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外媒稱殲15年產40架,進展遠超西方的預料,一年就能裝備一艘航母

2024-12-27軍情

"保加利亞軍事"網站近日放出了一則訊息:中國殲15艦載機的年產量可能達到40架。這個數碼雖然不算驚人,但對於一款艦載機來說,卻意味深長。

先說說這個40架是怎麽得出來的。該媒體援引開源情報的數據稱,2023年的時候,殲15所有型號的總數約為60架。但最近的畫面顯示,編號為96和97的殲15正在山東艦上起降訓練。也就是說,短短一年時間,殲15的數量就已經突破了95大關,正在向百機規模邁進。

當然,"保加利亞軍事"也承認這個推測還不夠確切。不過從中國海軍擴充航空兵力量的緊迫程度來看,這個數碼並非完全不可思議。要知道,現在的遼寧艦滿編也就24架殲15,年產40架意味著一年就能裝備一艘半航母。這麽大的手筆,顯然不只是為了現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更是在為即將服役的福建艦未雨綢繆。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殲15的特殊性。雖然它經常被拿來跟美國的F/A-18"大黃蜂"或法國的"陣風"比較,但別忘了,中國在艦載機領域起步較晚,真正深入接觸不過十幾年時間。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把年產量提升到這個水平,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有意思的是,外媒雖然承認殲15的產量令人印象深刻,但還是忍不住要"挑刺":說它的航程和載彈量不如西方同類別戰機,作戰靈活性受限。這話說得倒也不算錯,但未免有點吹毛求疵。要知道,殲15的主要任務是為中國航母編隊提供空中掩護和打擊能力,在這個定位上,它已經完全夠用了。

更重要的是,殲15雖然不像殲20和殲35那麽高大上,但它那重型機的定位和多功能的特點,恰恰是中國海軍最需要的。無論是在台海巡航,還是在南海執勤,甚至是在第一、第二島鏈活動,殲15都能勝任。用個通俗的比喻就是:它可能不是最帥的那個,但絕對是最實用的那個。

從技術角度來看,殲15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它裝備了國產的JL-10A雷達,這是一款多模式雷達,既能對空也能對地,功能上可以跟美軍F/A-18上的AN/APG-79雷達"掰掰手腕"。此外,它還配備了電子戰套件,包括雷達幹擾器和各種對抗措施,在現代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不容小覷。

當然,殲15也確實存在一些技術瓶頸。比如說,它現在還在使用俄制的D-30發動機,雖然中國正在研制國產發動機來替代,但這個過程還需要時間。不過,看看中國航空發動機近年來的進步速度,這個問題應該用不了多久就能解決。

更值得關註的是,殲15還有多個改進型號在研制中。比如電子戰型號殲15D,專門用來幹擾敵方雷達和通訊系統;還有傳說中的隱身改進型,據說能大幅提升戰機的生存能力。這說明中國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在不斷推進這款戰機的發展。

說到底,年產40架這個數碼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數量本身,更在於它展現出的工業能力和戰略意圖。要知道,艦載機的生產難度遠超普通戰機,需要更精密的工藝和更嚴格的質素控制。能達到這個產量,說明中國的航空工業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台階。

更重要的是,這個產能意味著中國完全有能力支撐起一支規模可觀的航母艦載機群。按照這個速度,等福建艦服役的時候,不愁沒有足夠的戰機可用。而且,充足的數量還能為飛行員提供更多訓練機會,加快人才培養的步伐。

有人可能會問:現在才兩艘航母,要這麽多艦載機幹什麽?這就要說到未雨綢繆了。航母編隊的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不是說航母造好了,戰機想要多少就能立馬造出多少。提前把產能提上去,為未來做好準備,這才是高瞻遠矚的做法。

總的來說,殲15年產40架這個訊息,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確認,但它反映出的趨勢是明確的:中國正在加速推進航母戰鬥力的建設,而且進展遠超西方的預期。這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