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國產航空發動機取得重大進步,但我們仍然落後先進國家多年

2024-04-28軍情

最近,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傳來了一個好訊息:咱們自己研發的AES100先進民用渦軸發動機成功完成了結冰適航試驗。這可真是個大事兒,說明咱們的渦軸發動機技術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AES100這款器材主要是用在民用直升機上。而結冰試驗呢,就是為了模擬在惡劣天氣下,看看發動機能不能正常工作,是不是安全可靠。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真正遇到類似情況時,更有信心地應對了。

AES100計劃在2024年拿到中國民航的適航證,然後正式開始投入使用。這樣一來,它就能滿足各種機型,像是民用直升機、無人機等的動力需求了。咱們期待著它早日投入使用,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雖然我們在飛機發動機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確實讓我們很高興,但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我們現在的水平還只相當於美國30年前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所以,在慶祝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繼續努力,爭取在未來的發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當我們說起國產飛機時,大家自然會想到國產發動機。一說到發動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咱們還差得遠,跟美國比落後了多少年呢。而且大家都普遍認為,我們至少落後了30年。不過,這只是大家的普遍看法,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今天咱們來談談國產發動機到底怎麽樣,能不能跟其他發動機一較高下呢?

航空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其實挺簡單的。簡單來說,就是燃料在發動機裏燃燒,產生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就變成了推動飛機前進的力量。發動機裏有很多復雜的部件,它們一起工作,讓燃料能夠順利燃燒,並且把能量傳遞出去。這樣,飛機就能飛起來了。簡單來說,航空發動機就是透過燃燒燃料產生能量,然後把這些能量變成推動飛機前進的力量。

發動機被譽為工業領域的璀璨明珠,和光刻機齊名,是我們目前還未完全掌握的十幾項關鍵技術之一。簡單說,它就像皇冠上最閃耀的那顆寶石,是我們努力攀登的科技高峰。

發動機自1937年誕生以來,已經有了近100年的歷史,但你知道嗎?它的工作原理至今仍然和最初差不多,真是讓人驚嘆!

發動機的心臟由三大部份組成:壓氣機、燃燒室和渦輪。簡單說,壓氣機負責把空氣壓縮,讓空氣更密集;燃燒室則是空氣和燃料混合燃燒的地方,釋放出能量;而渦輪則利用這些能量,驅動整個發動機運轉。這三部份協同工作,讓發動機有了動力。

工作時,電動機驅動進氣葉片旋轉,像風扇一樣把外面的空氣吸進來並壓縮。接著,被壓縮的空氣進入燃燒室,與噴出的燃料混合後一起燃燒。燃燒產生的能量就變成了推力,推動機器前進。

咱們要是就這樣停下不弄了,那這個發動機也就只能算是渦噴發動機了。但問題是,這種發動機油耗大得像喝水一樣,效率卻低得讓人瞪眼。你說這能不實用嗎?所以咱們還得繼續改進,讓這發動機變得更高效、更省油才行。

那怎麽辦呢?我們可以在後面加一個渦輪和一根傳動軸,這樣一來,當渦輪旋轉起來,它就能帶動風扇、低壓區轉子和高壓區轉子一起轉。這樣就能把空氣進一步壓縮並送入發動機,與燃料混合後再進行燃燒。這樣就能產生更大的推力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這就是渦扇發動機,它是一種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利用渦輪風扇產生的推力來推動飛機前進。簡單說,就是它能讓飛機飛得更快、更高、更遠。渦扇發動機內部有很多復雜的零件和機制,但最重要的是它的渦輪和風扇。渦輪負責提供動力,而風扇則幫助分散推力,使飛機能夠平穩飛行。總的來說,渦扇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為飛機的飛行提供了必要的動力。

渦扇發動機真的很特別,它有兩個通道。發動機吸進來的空氣,如果流過內圈,那就叫內涵道;如果流過外圈,那就叫外涵道。這樣一來,渦扇發動機的效能就更優秀了。

涵道比聽起來好像很復雜,其實就是個比例,這個比例就是外涵道和內涵道裏的空氣流量比。簡單說,就是看看空氣在兩個不同的通道裏是怎麽流動的。

涵道比值決定了發動機的類別,有小涵道比發動機和大涵道比發動機之分。簡單來說,小涵道發動機和大涵道渦扇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外觀上的粗細不同,一個看起來更細,另一個更粗。

小涵道比發動機加速快,還很靈活,特別適合軍用飛機,特別是戰鬥機。但它的油耗比較高,而且不太適合在高空使用。因為高空空氣很稀薄,這會讓風扇的氣動效率大大降低。

大涵道比發動機的風扇直徑比較大,這樣一來,燃氣用來驅動風扇的能量也就更多了。這樣的設計讓發動機的熱效率變得更高,結果就是推力更大,同時也更省油。這種發動機非常適合用在民航客機上。簡單來說,就是風扇大了,能量用得更多了,發動機效率就更高,推力更大,也更省油,特別適合民航客機。

其實你也可以選擇把風扇換成旋翼,這樣就能變成直升機的渦輪軸發動機了;或者換成槳葉,那就成了輪船上的螺旋槳發動機了。簡單說,就是換個部件,功能就變了,很神奇吧!

