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分析人士認為,中美之間「必有一戰」,因為這是一個守成大國和一個新興大國之間的「沖突」。
中國的崛起必定會挑戰和改變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而稱霸世界已久的美國,當然不願意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秩序被改變。
盡管我們不願意爆發沖突,但如果美國先挑釁,並最終導致兩國擦槍走火、爆發沖突,最終誰會取勝呢?
有些人認為,雖然現在從綜合實力上來看,還是美國更勝一籌,但戰爭的勝負還是要靠全面戰爭的動員能力來決定。
從現在的大數據對比來看,中美之間的動員能力,或許並不在一個等級上。
一、曾經,美國的動員能力獨步全球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戰爭動員能力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比如在二戰時期,美國的動員能力就是獨步全球的,這也讓美國成為了稱霸全球的大國。
二戰期間,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才真正參戰,而雖然美國參戰只有4年多時間,卻爆發出了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展示出了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雄厚實力。
早在二戰初期,美國就已經是世界上工業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其工業總產值一度達到了全球的50%以上,平均數據也有全球的40%左右。
其中,在巔峰時期,美國的鋼鐵產量達到了全球的64%,石油產量達到了70%,武器產量則達到了全球的50%以上。
1944年,即二戰勝利前一年,美國的軍工生產達到了巔峰水平,那一年,美國生產了8000多萬噸鋼鐵,平均每天能夠制造70輛坦克、120架飛機。
另外一份數據顯示,在美國參戰後的不到5年時間裏美國為自己和盟國提供了151艘航空母艦、500艘驅逐艦及巡洋艦、200艘潛水艇、6.45萬艘登陸艇、10.84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32.4萬架飛機、近40萬門火炮,以及200多萬輛汽車。
甚至美國還為自己和盟國的部隊提供了100億瓶可口可樂。
這意味著美軍和其盟軍在戰場上也能「暢飲」可口可樂,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恐怕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而這也展示出了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我們可以想象的是,美國就連軍人的可口可樂都能夠保障,其余補給品當然也是應有盡有。
一份資料還顯示,就連現在風靡全球的即溶咖啡,都是美國在二戰時期為了保障軍人的需求研究出來的。
而這種生產能力,其實就是戰時動員能力。
因為美國能夠在參戰後迅速開足馬力生產,可以說是歸功於美國戰前就擁有的工業能力。
當時,美國擁有年產300萬輛汽車的汽車工業,戰爭爆發後,這些產能全部轉為軍工生產,生產坦克、軍用汽車乃至軍用飛機。
而且,美國當時生產飛機的方式就是按生產汽車的流水線方式生產的,著名的汽車公司福特公司就生產了4000多架B-24轟炸機達到當時美國B-24轟炸機總產量的1/4。
強大的民用工業生產能力,是戰時動員能力的保障,那麽現在,我們的工業生產能力又如何呢?
