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加賀」號準航母即將要搭載F-35B的訊息,該航母雷達截面積僅為殲-15的二百分之一,中國的航空母艦遼寧艦和山東艦將會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
「加賀」要搭載F-35B。
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報道,日本的「加賀」號準航母(DDH-184)已經到達了加州的聖地亞哥港,準備開始進行F35B的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測試。
「加賀」號是「出雲」級準航母的第二艘,其標準排水量為19950噸,最大排水量為27000噸。
該航母船身長248米,寬38米,吃水深度為7.1米,可同時起降5架飛機,最多可容納14架直升機。
該航母於2017年開始服役。
("加賀"號準航母)。
早在2018年,日本就批準了對「出雲」號和「加賀」號的改裝計劃。
2021年10月,"出雲"號在在日本沿海進行了F-35B的首次飛行測試。
今年3月份,「加賀」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改裝工程。
改裝的內容涉及將梯形艦艏改為長方形,以增強甲板的結構強度;在甲板上鋪設耐熱塗層,以使其能夠承受F-35B尾焰的燒灼;此外,還可能增加滑躍甲板模組及其相應的配重。
值得註意的是,"加賀"號自設計之初便充分考慮到了改裝F-35B的需求,因此無需對艦體結構進行根本性的改變即可完成改裝,難度並不大。
改裝完成後,該航母將能夠攜帶10至12架F35B。
日本計劃在2027年前完成該改裝工作,並已訂購了42架F-35B戰機以滿足這一需求。
(美國為日本生產的F-35B)。
"加賀"號的F-35B有望全重起飛。
F-35B是繼AV-8B之後,由美國研發的新型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屬於第五代艦載機。
該戰機於2018年正式投入服役。
它的長度為15.37米,翼展寬度為10.65米,高度為5.28米,空重為14.7噸,正常起飛重量為20.1噸,最大起飛重量為27.2噸。
采用F135-PW-600渦扇發動機,短距起飛推力為169.5千牛。
為了實作短距/垂直起降,設計師在F-35座艙後面的機身中心位置設計了兩組直徑為1.27米的升力風扇。
同時,發動機尾噴口采用了三軸承設計,可以實作90度偏轉。
(F-35B的垂直起飛動力配置)。
那麽,"加賀"號航母上搭載的F-35B,其起飛重量能夠達到多少呢?這取決於所采用的起飛方式。
在垂直起飛時,F-35B的起飛重量僅能達到16.8噸。
然而,由於采用了升力風扇以及復雜的噴管和傳動系統,其空重高達14.7噸,明顯高於F-35A的13.1噸。
這樣一來,扣除空重後,垂直起飛的F-35B僅剩下2.1噸的有效載荷,如果攜帶1噸彈藥,就只剩下1.1噸的燃油了,此時的作戰半徑顯得非常不理想。
垂直起降的腿太短,這是F35B的主要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只需滑跑122米,F-35B就可以達到22.7噸的起飛重量,已經接近殲-15在105米滑躍跑道上的起飛重量。
與殲-15的滑躍起飛不同,在短距起飛模式下,F-35B的升力風扇同樣需要執行。
噴流方向後傾15度,主發動機噴口向下傾斜65度,這顯著減輕了機翼的增升負擔。
當起飛重量達到22.7噸時,扣除14.7噸的空重,仍留有8噸的有效載荷。
可以裝載燃油(6.1噸)和1.9噸的彈藥。
F-35B的內油航程為1667公裏,這已經超過了殲-10的1650公裏。
根據英國"伊莉莎伯女王"級航母的經驗,若將滑跑距離增至167米,並配合滑躍起飛甲板,F-35B即可達到27.2噸的滿負荷起飛重量。
此時的有效載荷將提升至12.3噸。
此時,F-35B在機內滿油的情況下,外掛載荷可達6.2噸,作戰半徑也將提升至900公裏以上。
("女王"號上的F-35B)。
就"加賀"號直升機航母本身而言,它擁有全通甲板,甲板長度幾乎與其船身長度相同。
此外,該航母還計劃加裝滑躍式飛行甲板,只需在艦首增加1000噸重的滑躍台,並在艦尾增添相應重量的配重即可。
這樣一來,"加賀"號搭載的F-35B,有望達到27.2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其排水量也將提升至3萬噸,真正成為一艘中型航母。
因其裝備了戰鬥力已經超越中國的遼寧艦和山東艦、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的第五代戰機F-35B,所以在火力和防護方面也更勝一籌。
"加賀"號搭載F-35B的優缺點。
與殲-15相比,"加賀"號F-35B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出色的隱形效能,其正面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僅為0.065平方米,遠遠低於蘇-27(其空機前向RCS超過10平方米),擁有非常明顯戰場優勢。
此外,F-35B的內建彈艙還可以容納2枚JSM隱形反艦導彈和2枚AIM-120D空空導彈。
JSM不僅具有卓越的隱身效能,而且射程達到了555公裏,是紅旗-9B防空導彈射程的兩倍以上。
F-35B的隱身效能遠超殲15,後者無論采用滑躍起飛還是彈射起飛,即便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在對抗中都將處於不利地位。
F-35B將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並釘選殲15,而殲15在探測到F-35B並進入攻擊範圍之前,將面臨至少一輪來自F-35B的導彈齊射。
殲35作為一款隱身五代機,其在隱身效能上至少可以與F-35B媲美,從而彌補在空戰中的劣勢。
據外媒報道,殲-35可能將於9月進行首次上艦測試,但要實作定型和量產,還需數年時間。
(JSM隱形反艦導彈)。
除了這一點,"加賀"號搭載F-35B還將直接導致日本戰鬥機能夠在釣魚台、東海等熱點地區長期駐紮,由於距離的限制,以前日本F-15CJ在這兩個地區的滯空時間非常有限。
"加賀"號搭載F-35B也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是缺乏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支持,其次是與滑躍版的殲-35相比,F-35B在雷達視距、導彈射程、飛行速度和機動性等方面存在差距,更不用說還有殲-20和反艦彈道導彈的威脅了。
對此,大家有什麽獨特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積極留言!