抗衡的隱形戰機,而殲-35系列則進一步強化了解放軍海軍的作戰能力。
殲-35A的成功亮相意味大陸軍事航空工業的新突破,其技術來源、外形設計、實際效能均展現出自主研發能力。美國對大陸軍事行程的抄襲指控,顯然無視「技術來源解析」也背離了「軍武工業趨勢」,更多基於「地緣政治競爭」的中美角力,而非事實依據。在全球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殲-35A所代表了大陸軍事科技的跨越式發展。
台灣【大陸時報】的另一篇文章則從科技戰爭方面對本屆「珠海航展」做了一個闡述。台媒表示:理論、武器、裝備、建制、訓練、投資,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建構必備的六大要素,簡單地說便是專業、技術、經費、組織、教育。其中的武器裝備的發展狀態,是對應於社會的生活、科技、經濟發達的程度。獸力農耕、機械工業、通訊資訊、人工智能,既是描述一種社會生活形態,也是戰爭形態發展階段的變化。
在大國軍事理論或是軍事學說,軍事需求或相對實力判斷的推演,戰爭形態是不可或缺的背景,同時也是軍事建設規劃,必須納入思考的範圍,以避免武器裝備尚未列裝,便成落伍或是被壓制失去裝備效能。其中關鍵要素便是一個國家的科學發展與先進技術的掌握能力,因為任何一方不會將先進的武器裝備賣給你,你必須自立自強。
從1949年後的半個多世紀中,解放軍的軍備發展一直在緩慢進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大陸始終在自己的家門口面臨美國強大的軍事能力。1978年對越自衛反擊戰、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6年的台海導彈危機是促使解放軍自我軍事改革的三個重要事件,其中1996年的台海危機更讓解放軍意識到在台海面臨美軍時的差距。此後28年,解放軍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
1998年殲-10試飛成功後,解放軍有了非傳統俄式血統機型的發展。2012年在航天領域,除了火箭技術外,還展出了「天宮一號」與「嫦娥三號」的月球車;在航空領域,2014年也逐步跟上,展出F-31、運-20、空警-2000預警機,已經可以見到大陸制造業趨近體系與多樣化;2016年更延伸出軍民融合技術的展示、裝備上多了殲20、無人機的新平台;2021年則涵蓋了陸、海、空、天、電磁,全向式武器裝備技術的展出;2022年則有殲20、運20、直20、攻擊11無人機等機種,新平台的展出越來越多,技術也緊跟著西方水平;今年的航展,F-31「鷂鷹」以殲-35命名出現航展,解放軍擁有了兩款隱身飛機,比較特別的是陸、海、空軍的無人裝備與蜂群系統的展出。
經過28年珠海航展演化,解放軍在武器裝備發展上的變化,可以歸納以下幾點:其一,武器平台制造工藝,由代差到跟上西方工業大國的工藝制造。
其二,資訊科技由貼花、崁入就簡式到系統性融合式的介入各類軍備平台;其三,非隱身式向隱身式技術發展;其四,陸、海、空、天、電磁、(網)技術全向開拓,欲消除(武器)體系與(部隊)建制現代化的差距,並從模仿式向自主創新軍備前行;其五、從次音速、超音速向高超音速技術,如隔熱、動力、黑障技術掌握與適應;其六、無人化武器裝備,逐漸形成陸、海、空多樣形式發展,並依據戰術或戰略需求,讓無人平台的功能貼近實戰,成系統、建制的編成;其七、光電技術已經初具雛型,並在反導、反無人機群方向開發運用;其八、由人機結合,到無人化平台的自主控制,向智能化技術的再跨入。
現在解放軍已經在科技建軍方面追上了西方,後者的軍工科技優勢正在慢慢喪失。
(二)「珠海航展」讓台灣感到不祥
很明顯,這次的「珠海航展」讓台灣進一步感受到了大陸的軍工科技實力之強,而且它折射出的不僅僅是軍備的強大,更是先進體系化作戰的高度成熟。「珠海航展」所展示的強大軍備也讓台灣感受到了一種不妙:未來他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經常在中天做節目的台軍退役少將栗正傑表示: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次航展確實提供台灣軍方對解放軍戰力有深入了解的機會。除了看熱鬧,還要看門道;不但要看門道,而且不能有意識形態或先入為主的想法,才能看到解放軍真實戰力。
這次航展,不管是殲20、殲35等各型戰機,及包括偵察、打擊、隱身、轟炸等任務形態的無人機,還有無人艦、機器狼等武器,很明顯解放軍已經跨世代躍進。這種躍進,就跟機槍的發明改變步兵方陣的隊形,戰車的出現改變壕溝陣地戰,航母的出現終結了戰列艦時代。當無人化以及人工智能的武器出現戰場,也必然會改變現代戰爭模式。
美軍的「閃電」固然是五代隱身戰機,但面對同是五代隱身戰機的殲20S,且還帶有忠誠無人僚機攻擊-11時,是否還具備五代戰機優勢?至於美軍服役已10年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旦遭解放軍無偵-7高空偵察機偵獲,再引導鷹擊-21等反艦武器攻擊,戰場還有多少存活率?
