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美國國防部近期制作的一張退役軍人海報上,因為出現「雙發F-35」而大受抨擊,目前圖片已經被刪除,但圍繞這個「錯誤」的爭論卻還在繼續發酵。事實上,這本質上是美國為保障F-35B而強行要求單發設計,所帶來的後遺癥。
▲轉瞬即逝卻又引起不小風波的海報
雖然很多文獻都說,美國國防部是將中國殲-35當成F-35放到海報裏,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個「雙發F-35」其實是外界臆測,強行在F-35身上,P出兩台發動機的假想圖,和殲-35區別很大。202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架F-35B墜毀後,當時在野的特朗普曾大肆抨擊F-35安全性,留下了「給F-35裝兩個發動機」的名言。這次「雙發F-35」海報出現後,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國防部特意做出來,以迎合即將上任的特朗普,但從刪除海報的動作來看又不像。綜合來看,傾向於這只是個意外,制作者既不是「憧憬殲-35」,也不是「奉承特朗普」,純粹是不知F-35為何物,簡單找到一張所謂「F-35圖片」就用上了。
▲能很明顯看出來就是基於F-35「改」出來的
這種事其實不罕見,國內把「狂風」當「飛豹」,把「台風」當殲-10都發生好多次了。有一說一,對於不是長期關註這個領域的人來說,分清這些戰鬥機型號並不容易,這算不上什麽大事。但這件小事恰恰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可不是沒有原因的。2014年中國正式簽約買下24架蘇-35SK,訊息一經傳出就引起軒然大波,大家線上上吵得不可開交,可不是因為心疼這20億美元。關鍵是在殲-20首飛已有三年多時間,正密集試飛的背景下,花重金買進口蘇-35SK,實際上有種殲-20發展不順,得先用蘇-35SK過渡的意味。失誤用「雙發F-35」假圖不是大事,問題在於世界上真有「雙發中型隱身戰鬥機」,並且很快要服役了。
▲在殲-20服役後,蘇-35SK的爭議反而消失了
使用雙中推和單大推,是中型機動力的兩條經典路線。F-35因為相容F-35B的因素,一開始就明確單發設計,美國海軍為此大發雷霆,差點就結束F-35專案。全球中型三代機裏,單發和雙發都不少,大部份後續改進都沒有本質區別,但F/A-18是個例外。該機早年和F-16競爭美國空軍訂單,失敗後被美國海軍看上,成為F-14A的「打雜小弟」。熬走F-14後,F/A-18後來居上,第一次統一美國海軍航母甲板,其起飛重量、作戰半徑等指標,甚至超過早期F-15A,對外出口時定位也屬於略遜F-15的高端機。
▲殲-35未來的發展路徑會和F/A-18很像
換句話說,如果原始設計出色,三代雙發中型機的潛力要高於單發型號,這一點在四代機上依然成立。而更現實的問題是,在被F-35B嚴重拖累的情況下,F-35A和F-35C面對殲-35已經很難保證優勢。心裏隱含的擔憂被一張意外出現的錯誤海報激發,點出了美國隱身戰鬥機發展的重大失誤,再加上這幾天殲-35在珠海表演,證明自己實力的現實對沖,最終造就了現在「小題大做」,一堆人破防的局面。曾經對自己實力無比自信,從未考慮過被其他國家超越的美國軍隊,淪落到現在這個境地,很讓人感慨。當然,到場的蘇-57飛行員,說殲-35不如蘇-57,無疑更讓人感慨。
▲對美國來說,殲-35的威脅比蘇-57大多了
經過前後十幾年醞釀,殲-35現在終於正式登場,從展示出來的情況看,殲-35整體設計比較簡練,風格中規中矩,沈飛在當年追逐機動高精尖失利後,風格轉變有點大。但從外部環境來看,殲-35這種設計理念無疑是合適的,現在國內就是需要一款常規但能盡快量產的中型隱身戰鬥機。而本身就在量產F-35的美國,對殲-35量產的意義理解最深,反應也是最大的。相比之下,俄羅斯就有些跟不上時代腳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