簡單來說,只要掌握了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你就有能力制造出適用於各種用途的發動機了。掌握了核心機,你就可以根據需要不斷改進,創造出滿足各種需求的發動機了。所以,掌握核心技術真的很重要。

航空發動機真的很難搞啊。你想想看,它們得在高空、高速、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工作,這條件得多苛刻啊!還有啊,它們得有足夠的推力,讓飛機能飛得起來,同時還得保證燃油效率,不能浪費太多油。再加上,發動機的部件得特別精密,稍微出點差錯都不行,不然就可能出大問題。所以啊,研發航空發動機可是個技術活,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行。

全球就那麽幾個國家,比如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它們能自己做那種超級牛的航空發動機。為啥這麽牛呢?因為這技術門檻實在是太高了。具體高在哪裏呢?主要有這麽幾個方面:

這個發動機啊,得特別安全、特別可靠才行。就像咱們的民用飛機發動機,現在得能穩穩當當地工作3萬小時,但以後嘛,可能要飛得更久,達到10萬小時呢!

想要確保安全可靠,咱們得做兩個測試,就是拋鳥實驗和吞冰試驗。這樣做了,咱們心裏就有底啦!

把小鳥扔進發動機,同時還得保證發動機能正常執行。再來做個「吞冰」實驗,就是在一分鐘內,得把1噸冰塊全塞進發動機裏,但發動機還不能有絲毫損傷。

這轉速簡直高到讓人咋舌,要承受多大的離心力啊!

發動機工作時,每分鐘能轉15000到16000次。這速度可真快!在這麽快的轉速下,發動機上的每個葉片都要承受相當於自己重量1萬倍的離心力,差不多有15噸重。這感覺就像掛著好幾台汽車一樣。想象一下,這些葉片得有多結實,才能承受這麽大的力量啊!

3、對材料的要求特別嚴格。

軍用和民用航空發動機燃燒室的溫度都非常高,軍用發動機甚至可以達到1700℃,而民用發動機也有1500℃。在這種溫度下,金屬都變成了熔融狀態,但發動機還得繼續正常工作。這可真是個技術難題啊!不過,工程師們透過特殊的設計和材料選擇,讓發動機能夠在這麽高的溫度下也能穩定執行。真是佩服他們的智慧和才能!

你可以想象一下,對於材料的要求得有多高。就是說,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得特別挑剔,得找那種非常合適、非常優質的才行。一點都不能馬虎,否則就可能影響整個專案的質素。所以,對材料的要求,可以說是相當苛刻的。

在狂風大作,風速高達17級的情況下,火焰依然頑強地保持穩定燃燒。

當飛機在空中飛翔時,發動機會吸進風,這個風速相當於17級大風。在這種情況下,火焰得保持穩定,既不能熄滅也不能偏移,否則發動機就會熄火或者燃燒不正常。這就需要很高的空氣動力學技術來實作。簡單說,飛機飛行時,發動機裏的火焰要穩定,否則飛機就會出問題。這要求空氣動力學方面非常專業。

大家都想知道,咱們國家自己造的發動機到底怎麽樣了吧?

小涵道比發動機在全球處於頂尖地位。

嘿,咱們來聊聊國產的WS-15和美國的F-119吧。你知道這兩款發動機嗎?WS-15可是咱們自己研發的哦,而F-119則是美國那邊的大牌。咱們來對比一下這兩款發動機吧。首先說說WS-15,它的推力可真不小,而且效能也相當穩定。再來看F-119,這款發動機確實是美國航空工業的代表作,它的技術確實很先進。不過,話說回來,WS-15和F-119各有各的優勢。WS-15在關鍵效能指標上已經能夠和F-119一較高下了,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能更勝一籌。而F-119呢,它在某些技術方面確實領先,這也是美國航空工業一直以來的強項。總之,這兩款發動機都是各自國家的驕傲。WS-15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而F-119則是美國航空工業的代表作。未來,咱們可以期待這兩款發動機在各自領域繼續發光發熱,推動航空工業的發展。

咱們來看數據哈,F-135發動機確實比WS-15發動機的推力要大,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美國的F-135發動機就一定更先進呢?事實真的這麽簡單嗎?

我們比較一下國產的WS-15和美國的F-119,WS-15的涵道比是0.25,直徑有1.02米,但是它的最大推力可是驚人的18.5噸!