栗正傑直言:這次「珠海航展」上最讓他擔心的是「機器狼」。過去美國經常鼓動民進黨當局打所謂的「城鎮戰」,一些美國政客甚至還公開喊話台灣居民也應該加入到這場城鎮戰中,從而消耗解放軍的軍力。但當機器狼群的武器出現時,城鎮戰的攻守景像必然全部改觀,如果在未來的城鎮戰中,面對成群的「機器狼」,美國和台當局該怎麽辦?
台灣人民樸實善良,但長期受民進黨當局和綠媒洗腦,認為美台關系「堅若磐石」。台灣有事,美軍定會協助。因此此次珠海航展,除了有良心的島內媒體據實報道、詳加評論外,綠媒甚少報道,甚至泯滅事實,以嘲弄口吻訕笑。栗正傑感嘆道:台海戰爭模式已經出現重大變化,而大部份的台灣同胞在民進黨的忽悠下恐怕很難真正了解這次航展。
台灣淡江大學教授蔡鎢銘同樣也表示:「珠海航展」震撼的背後則是對台灣的警訊。珠海航展不僅是一次航空科技的展示,更是大陸表達軍事強勢和政治訊號的場域。作為亞太地區最具規模的航空航天博覽會,每一屆珠海航展展示出的軍工成果和技術突破,無不引起周邊地區的高度關註。隨著大陸航天和國防技術的不斷提升,「珠海航展」對台灣所形成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強,尤其在近年兩岸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此次航展的展品釋放出了更為明確的政治意涵,讓人不得不深思其背後的戰略考量。
珠海航展中的展示,讓世界見證了大陸在航天領域的驚人成就。殲-20隱形戰鬥機作為大陸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無論是在隱形技術、打擊能力還是作戰半徑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無人機的成就同樣引人矚目,包括翼龍、彩虹等系列,這些無人機已在偵察和打擊領域實作了無人作戰的全方位覆蓋。這些技術不僅用於防禦目的,還能在各種軍事行動中發揮重要的戰略作用。
此外,無人艇的技術突破,特別是「虎鯨」的最大續航力達4000海裏,展示了大陸在海軍作戰能力上的顯著提升。這些技術的發展,無疑對台灣形成了更大的軍事壓力,揭示了其在防務策略上的無力。隨著大陸在軍事技術上的迅速進步,台灣的防衛能力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無法有效抵擋來自大陸的各種威脅。
台當局長期依賴美國的武器,卻忽略了美式武器的局限性。美國提供的武器不僅價格高昂,更新速度也緩慢,難以應對當前快速變化的安全威脅。如果台灣一味依賴美國的軍售,最終可能在關鍵時刻發現所依賴的資源無法及時到位。雖然美國在當前國際局勢中仍然強勢,但他面臨的國內外挑戰也在增多,對台灣的關註正逐漸變得不穩定。
對台當局來說,「珠海航展」的震撼展示則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在應對大陸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方面,他顯得相當被動,對美國長期的依賴已讓台當局的防務出現巨大空白。
在珠海航展中,大陸展示的無人機技術已達到高度成熟的水平,這些無人機不僅具有自研的核心技術,還在無人化作戰上實作了多樣化的套用,顯示出大陸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上的競爭力。相比之下,台灣的無人機政策仍在起步階段,缺乏完整的打擊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因此,台灣的防務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最後蔡鎢銘表示:台灣應該與大陸保持良性互動,以和平共處為上策。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雙方應加強對話與交流,消除誤解與敵意,尋找共同利益與合作空間,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才能實作長期的穩定與繁榮。此外,台灣應慎重行事,不要隨美國的意圖對大陸做出任何挑釁的言論及行為,以免加劇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