二、中國工業GDP超過美日德總和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的,工業生產都要從頭開始,甚至有觀點認為,當時中國的工業發展水平落後發達工業國家一個世紀,所以我們工業發展的需求非常急迫。
當時蘇聯對中國的工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後來,中蘇關系惡化,中國只能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數據顯示,在1952年時,中國的工業增加值只有120億元。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在2010年首次實作了工業總產值的世界第一,全球有70%的工業產品生產與中國有關。
此後,中國和美國、德國、日本一起被稱為是四大工業國。
但2022年的工業GDP數據顯示,日本的工業GDP只有9157.12億美元,德國為8603.44億美元,美國的工業GDP高達3.72萬億美元,遠超日本和德國。
與此同時,中國的工業GDP數據則達到了5.97萬億美元,已經不僅僅是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還遠超過這三個國家的工業GDP總和。
聯合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產出達到了全球的1/3,相當於美國的3倍左右,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還預測稱,2030年中國的工業產出將達到全球的45%,相當於美國4倍。
另外還有一些數據可以顯示出「美國已經不是制造業超級大國」,中國才是。
比如,中國的發電量遠超美國,而工業產能和工業用電量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發電總量達到了9.46萬億度,而美國只有4.49萬億度,歐盟則只有2.7萬億度。而且,中國第二產業用電量達到了6.07萬億度,占社會總用電量的66%。
馬斯克就曾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從發電量來看, 中國的工業產能遠超美國。
工業增加值數據也能夠證明這一點。
2023年,中國第二產業增加值48.2萬億(約合6.85萬億美元),而美國和歐盟27國的工業增加值則分別為2.8萬億美元和2.55萬億美元。
按照平均匯率計算,2023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是美國的167%,而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已經超過了美國的300%。
與二戰期間類似,汽車產量也是工業能力的重要標誌。二戰期間,美國的汽車生產線在戰時迅速轉變成了軍工生產線,中國也是一樣。
因為汽車的產業鏈非常長,由上萬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組成,而且車用零件的標準非常高,規模也非常龐大,能夠有效帶動上遊產業的升級。可以說,國家的工業化離不開汽車工業的騰飛。
而在2023年,全球生產了約9350萬輛汽車,中國生產了其中的3016萬輛,美國和日本則分別生產了1061萬輛和900萬輛。
除了汽車之外,中國的造船載重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之多,中國其他民用產品的工業產能也非常強大,比如中國空調的產量占到了全球的83%,冰箱和洗衣機都超過了全球產量的一半。
這也足以看出,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非常強大,如果真的到了戰時,我們也可以迅速將這些產能轉化為軍工產能,快速制造出大量飛機、坦克、軍艦和導彈。
而美國呢?民用造船幾乎為零,彈藥生產周期長達2年,或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一些工業產能和美國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戰爭動員能力比美國強出許多。
三、中國的動員能力有多可怕?
雖然美軍現在的軍力整體上依然強於中國,尤其是在核潛艇方面,美國擁有75艘核潛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潛艇部隊,還擁有先進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維珍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等先進的核潛艇,我們還無法與之相比。
但在另外一方面,中國的戰時動員能力是強於美國的,因而中美之間就算真的爆發沖突,我們恐怕也不會因為武器裝備的落後而失敗。
實際上,就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還展現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這種動員能力完全可以用到戰時。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評價中國的防疫工作時,曾表示,他一生之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
畢竟光是在十天之內建造出火神山醫院,就需要堪稱「恐怖」的組織力。
因為這需要統一指揮7500名建設者、近千台機械器材,讓他們有序施工;要協調工程設計研究院、工程建設團隊、國家電網、華為、中國三大營運商以及中國鐵塔、中石油等無數企業、單位,讓他們接受統一排程、相互配合;要讓三峽集團、中國鐵建、寶武鋼、中國建材等多家企業優先保障工程建設;還要協調各種專業的醫療器材、醫療器材,以及醫院需要的空調、冰箱、辦公用品,讓它們按時抵達武漢,並有序安裝、偵錯完成,這樣,才能確保10天內完成任務。
當然,這還需要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畢竟數千名工人需要足夠的吃喝和日用品,才能讓他們安心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甚至,國家還有空架起網絡攝影機直播,讓全國幾千萬人親眼看到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到底是怎麽完成的。
要知道,那還是在過年期間,但我們偏偏迅速拉起了這麽一支龐大的隊伍,10天內建成了火神山醫院。
這種動員能力,是美西方國家不敢想象的。只有中國人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中國人一樣會迅速集結起來,聽從指揮、統一行動,這樣的中國人是無法戰勝的。
而美國呢?他們啟動「再工業化」已經快20年,在全球制造業當中的比重卻不升反降,一路下滑到了2023年的12%,恐怕真的到了戰時,他們也沒什麽能夠「動員」的了。
參考資料:
美國二戰時的生產能力
美國「再工業化」終成一枕黃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