F-119的涵道比只有0.3,直徑大約1.13米。改裝後,雖然推力提升到了15.9噸,但這個數碼還是比不上我們的WS-15。改裝的關鍵是提高涵道比和降低飛行極限速度,才能勉強達到這個推力。所以,跟我們的WS-15比起來,F-119還是稍顯遜色。

說起美國的F-135發動機,它的涵道比竟然只有0.57。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它的意思其實就是透過犧牲一些飛行速度,來增加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這種設計使得F-135發動機在某些情況下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動力,但相應地,飛機的飛行速度就會有所降低。這種權衡取舍,讓F-135發動機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更加出色。

要將最大推力提升至19.5噸,我們得把飛行速度降到1.6馬赫,差不多就是1.6倍音速的樣子。這樣調整之後,才能確保推力達到最大值。

咱們的殲20配上WS-15發動機,飛得超級快,時速高達2.8馬赫,把美國的F-35戰鬥機都甩得遠遠的!

簡單來說,飛機的飛行速度越快,它遇到的空氣阻力就越大,溫度也會越高。想象一下,如果飛行速度提升了一倍,那麽空氣阻力會增加4倍,飛機表面的溫度也會飆升10倍。這就是為什麽提升飛行速度需要飛機整體材料效能的大幅提升。只有更好的材料才能承受這些極端的條件,確保飛機安全飛行。所以,當我們談論提高飛機的飛行速度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談論如何改進和提升飛機的材料效能。

我們看了數據,發現WS-15發動機雖然直徑和涵道比都比F-119小,但它的空氣流量卻比F-119還要大。這說明WS-15發動機的轉子葉片轉得更快。簡單說,就是WS-15發動機雖小,但效能卻不輸F-119,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更強。

葉子轉得越快,產生的離心力就越大,這對材料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的。這說明我們在發動機材料的研發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只是還沒對外公布而已。真是讓人期待啊!

小涵道發動機這個領域,咱們真的做得很棒了,而且還在很多方面實作了反轉。可以說,咱們在這個領域已經走在了前頭,非常了不起!

不過,說到民用客機的大涵道發動機,我們還得承認,咱們這方面還是有點兒差距的。

咱們國家的C919飛機,它用的發動機不是咱們自己造的,而是美國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集團聯手搞出來的,那種雙發渦扇中型發動機,叫CFM LEAP-1C。簡單來說,就是國際合作的結晶,讓咱們的大飛機飛得更高更遠。

中國現在正努力研發兩款國產大涵道比發動機,它們分別是長江1000和長江2000。這兩款發動機是專門為C919和C929飛機量身打造的。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國產飛機飛得更高、更遠!

雖然CJ1000還沒正式用於商業用途,但跟LEAP-1C比起來,還是稍顯不足。

咱們聊聊飛機發動機推力的話題。CJ1000這款發動機,它的涵道比是10.6比1,推力嘛,在11到13.5噸之間。而LEAP-1C這款發動機,涵道比是11比1,推力則在12.4到13.5噸之間。簡單來說,就是CJ1000的推力稍微弱點,沒LEAP-1C那麽大。但兩者差別也不算特別大,都是在中等推力範圍內。

咱們來簡單說說CJ1000和LEAP-1C的尺寸和氣壓比吧。CJ1000的風扇直徑大約是1.95米,整體長度3.29米,有22級壓氣機,總壓比是47:1。而LEAP-1C呢,它的長度是4.5米,風扇直徑約1.98米,有23級壓氣機,總壓比是50:1。簡單來說,LEAP-1C在這些參數上稍微領先一點。

材料上有點差距:CJ1000發動機用的是TC4鈦合金材料,透過一體成型澆註技術做的。而LEAP-1C發動機呢,它用的是三維編織樹脂模型傳遞成型的風扇葉片,這種技術明顯更先進一些。簡單來說,就是LEAP-1C在材料技術方面更勝一籌。

LEAP-X發動機是2008年7月13日公布的,已經過去15年了。這說明我們的國產發動機跟別人的比起來,還差得遠呢,連別人15年前的水平都達不到。

F119發動機在1990年6月才開始試飛,1991年就開始大批次生產了,到現在都已經有30多年了。咱們的WS-15發動機,也只是達到了他們30年前的水平而已。

很多人常常說,中國的發動機跟美國比差了整整30年。不過話說回來,這也說明我們還有很多要追趕的地方。雖然差距存在,但咱們也別灰心,畢竟技術在不斷進步,未來總有追上的可能。咱們一起加油,期待中國發動機早日迎頭趕上!

我想說,我們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想想看,我們剛開始研發發動機時,工業水平比別人落後了100多年呢!但就在短短的幾十年裏,我們竟然把差距縮小到了只有30年,這真的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所以,我覺得落後30年並不丟人,反而說明我們一直在努力追趕,總有一天我們會迎頭趕上的!

另外,我們也註意到,自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就變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那時候,美國在很多方面都開始放松了,包括航空發動機這個領域。他們似乎有點滿足於現狀,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追求進步了。

這30年裏,歐美地區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其實沒有太大變化,那個30年前的F119發動機依然穩穩地坐在發動機排行榜的前三名位置。簡單說,就是這些年過去了,他們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還是老樣子,F119還是那麽牛。

其實說落後30年,真的有點誇張了,實際上也就5到10年的差距。只要我們繼續保持現在的研發速度,很快就能迎頭趕上歐美,甚至超過他們。相信我們總有一天會逆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