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楊利偉地球歸來探錢學森,錢老關切問起:王永誌近況如何?

2024-10-14軍情

上個月二十五日,「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的偉大誓言下,我們的大國神器東風31按照既定計劃完美發射,飛躍一萬多公裏,準確抵達指定地點。

這件事讓全世界華人都為之驕傲!

錢學森先生的不懈努力賦予了中國十足的底氣,這是無數華人心裏的永恒記憶。

但是錢老始終心系一人,以至於在楊利偉平安返回地球後,他仍然忍不住詢問:王永誌現在如何了?

得意門生的巨大貢獻。

王永誌誕生於1932年,出身於遼寧昌圖縣城一個偏僻的農村家庭,他的出生並沒有像他的恩師錢學森那般顯赫。

然而,盡管條件艱苦,這反而成了他發憤圖強、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

新中國成立那年,王永誌以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被保送到省裏最好的學校讀高中。

他畢業後進入了北航深造,從此與中國航天事業緊密相連!憑借在校期間的卓越表現,王永誌被推薦到蘇聯深造,並在航天領域積累了極為珍貴的經驗。

王永誌此後一直專註於火箭導彈的研究工作。

在他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時候,他的人生被錢學森所改變。

在錢學森的鼎力相助下,王永誌成功擔任了新中國首枚中近程導彈試爆的中近程火箭總體設計組組長,實作了中國首次中近程導彈的成功發射!

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讓全世界都為之驚嘆。

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已經變得如此強大!

二十多年前的2003年金秋,楊利偉乘坐的載人航天飛船安全返回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壯舉必將永載人類航天史冊!

錢學森先生當時已經年過九旬,當他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訊息時,和大家一樣心情澎湃。

然而,當楊利偉前來拜訪時,錢老卻詢問起王永誌的情況。

王永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確實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頂梁柱。

作為首批歸國的導彈專家,他在戰略火箭的研發方面提供了許多獨到的見解,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技術條件相當有限的年代,王永誌領導他的研發團隊攻堅克難,成功攻克了許多長期未能解決的技術難題,為中國火箭發射速度的提升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進入八十年代後,王永誌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火箭推進器的升級換代上。

他提倡采用新型的液體和固體燃料相結合的方式,以提高推進器的實際效率。

他曾經僅用十八個月就成功研發出主推長征二號的推進器,從此,中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王永誌決定繼續前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載人飛船的研發中,目標是將人送上太空。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確保所有的指標都精確到極致,不允許有任何疏忽或誤差。

他制定了二十四條嚴格的設計標準,涵蓋載人飛船的所有指標。

他實行了責任到人的采購制度,以確保每一零部件都符合要求,沒有任何偏差。

航天事業的衣缽傳承。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中國航天技術還未成型,而美國早已將其視為領先領域。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就透過載人飛船成功登月,而此時,中國的航天事業才剛剛開始探索。

雖然錢學森擁有優越的家庭背景,但他在財力雄厚的支持下,選擇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航空系深造,並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有幸獲得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親自指導。

這讓錢學森在原子物理、量子力學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在名師的指導下,經過不懈的努力,錢學森在美國科學界大放異彩。

因此,他後來成為了備受美國媒體關註的華人科學家。

當錢學森得知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後,這位心懷強烈愛國情懷的海外學子始終懷揣赤子之心,排除萬難,渴望回歸祖國,為祖國的航天軍事事業貢獻力量。

然而,美國軍方絕不會允許錢學森輕易回到中國。

海軍部副部長甚至表示,一個錢學森相當於五個海軍陸戰師。

他最好留在美國,否則一旦試圖返回中國,就必須擊斃他!

後來,經過雙方多次交涉,錢學森終於在1955年夏天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錢學森剛回國便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進行參觀,當時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搞得出導彈不?」錢學森堅定地回答:「外國人搞得出的,中國人也搞得出來!」。

錢學森接任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的職務,而他的愛徒王永誌則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正因錢老帶領著王永誌等人進行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刻苦鉆研,才有了今天我們所向披靡的「東風快遞」。

在東風二號的開發過程中,王永誌曾因一次失誤而面臨「退零」的嚴重後果。

然而,王永誌天生就有一種闖勁,從未輕易放棄或承認失敗。

當時,他勇敢地挺過了重重壓力,成功地引領了一場頭腦風暴,迅速解決了問題,贏得了錢老的高度信任!

王永誌老先生於2024年6月11日與世長辭,但他的精神將會被傳承下去,繼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奮勇前行。

中國今天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錢學森、王永誌等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的傳承。

他們以智慧和毅力換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讓我們能夠盡情享受人間的清歡。

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請不要忘記,那些曾經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們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而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