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建造了一艘全球領先的大洋鉆探船,名為「夢想號」。這艘船是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
大洋鉆探船也稱作「海洋科技航母」,目前全球僅有美國、日本和中國擁有這樣的制造能力。擁有這種船只的國家,將可能主導全球大洋鉆探專案。
為什麽要進行大洋鉆探呢?因為這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地球,例如海底擴張理論就是透過大洋鉆探得到證實的。這還促成了古海洋學這一新興學科的誕生。透過研究大洋沈積巖,我們對地球氣候的變遷、溫暖期與冰期的交替、海底深處的生物圈、東亞季風和大陸裂谷等現象有了更多了解。
有些人認為這些都是純學術的內容,與社會無關,但實際上石油、海底礦產、可燃冰等都與社會密切相關。盡管大洋鉆探主要服務於基礎科學,各國仍非常關註這些活動中是否能探測到金礦、石油、可燃冰等資源,可燃冰的發現就是大洋鉆探的成果之一。
目前,全球僅有兩艘大洋鉆探船。一艘是美國的「決心號」,服役超過40年,預計2028年退役;另一艘是日本的「地球號」,尺寸是「決心號」的五倍,但日常營運成本高達50萬美元,通常只能在淺海作業,計劃每年執行6次航次,但因資金問題,在7年內只完成了4次。歐洲則沒有專用的鉆探船,通常租用船只進行鉆探,因此鉆探深度有限,平均每兩年才能完成一次航次。
中國之前沒有自己的大洋鉆探船,需要向美國支付年費300萬美元,享有一定的航次權益。由於不擁有專屬船只,中國很少能獨立組織航次,且可上船的名額極為有限。例如1999年,中國在南海的首次大洋鉆探僅有3名中國科學家參與。2014年,中國支付了300萬美元年費,並額外提供了600萬美元資助南海航次,才使得13名中國科學家得以參與,盡管一般船員總數約為28人。
若中國擁有自己的大洋鉆探船,就能獨立組織航次,甚至加入綜合大洋鉆探計劃的領導層,增強在國際上的發言權,根據國家目標進行更多的探索。例如日本的「地球號」就將研究地震機制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因為日本經常遭受地震威脅。
「夢想號」總噸約33000噸,長179米,寬32米,續航力15000海裏,自持力120天,能在全球任何海域進行作業,並具備11000米的鉆探能力。這艘船能鉆探至莫霍界面,進入地幔,探索前人未及之地,可能會在莫霍界面以下發現更多科學奧秘和地球寶藏。
「夢想號」的建成,將重點用於大洋能源資源的勘查和開采,提供關鍵的裝備支持,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和支撐海洋強國建設的核心裝備。
此外,過去的大洋鉆探專案由美國主導,參與費用高昂,許多發展中國家因負擔不起而無法參與。但「夢想號」將為這些國家提供參與地球科學研究的機會,類似於中國空間站向發展中國家開放的方式。
有了「夢想號」,未來中國收集的地球巖芯樣本將存放在上海,由國內部門稽核後分發給專家或研究機構,這將極大地促進中國科學家在地球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