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若與中俄開戰,北約結局?專家:一個月內喪失戰鬥力

2025-01-04軍情

北約或在一星期內失去戰鬥力

到了2025年,俄烏沖突的發展和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再次引起了全球的關註。最近,有美國軍事專家預測,如果北約和中俄之間真的開戰,北約可能會面臨非常糟糕的局面。這個預測足以讓美國和歐洲的多個國家失眠。

前幾天,美國軍事專家威廉·施萊佛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預測了北約與中俄爆發沖突後的結果。他的結論是相當殘酷的:他認為北約可能在一個星期內就失去戰鬥力。原因在於北約會在戰爭中用光各種類別的導彈儲備,損失幾十艘大型軍艦和上百架先進飛機。這意味著北約將無法繼續作戰,作為軍事聯盟,這幾乎是對北約致命的打擊。

施萊佛還補充說,這一切都可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發生。並且在未來十年裏,北約可能會逐漸失去軍事能力,變得不再具備軍事實力。

2025年大國博弈加劇

2025年肯定是百年難遇的大變革的起點,大國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和直接。2024年底,中國亮出了不少新式武器,打破了中美之間原有的平衡,新的較量肯定更刺激。美國和俄羅斯之間也是劍拔弩張,拜登在卸任前批準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放寬了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遠端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的限制,普京也調整了核武器的使用規則。

本來特朗普還批評拜登對烏克蘭的援助,認為俄烏沖突還有緩和的空間。但是最近他改變主意了。根據俄國外長拉夫羅夫的說法,特朗普的團隊在和平協定中提出了條件,希望烏克蘭在未來十年內不要加入北約,還希望歐洲能在烏克蘭駐軍。俄羅斯顯然不能接受這些條件,所以最近雙方又回到了僵持狀態。

用普京的話來說,烏克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了威脅,這也是俄軍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原因之一。特朗普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轉變,無形中增加了俄烏沖突持續甚至升級的風險。這種風險讓西方國家不得不開始考慮同時應對中俄的壓力。

從俄烏沖突開始以來,美國一直在指責中國幫助俄羅斯。最開始是說中國幫俄羅斯躲避西方的金融制裁,後來又說中國幫助俄羅斯重建國防工業。即使沒有任何證據,他們也敢說發現了中國援助俄羅斯的跡象。

西方的臆想與擔憂

中方一直強調,和俄羅斯的關系不結盟、不對抗、也不針對第三方。但是,西方一些國家和政客心裏有鬼,他們自己對中國抱有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心態,總把中國當成「全方位挑戰」。他們認為中俄之間的關系是專門針對他們的,其實這完全是他們自己的臆想。

施萊佛的文章不僅揭示了西方的這種擔憂,還指出了一個事實:美西方的軍備儲備並不樂觀。過去兩年多來,烏克蘭戰場一直在消耗美國和歐洲的彈藥、火箭炮等裝備。比如,法國因為炮彈短缺上過新聞,美國的外國軍事訂單也越積越多。要是戰火蔓延到北約本土,戰爭規模肯定不是現在的俄烏沖突能比的,相應的,每天所需的武器彈藥和後勤補給也會成倍增加。

北約「去軍事化」與中囯回應

巧了,中國剛釋出了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更新了一些對美國高科技和軍工必需的關鍵材料的出口限制。雖然涉及的種類不多,但都很重要。所以施萊佛的預測可以再加一句:北約不僅會在十年內變得「非軍事化」,而且可能再也恢復不了元氣。

這些分析都是從西方的角度出發的。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參與俄烏沖突。但如果北約繼續挑釁或者真如普京所說,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並影響到中國,那情況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