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殲35戰鬥機:已開始小規模列裝,其卓越效能引發關註

2024-09-28軍情

第五代戰鬥機:發展、競爭與革新

讓我們探討一下第五代戰鬥機的發展歷程。自21世紀初,美國的F-22戰鬥機問世並進入量產和服役階段,標誌著第五代戰鬥機時代的開啟。相比第四代及四代半戰鬥機,第五代機型在效能和技術上展現出顯著優勢。緊隨其後,美國又推出了F-35系列戰鬥機,成為中型第五代戰鬥機的代表。

值得註意的是,F-22戰鬥機的生產已宣告結束,而F-35戰鬥機則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部署,不僅裝備了美國的各個軍事部門,也成為了多國的首選。F-35戰鬥機因其出色的效能和多功能性,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多個國家的青睞,包括日本、南韓、英國、意大利等國。

為應對美國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啟動了自己的第五代戰鬥機專案。其中,中國的第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於2017年完成基本定型,並開始了大規模生產與部隊裝備。據國外媒體的統計,截至2024年,中國殲-20系列戰鬥機的裝備總數已超過300架,並且這一數碼仍在持續增長。

綜上所述,第五代戰鬥機的發展不僅推動了全球航空工業的革新,也反映了各國在軍事技術競爭中的動態與合作。

多國五代機發展動態與挑戰

截至2024年,俄羅斯的蘇57隱形戰鬥機已投入服役,共計超過十架,並且其數量正在逐步提升。盡管如此,新增戰機的數量增長速度相對緩慢。當前,全球範圍內已有四款五代機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南韓的KF-21、中國的殲-35以及土耳其的「可汗」戰機都在持續發展中。

值得註意的是,南韓的KF-21戰機已經開始進行小規模生產,並計劃於2026年開始大規模服役。然而,土耳其的「可汗」戰機仍處於初期階段,剛剛完成首飛。其是否能夠實作定型並大規模生產,目前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歸因於土耳其在航電系統、發動機和遠端導彈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有限,僅憑自身難以迅速達到成熟水平。

中國的殲-35戰機作為一款中型五代機,搭載了兩台中等推力發動機。該機型自2010年代起開始研發,其發展情況較為復雜,已出現包括空軍型號、艦載型號以及出口型號在內的多種版本。

中國2024年啟動殲35小規模生產,適應新航母需求

根據國際新聞渠道的最新披露,預計在2024年,中國將開始小規模生產其新型艦載戰鬥機——殲35,以適應即將服役的福建號航空母艦的需求。與此同時,針對空軍的版本則仍處於緊張的測試和最佳化階段。

據報道,外界對於殲35已開始小批次生產的訊息應持謹慎態度,這些資訊可能基於國外媒體的分析或推測,並未得到官方確認。

關於殲35的具體參數,有如下描述:機身長度為17.3米,翼展寬度達到11.5米,高度為4.8米,最大起飛重量可達28噸,具備8噸的最大載彈量。其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8馬赫,最大升限為16000米。在作戰半徑方面,該機型可達1250公裏,起飛滑跑距離為450米。殲35擁有一個位於機腹的彈倉,能承載最多2噸的武器,其中包括6枚中程空對空導彈。此外,飛機兩側共有6個掛載點,可搭載各種地面攻擊導彈、反艦導彈、電子戰吊艙等多樣化的武器系統。

殲35戰機:效能、版本與裝備策略

根據當前殲35戰機的綜合效能分析,其確實表現出色,與美國的F35系列戰機形成直接競爭態勢。值得註意的是,殲35戰機有空軍型、海軍型以及出口型等多個版本。盡管有關殲35戰機已經實作小規模服役的訊息時有傳聞,但官方並未正式公布相關細節。

關於殲35戰機的裝備數量,我們應從多角度進行考量。首先,從空軍的角度來看,裝備數量的預測相對較為直觀。作為五代機中的重型型號,殲20戰機在作戰範圍、續航能力和載彈量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然而,重型戰機的總體營運成本較高。鑒於此,全球主要空軍力量通常采取混合編隊的方式,即結合重型和中型戰機以實作戰術上的互補與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合理推測,空軍系統需要一定數量的殲35戰機以確保戰略平衡與戰術靈活性。

此外,考慮到海軍的需求,殲35海軍型的裝備數量也需相應規劃,以適應海上作戰環境和任務需求。出口型的部署則需根據國際市場的反饋和合作情況來確定具體數量。

綜上所述,確定殲35戰機的總裝備數量不僅需要基於當前的軍事戰略、技術發展和預算限制,還需考慮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和國際形勢變化。這將是一個復雜且動態的過程,需要綜合考量多個因素並進行長期規劃。

殲35:空軍轉型的關鍵,數量規劃與海軍版本不確定性

當前,殲35的空軍型號正處於試飛階段,預計完成定型並實作批次生產還需3年或更長時間,大致在2028年左右。屆時,預計殲7和殲8系列戰機將全面結束現役,而服役24年的早期批次殲10戰機也將接近其服役年限。因此,預計在殲35空軍型定型後,它將逐步取代老舊的殲10戰機,滿足空軍的需求。

考慮到這一情況,空軍計劃裝備約300至400架殲35戰機,這將是其戰機裝備量的上限,預計不會超過400架。除非空軍整體規模顯著擴大,或者增加作戰航空旅的數量,這種可能性在和平時期相對較小。400架殲35戰機的配置,已經足以滿足空軍的需求,繼續增加可能會對殲20戰機的裝備產生壓力。

至於海軍版的殲35,其裝備數量則難以精確預測,因為它與海軍艦艇的數量緊密相關。艦艇的增加或減少將直接影響海軍對戰鬥機的需求,因此,海軍版殲35的具體裝備數量將根據未來海軍戰略和艦艇建設計劃來確定。

海軍轉型與殲-35戰機需求增長

近年來,海軍的岸基航空力量逐漸被空軍接管,同時海軍正逐步擴充套件其遠洋作戰能力,轉向發展艦載航空兵體系。這一轉變意味著中國海軍對艦載戰鬥機的需求,尤其是殲-35這類先進型號,將直接關聯於其航母艦隊的規模。

假設中國海軍計劃維持約4艘航母的艦隊規模,考慮到每艘航母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艦載機進行日常作戰部署與維護,以及額外的訓練與備用飛機,大致估算所需的殲-35戰機數量為200架左右。這包括了航母上實際部署的戰機,以及岸基設施中用於訓練與維護的飛機,以確保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與戰備狀態。

值得註意的是,實際需求可能還會受到技術進步、戰術演變、地區安全形勢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上述數碼僅供參考,具體的飛機數量可能會根據戰略規劃和軍事需求進行調整。

航母擴張推動殲35戰機大規模需求

若中國海軍航母數量攀升至8艘或9艘,作者認為,維持這一規模符合實際作戰需求與國情。在此情況下,殲35戰機的需求量將顯著增加,預估在400架左右乃至更多。據此推算,解放軍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即使在最為謹慎的估計下,合計所需殲35戰機數量約為600架。

在較為樂觀的設想中,殲35戰機的需求量可能達到800至900架,但這一數碼不太可能突破1000架。具體裝備數量需由解放軍根據自身實際條件靈活調整,包括提升生產效率、研發改進型等措施。即使是第五代戰鬥機,也難免存在技術叠代和效能最佳化的過程,形成一個持續叠代、不斷前進演化的體系。

綜上所述,無論是航母艦隊的擴張,還是新型戰機的采購與配置,都應基於精確的評估和合理的規劃,確保軍事能力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匹配,同時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和系統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