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已研發出自己的「波塞冬」器材,這一海洋裝備的強大能力足以令人矚目。據南華早報等多家媒體的報道,最近在馬來西亞的海洋裝備展示會上,一款形狀獨特的大型顯航器吸引了眾多眼球,被傳為中國版的「波塞冬」。
若配備核動力裝置,中國版的「波塞冬」航程可覆蓋一萬海裏,理論上,這樣的航程能力足以讓這款器材輕松地從上海抵達舊金山。
這進一步意味著,如果反應堆的規模適度擴大,同時最佳化洋流條件的設計,該器材完全有能力抵達美國本土。這種核動力的無人平台,理論上可以裝備各種類別的彈頭,包括核武器。
俄羅斯的波塞冬魚雷,采用了核動力與核彈頭的結合,可在美國近海執行各類打擊任務。而且,其水下核爆炸不僅產生傳統空爆核武器的殺傷效應,更能引發核淹沒,對城市構成嚴重威脅。
此外,俄羅斯還研發了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這種導彈的核彈頭能在空中長時間飛行,幾乎可以說是擁有無限航程。
面對俄羅斯的這些創新,中國並未停滯不前。中國也研制出類似波塞冬的武器系統,據資料顯示,如果該武器系統能以50節的速度疾馳,那麽突襲夏威夷或美國本土的時間將會大大縮短。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當前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對於500至800米深的水下目標並無有效的防禦手段,甚至其海洋生態系也難以對此類目標進行探測。
進一步來說,如果中國的潛航器能采用仿生的方式,比如披上鯊魚皮,在水下以核動力驅動,並裝備核彈頭,那麽其打擊能力可能會比大量導彈更為突然、更為實用。
同時,中國在仿生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一些仿生魚類的機器人已經能夠模仿真魚的遊動方式,達到了幾乎可以亂真的程度。
如果進一步結合海洋動物外皮結構的材料,這種潛航器將更加難以被探測,甚至可能使得生態系在這個目標上完全失效。雷達只能探測到目標的表面特征,但無法確定其是由金屬還是其他材料制成。
因此,透過改進水下材料、試驗核動力裝置以及未來可能載入的常規或核彈頭,中國的水下戰略核打擊能力有望達到新的高度。
在俄羅斯高調展示其高新技術以應對美國和北約的同時,中國卻顯得更為低調而實幹。只要掌握了相關原理和技術內容,中國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
因此,有理由期待,如果真的有中國版本的波塞冬,其技術可能會比俄版的更為先進,期待值也會更高。
當這種潛航器真的融入了動物元素,它可能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存在,甚至在平日裏,人們可能會將它當作一條大鯊魚,但一旦需要,它就能迅速轉變為一種戰略武器。
這無疑將極大提升中國在水下空間的能力,核動力潛航器攜帶常規彈頭或者核彈頭,其殺傷效果可能會讓傳統的航空母艦和其他水上目標變得十分危險,這對於提高非對稱海上作戰能力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